颁奖季最具争议的《绿皮书》 终于有人帮它说话了
虽然在日前揭晓的奥斯卡提名中,《绿皮书》(Green Book)仅拿到五项提名,是其“冲奥”最大竞争对手《罗马》的一半。不过,在候选最佳影片的八部影片中,公认的最大热门仍要数《罗马》和《绿皮书》。前者获得影评界的一致热捧,拿下影评人选择奖,但在奥斯卡入围名单上,错失了具有指标意义的最佳剪辑提名;后者则在金球奖和制片人工会奖上扬威,势头毫不弱于《罗马》。但是,与卡隆的新作不同,由喜剧片导演彼得·法雷利(Peter Farrelly)执导的《绿皮书》这一路走来,始终伴着各种争议,抛开导演十几年前公然暴露生殖器的花边新闻不说,具有特定时间背景的电影是否做到如实反映历史,才是它最为人诟病的地方,而在这背后,又包含了一个更为敏感的议题:黑人的故事,是不是只能由黑人来讲?
《绿皮书》剧照,维果·莫腾森饰演的司机和马赫沙拉·阿里饰演的钢琴家唐·谢利
影片原型、黑人钢琴家唐·谢利(Dr. Don Shirley)已在2013年前作古,但他的亲戚仍大有人在。他的曾侄女伊冯娜·谢利(Yvonne Shirley)就曾公开表示,“对我们家族来说,这片子完全就是有违真相。谢利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知道真相。现在的这部电影,把他拍成了一付与家人疏远的样子,但那不是真的;把他拍成了一付远离黑人社群与黑人文化的样子,但那不是真的;把他拍成了成长关键期在欧洲度过的样子,但那不是真的,他其实是在自己出生的美国南方腹地,度过了自己成长的关键期。他们拍的其实是一个白人获得救赎、实现自我的故事,拿一名黑人的精彩人生和所有美国黑人受压迫的历史,当成了它的背景。这种故意贬低黑人的电影,我们实在是看腻了。”
影片中的角色原型托尼·瓦莱隆加(左)和钢琴家唐·谢利
当然,也不是所有黑人观众都持这种观点,例如传奇NBA巨星“天钩”贾巴尔就在他的博客上撰文力挺《绿皮书》的积极意义。退役多年的贾巴尔近年来摇身一变,成了半专职的影评人,各种影评文字散见于多家权威媒体,观点也颇有深度。在他看来,所谓电影必须要百分百依照历史来拍的说法,根本就太过狭隘。只要作品本身站得住脚,能让观众对那段历史重新有所认识,那就是好事。此外,非裔导演约翰·辛格尔顿(John Singleton)、音乐人昆西·琼斯也都力挺该片,民权运动家马丁·路德·金的儿子也在1月21日的马丁·路德·金九十周年诞辰纪念活动上,安排该片在华盛顿的美国黑人历史与文化国立博物馆里做了特别放映。
而导演本人针对谢利家属的指控,也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音乐家的亲戚恐怕是对电影有所误读。他们要表现的,并非是他始终与家人疏远,而仅仅是指他在南下巡演的那段时间里,远离了家人。至于谢利的弟弟怒斥“我哥哥从不认为他和那位司机是朋友,他们只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说法,法雷利也表示,大家不妨去看一下2010年的纪录片《失落的波西米亚》(Lost Bohemia),当初音乐家可是在镜头前亲口承认两人是朋友。影片之所以会让有些人觉得太偏向于白人司机一方,纯粹只是因为编剧是他儿子,他收集的信息更多偏向于自己父亲这一边。他很欢迎有人重新再拍一部电影,由唐·谢利的角度来讲述同一个故事。
而编剧尼克·瓦莱隆加(Nick Vallelonga)也表示,自己完全是基于第一手材料来创作这个故事的,他父亲自不必说,即便是唐·谢利本人,他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其进行过多次电话采访。当时根本就没考虑过要采访他的家人,因为那段旅行本来就只有他们两人,旁人并非亲历,自然不如直接问他俩来得直接。而且,对于哪些能拍,哪些不能拍,谢利当初同意接受他采访时,都有严格约定,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这个剧本是经过钢琴家本人审核的。甚至于影片在他过世之后才能拍摄、上映,也都是他提出的要求。
