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你又没看懂张艺谋

2018-10-07 11:31 大字

《影》应该是国庆档最具争议的电影。

一说是张艺谋翻身的惊艳之作,一说是空洞无物的吹捧之作。

诚然,张艺谋凭借《影》,拿下金马12项提名,清扫了《长城》以来的阴霾。

翻身,不假。

但要说,惊艳,鱼叔觉得却有吹捧之嫌。

《影》跟《英雄》是一个水准的作品,都是把形式感做到了极致,但故事又极为羸弱。

譬如影子几次重伤,却又安然无恙,跟死不掉的章子怡(十面埋伏的小妹)简直如出一撤,都是强塞主角光环。

在剧作的改编上,张艺谋做的最对的地方,就是抹掉了「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典故的所有「三国」符号,不致于背上亵渎名著的骂名。

不过,鱼叔的基友罗罔极有不同看法,他恰恰觉得《影》 的故事没那么简单。

这就让他来说说另一个「影」。

是的,整部电影不止镜州一个替身。

《影》

文/罗罔极

两天,我跑了两趟电影院。

每当电影散场,我都听见有人吐槽“没看懂”。

无论喜欢与否,大多数人对《影》的评价就是“没看懂”。

在豆瓣,一条最热门的短评如此说道:

看完影,第一时间朋友问我如何?

我说,一脸懵逼

又问,为何?

我说,很难说

如果说电影好,我却一时不能道出好在哪里?

如果说电影不好,我怎么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意犹未尽。

我相信不少观众,看完电影都会有这个感受。

这个感受,除了来源于水墨色调的悠然意境,也来源于开场与结尾的那个镜头。

开场,沛国朝堂内,小艾(孙俪 饰)匆忙跑到门前,满脸惊惧地透过门洞,窥视外面的景象。

两小时后,我们才得知,影片其实采用了倒叙。

小艾窥视门外,其实就是正戏的结尾。

就是经过七天的生死搏杀,影片闭幕前的最后一个镜头。

追求极简的张艺谋,为何要让这个镜头,出现两次?

一个原因:留白。

我们知道,《影》全片弥漫水墨色调,表现手法颇具国画韵味。

而,国画的创作,或者说中式的艺术创作,最讲求的正是“留白”。

比如,南宋年间,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

没画出一滴水,却能使人感受到烟波浩渺。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小艾窥视门外,影片戛然而止。

张艺谋如此拍,就是要留下空白,引发无穷的遐想。

那么,小艾透过门洞,究竟看见了什么?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缕清片中的人物关系。

《影》全片共九名角色,以及ABC三方阵营。

每方阵营,都分别有三名角色,象征三种不同的阶级。

听不懂?没关系,我做了张图——

看完此图,可能有人想问:

“替身,不就镜州是吗?为什么说鲁严(王景春 饰)和田战(王千源 饰)也算替身?”

关于替身,百度百科的阐释是:“代替别人做某事的人。”

在战争年代,所谓替身者,就是代替自己身处敌营。

镜州,表面是沛国都督,实则是代替子虞,与外敌杨苍交战,与内敌沛良斡旋。

鲁严,表面是沛国使臣,实则是代替杨苍,潜伏于沛国朝堂,获取沛国的情报。

田战,表面是子虞心腹,实则是代替沛良,探究子虞的虚实,给子虞布下死局。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观众“道不出好在哪里”的原因。

通过明线情节,观众都知道镜州和鲁严的真实身份。

但,绝大多数观众,都没能看出影片的暗线:田战

田战,其实才是张艺谋最狡猾的设计,是沛国主公沛良(郑恺 饰)所布下最阴险的一枚棋。

朝堂上,子虞(实为镜州)因违抗王命,遭到沛良革职。

田战见状,迅速“跳反”,为子虞说话,“主公不可!”。

田战的表态,让子虞以为,田战跟自己站在同一队。

接下来——

沛良用一句“你这是新伤”,诈出了镜州实为子虞替身的真相。

但,沛良并没挑明真相,也没下令铲除欺君的镜州和子虞。

这是因为,沛良还不知道,子虞身在何方,又到底有何意图。

所以,沛良决定,暗中派出田战去打听

又一次朝堂上——

使臣传来情报,杨苍的儿子杨平,想纳沛国的长公主青萍为妾。

沛良刚要同意,田战再次“跳反”说:“沛国迟早要毁在你的手上,昏君!”

面对满朝文武,田战又骂又踢,不给沛良留丝毫情面。

沛良又急又怒,拿起身边弓箭,向田战射去。

结果,箭射到了地上。

田战捡起箭,说:“不劳主公费力,臣自己来。”

田战用箭,捅了一下自己。

捅的并非要害,却骗得了子虞的完全信赖

《影》改编自朱苏进的小说《三国·荆州》。

在原始剧本中,杨苍就是关羽,子虞就是周瑜,沛良就是孙权。

后来,或许是怕被历史学者批评,就将背景改到一个架空的世界。

但,《影》似乎仍沿用了一些,三国时期的经典事迹。

比如,杨平要纳长公主为妾,其实就是“虎女焉能嫁犬子”的改编。

比如,沛良射田战,其实就“周瑜打黄盖”的改编。

不过,比原版更厉害的是,沛良一箭双雕,迷惑了两名敌方主帅。

得知沛良罢免大将,杨苍开始轻敌,将三万军队从城中撤出。

与此同时,子虞暗中找到田战,将田战纳为心腹。

为了诈出子虞的意图,田战问道:

“都督,何苦自囚于密室?何不取主公而代之?”

