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春野温润安详 读项丽敏散文

黄山日报 2019-01-09 04:00 大字

□黄立华

我在给学生讲徽州地域文学创作的时候,曾经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就是要他们写一篇《来徽州读书》的文章。这里的“来徽州读书”其实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来上学、完成大学学业;另一个就是本来意义上的读书。同学们写的从这两个角度展开的都有,特别是从后一角度来写的更为丰富。他们有的在图书馆、在书店,也有的在乡间、在田野,不仅读纸质书,而且读城市、读山川、读村落、读古今人物、甚至还读自己。真是巧了,看完他们的作业的时候,正好拿到项丽敏的散文集《读爱,在花开的春野》,我突然感觉到这个“同学”的“作业”写得还真不错,把春天的徽州或者说是徽州的春天读得这样仔细、这样认真、这样兴味盎然,温润安详的文字直给人好似又渴又乏之后喝上了一杯奶茶,又无异于春暖花开时节在徽州的灵山秀水之间穿行。当然,作者不是我的那些学生的同学,而完全可以做他们的老师。

项丽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读书而进入写作,其笔耕的领域主要就是散文。她的文字纯静而清丽、笔调舒缓而安详,书写中努力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这一方面得之于她生活其中的钟灵毓秀的地域环境,另一方面也得之于她不断的阅读、体味与思考,她思考人生、思考自然、思考别人的创作,同时也不停地思考自己。在她思考之后抒发出的对周边对象和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的领悟、感慨与理解时,读者已很难分清这些文字到底应当属于她笔下的对象还是她自己的内心。她的审美对象选择性很强,这正取决于这些对象与她自己心灵的契合程度。春天里,万物都是那么可爱,其实这正是作者自己心情最美好同时作者又对自己最自信的时刻,她正是通过对春天万物的阅读,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物获得沟通,在享受自然和艺术之美的同时,谛听自己的心声、享受自己的人生。

品读项丽敏的散文,影响最深的是她对笔下的对象的理解,这种理解并非仅仅限于认知上的“知道”,更重要的是指彼此间的相互“懂得”,这才有类似张爱玲所说的“怜惜”,尽管“一旦以自己的心情去理解另一类事物,错误就开始了。但在此时,错误或正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感动了我,让我觉得其间有无尽的奥妙和无言的美好。”努力去捕捉这种感动、发现和表达出这种“奥妙和美好”就成就了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篇章。在《五味子》一篇中,放蜂人在并没有花的山野摆下蜂箱和帐篷,自信地说道:“现在正是五味子开花的时候,我是来采五味子花蜜的。”我显然被“感动”了,放蜂人不是本地人,她怎么就知道这山中有五味子花呢?原来他“心里存着一卷百花地图册,什么地方有什么植物,什么季节开什么花,都瞒不过他。”在《月色撩人》中,作者写道:“有时候觉得这个世界之所以迷人,让人在经受痛苦和厌倦的同时仍然愿意活着,是因为,这个世界坚硬粗糙的背面还有轻灵柔美的东西,比如露珠、雪、月光,尽管它们无一不是短暂的、脆弱的,转瞬即逝一如幻象。”这近乎已抵达某种“敞开”的哲人境界,含有满满的“去蔽”之启迪。《浆果处处》一篇中,作者自得于能时常身入山林的深处,既感叹大自然的奇妙,又欣慰于自己的发现:“山林最美的部分总归在它的深处。如果不走进山林的深处,只是站在山林的外部观望,就永远不会知道山林内部的秘密,不会知道还有一个如此盛美的野浆果地在此繁衍,不会知道在十二月的冬天,还有春天般的景致和滋味。”你瞧作者那美滋滋的样子!

如果说上面这些篇什的风味在作者之前的散文集子中我们已经有所领略,那么本集中《女作家的书房》和《原谅我,不能上岸》两辑中的书评、影评倒真正是作者创作上新的收获,体现了她对自己的创作空间寻求拓展、走向丰富的努力,而其中饱含自己人生体验的对那些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显示了一个有个性的作家眼光的敏锐和独到,以至让她的阅读和感想成为令人羡慕的与作品中人物的邂逅与倾谈。在谈论黑塞的《骏马山庄》时,作者写道:“那是一次怎样的阅读体验?我觉得自己的心都被掏空了,不,这样说还不准确,应该说我觉得一个孤独而辽远的声音击中了我,它来自渴望燃烧的生命和渴望自由的灵魂,是我想要发出又无法发出的声音。”这与其说是评论、倒不如直接说成是作者自己的创作。类似的再创作在评论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作者对小说人物的原型高更的理解突出在“是什么原因促使高更在中年时期抛开事业、家庭、中产阶级的优裕生活,只身前往异乡,像流浪者一样漂泊着、贫穷着,并狂热地把生命核能倾注在绘画上,最后又像原始人一样滞留在蛮荒之野,并把生命留在那里。”问题的答案就在“突然醒来的一个中年的早晨,仿佛听到血液中祖先的召唤。”心中能否有这种召唤也许是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重要标志,也许在程度上会有些许的不同,我相信项丽敏常年能坚持于太平湖畔的阅读、思索与写作也是中了这种召唤的“邪魔”,那是一种让人义无反顾、倾力而往的神奇的力量,作者在高更身上读到的其实不正是对自己的认同吗?此外书中还有作者对小说《朗读者》《霍乱时期的爱情》《又来了,爱情》,电影《悲怜上帝的小女儿》《海上钢琴师》等等的感想和评论,限于文章的篇幅,这里不能一一听到,但我觉得都非常精彩和独到,特别是在谈到《海上钢琴师》中钢琴师述说自己不愿上岸的理由时,作者想到自己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仿佛突然让我觉得作者似乎也是电影中的一个未出场的角色。

读书、思考与写作已成为项丽敏能让自己觉得心安的生活方式,而在春天的美好季节里,这一切更使她觉得自己蒙受着“爱”的眷顾,因此她又渴望着将这份“爱”传递给他人、传递给读者,于是会有这本《读爱,在花开的春野》的问世,愿作者保持着这种心态和选择,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新闻推荐

漫画搬上大银幕后,我成了第七个拯救宇宙的蜘蛛侠

再过一周,2018年就要结束了。辞旧迎新之际,阿杠仔细思考了很久,除了和自身体重较劲失败外,这一年的遗憾通通来自漫威。5月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