但在不少媒体人士看来,《绿皮书》确实如谢利的曾侄女所说,观念有些过时,尤其是在如今的大背景下,对比2018年出品的其他几部关于黑人问题的电影,如《黑色党徒》、《黑豹》、《假如比尔街可以说话》、《抱歉打扰》,《绿皮书》的一枝独秀更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当然,对于美国白人电影人来说,拍摄涉及黑人的故事题材,这事情原本就有点难办。把黑人的形象拍得太低微了,就会落下“白人救世主”电影的口舌,但如果把黑人形象拍得高高在上,其实也会有人批评你犯了“神奇黑鬼”(Magical Negro)的毛病。
所谓“神奇黑鬼”的概念,最初是斯派克·李导演于2001年时提出,指的是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那一类黑人配角,他们在关键时刻出手,利用自己神奇的力量,帮助了片中的白人主人公。以往,在《绿里奇迹》(The Green Mile)、《重返荣耀》(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居家男人》(The Family Man)、《为黛西小姐开车》(Driving Miss Daisy)和《美梦成真》(What Dreams May Come)等影片中,都曾有过这样的黑人形象。
《绿皮书》剧照
有趣的是,这一次,既有人批评《绿皮书》犯了“白人救世主”的毛病,同时也有人批评它用到了“神奇黑鬼”的老梗,真可谓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两头不讨好。要知道,由最政治正确的角度来看,白人编剧和导演本就无权讲述美国黑人受压迫的惨痛历史,因为他们没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只能靠自己凭空想象,必然会犯下自以为是、不知轻重的毛病。换句话来说,那就是白人讲述黑人的故事,名不正,言不顺。
持这一观点的,就有奥斯卡评委、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理事会成员、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非裔导演罗杰·罗斯·威廉姆斯(Roger Ross Williams)。2010年凭纪录短片《普鲁登斯的音乐》(Music for Prudence)获得小金人的他,在脸书上发文抨击《绿皮书》说:“这是一个属于黑人的故事,如今却让一个白人窃取了这份遗产,窃取了这个片名,这完全就是无法接受的。一直以来,他们偷走我们的故事和历史,转而透过白人的镜头拍成电影,《绿皮书》就是最新的一例。这样的垃圾还有人在继续拍,就够让人震惊的了,更别说还能不断拿奖。”
他指出,所谓的“绿皮书”,指的是当年给黑人来南方旅游当指南的导游手册,告诉你哪些餐馆和旅店可以容纳黑人顾客。既然如此,这部名为《绿皮书》的电影,就该好好地说一下这本手册以及它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意义。结果,这段历史并没有在片中获得充分表现,白瞎了这么一个片名。
不过,在美国黑人运动领袖人物、与唐·谢利有着深厚友情的传奇歌手哈瑞·贝拉芬特(Harry Belafonte)看来,这种说法其实非常狭隘。“这部电影表现历史是准确的,那些都是真实的,它是一部好电影,人人都该看一下。反对它的那些人,才是大错特错。如果他们之所以反对它,是因为觉得其编剧、导演本身不是黑人,那就更是错上加错了。同一个故事,完全可以存在许多不同的讲述视角,这并不妨碍它们的真实性。”
而作为该片的制片人,著名非裔演员奥克塔维亚·斯宾塞(Octavia Spencer)也表示,“这其实也是我们这位编剧的家族故事啊,只不过是它里面也牵扯到了别人而已。退一步说,如果这个白人连他们自己家的故事都无权讲述,那我真不知道我们这个社会接下来还会怎么样了。是不是亚洲人只能讲亚洲人的故事?是不是美国黑人只能讲美国黑人的故事?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事,那真是疯了。”
新闻推荐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大黄蜂》继续独领风骚,以第一的排片率以及票房占比,稳居单日票房榜榜首,截止到昨晚6点,上映9天总票房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