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孤独——《英和白》影评
□牛潄玉
一个不与外界交流的中年妇女,一只被禁止登台杂耍的圈养大熊猫,在一个处于世纪之交的特殊时期,张以庆导演的《英和白》就在这些元素中徐徐展开。
不得不承认,《英和白》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与众不同的纪录片。它的特殊表现在:全片似乎并没有一件鲜明完整的事件,都是生活化的日常碎片;全片表现形式很重,偏意识流,符号化;创作者人为痕迹重,很风格化,有艺术性,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导演在用这些元素来表现自己的思考。
片子的主角是熊猫英和饲养员白。英首先出场,一个上下颠倒的主观镜头,是它看到的世界。画面中的铁栏杆也无法不使人关注,这个从一开始就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栏杆,在后面的段落里也多次出现。主观镜头大量加入,英英的眼睛好像是观者的眼睛,我们好似被关在了牢笼里,可以直接体会到无奈与困顿感。
英英是个特殊的大熊猫,它是第一只会马戏杂耍、可以表演的熊猫。它的高智商和对人性的通悟,在开始时有介绍,在影片的点滴中也都可以看到。它坐在笼里,看向外界,你觉得它不是一个动物,而是一个人。在它的眼睛里你能看出它的心绪、心情,和对人类语言的反应,它有思想有喜怒哀乐。试想一下,有一个如此类似人类的大脑和心灵,要一直被锁在半方铁栏之中,成倍的恐怖绝望与压抑扑面而来。
大量栏杆也是一个符号,还代表着离间与隔阂:熊猫与外界的离间;主角与世界的隔阂。
另一个主角白的出场,影调处理视觉效果很突出:使人感到寂寥,苍白,沉默。熊猫是黑白,饲养员“白”则是苍白,两个主角还都无言静默,更给片子增添了孤独压抑的基调。饲养员“白”一直照料着英英,中外混血的她回国以后毅然决定和大熊猫相处,一呆就是14年,近乎与世隔绝。是什么让白有了这样的选择,是什么让白有了这样的性格,英英被禁止演出是为了什么;我们都不得而知,可是她们各自心中积累的忧愁和孤独观众不难看出,英与白之间目前对这种相互依靠关系和生活模式的适应与满足,也不难看到。
女孩娟娟的加入。主角是英和白,但是导演还加入了另一个人物——“娟”。她一直在院子里独自静坐,手里抱着熊猫娃娃,一直在等待。娟娟像一个旁观者,静静见证这一切。容我过度解读,片头介绍说英英有四五岁儿童的智商,娟看起来也是这么大年纪。娟待在原地寸步不离,能做的就是抱紧熊猫,然后无言等待,不停观望这个世界。片中表现的英和白的默契,让我们觉得她们不止心照不宣,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是合二为一的命运共同体。而娟娟,就是极为具象的英和白相融合的符号。
开头就提到了,片子处理得很有创作者自己的想法。丰富且独特的镜头语言,艺术化的呈现,极大力度地表现了主题与创作者思想。
大量的推拉。推拉很明确地给观众以指向性,主导观众的眼睛。《英和白》是一部偏重情绪、哲思、内心的纪录片,镜头的直接推拉对主人公内心的表现也更到位。
镜头的衔接的构思与处理。有一个段落是依次拍:熊猫打哈欠,娟打哈欠,白在床上休息。相同动作与意向的蒙太奇剪接,不仅有艺术表现力,还很巧妙地表达了这三者的微妙和密切联系。本片都是片段式的生活素材,没有大事件的贯穿,创作者的剪辑也使片子更有逻辑性与叙事感。如:英英闭眼镜头紧接黑场淡出,预示一天的过去……
电视机的出现。电视机提供的时间信息,也很成功地串起了本片碎片化的重复的生活。片中英与白静默无言,也没有画外音做衬,电视机里传来的声音,基本构成了本片所有语言。电视机里多为新闻,新闻表述了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它像一个窗口一样,通向外面的世界。而英和白就这么默默地观察着,与此间隔。全片有多处都是白静静地在窗口向外观望,在窗前冥想。我们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也不知道她为何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但就她依然愿意通过窗口来观察这个世界这一点,可以看出,她究竟还是不抵触这个世界的。
说到白,她并不是和社会沟通有障碍,从她和英亲密的互动能看出,她有充沛的沟通与爱的能力。她爱听戏,晨起锻炼放着罗曼蒂克的歌剧,这几幕看出她性格里的浪漫色彩。白是有爱的,是浪漫的,是对生活有追求的。孤独是她自己的选择,与熊猫的相伴是最可以满足她内心需要的东西。说她和英英像母子,在我看来这份感情更为复杂,这是相互的寄托,在熊猫英眼中,白不是异类分明就是爱人。不仅是白在照顾英,英也在精神上滋养着白。
其实没有人喜欢孤独与封闭,只是害怕被硬冷的现实所伤,害怕失望而已。
新闻推荐
"奇爱葛格按当我第一时间看完《影》之后,隐隐约约觉得,与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和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一样,张艺谋也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