子虞毫无防备,既说出了关于镜州的一切,又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你帮我攻下镜州城,事成之后,拥我为王,你是都督。”

正因田战的情报,沛良才对子虞起了杀心。

正因田战的情报,沛良才得以知道,镜州城不日将破。

正因田战的情报,镜州快被子虞灭口时,沛良才能将镜州救出。

正因田战的情报,沛良派出的刺客,才能迅速就找到,子虞的藏身之所。

沛良,是沛国的主公,但并不是全知的神明。

唯有如此,才足以解释,为何沛良几乎能掌控全局,整部影片的逻辑才说得通。

沛良没料到的是,犹如病鬼的子虞,竟能杀光刺客,突出重围。

沛良更没有料到,犹如贱奴的镜州,竟会杀死主帅,企图逆袭。

影片最后,以杨苍为首的A方阵营,全灭。

而,B方和C方阵营的“最高主帅”,也都被杀死。

但,镜州与田战,两名次一级的“潜伏替身”,却仍然活着。

所以,作为唯一仅剩的“被牺牲者”,小艾透过门洞,究竟看见了什么?

田战绝无可能放过镜州。

遥想当年,为了救子虞,田战力博十几名山贼。

再看如今,为了救长公主青萍,为了救沛良的妹妹,田战险些被杨平砍死。

像田战这样的死忠,或许可能迫于大势,倒戈向子虞效忠。

但,主公已死,子虞也死了。

田战不可能屈膝于一名,杀死自己偶像的无名小卒。

镜州披荆斩棘,走出血海般的王宫后,仍要面对无止尽的杀戮。

这就是《影》的真实结局。

最近,面对种种采访,张艺谋最常说的三个字是“做自己”。

而在《影》中,我们也能看到,张式古装电影里,一些固有的东西。

比如——

吴磊演的杨平,就可与《黄金甲》中,周董演的元杰遥相对应。

统兵数量虽然不同,动作和步伐却相当一致。

杨平与元杰,同样是英年才俊,同样是孝义无双。

也同样是权欲斗争中,最令人痛心的“被牺牲者”。

使臣传来情报,沛国想与炎国联姻,将青萍嫁给杨平为妻。

杨平,既不知道青萍的样貌与气质,也不知道青萍的思想与灵魂。

在杨平眼中,青萍并非活人,只是一个符号,“沛国长公主”。

抱着“好玩”和“贬低敌国”的心态,杨平回复使臣,要纳青萍为妾。

数日后,战场上,青萍冲向杨平:“叫你欺负我!”

杨平茫然,百思不解:“我都没见过你,如何欺负你?”

这荒诞的台词,让我想起《芳华》里,一名士兵死前问护士:“什么是果丹皮?”

下一幕,两人互相砍杀。

最青春蓬勃的肉体,莫名倒在最鲜红的血泊之中。

最意气风发的灵魂,莫名被独裁者利用,灰飞烟灭。

为什么我说,杨平、小艾、青萍,是“被牺牲者”?

因他们和士兵一样,离真相最远,离死亡最近。

杨平当真以为,父亲战无不胜,敌方只配给自己做妾。

小艾当真以为,丈夫心存仁慈,会放自己跟镜州离去。

青萍当真以为,子虞为国为民,沛良所做是无奈之举。

他们都不清楚,在主帅心里,除了权欲,再无他物。

就像十六年前,王菲唱的那句歌词:

染红整个天空,成全了谁的梦?

只是为了,叫千万人鞠躬!

《影》是张艺谋底色最为悲凉的一部作品。

就连对爱情的表达,都蕴含着一种残忍。

今天看见一篇大V的“影评”,说:

“情节没有交代,镜州和小艾的感情从何而来,所以这两个人并没有打动我。”

我却觉得,镜州和小艾的感情,其实是完全符合心理学的。

镜州自幼走失,造成母爱缺失。

密室中,镜州被子虞的家族软禁:

“没有光,没有声音,我一个人在黑暗里,摸遍了墙上每一条缝。”

密室外,母性极强的小艾,就是镜州赖以生存的唯一。

注意两人这段情欲戏——

镜州蜷缩在地,宛如子宫胎儿。

小艾跑来,拍了下镜州,镜州猛然惊醒,像一个慌乱的孩童。

接着,小艾像母亲般,将怕黑的镜州拥入怀中。

这不叫“进展突兀”,这叫“俄狄浦斯情结”。

这不叫“不会讲故事”,这叫“运用视听语言去展示”。

可惜,我们的大部分观众——

既不懂得在留白中遨游遐想,又不愿意深究视听语言,读解大师级的影像。

网传,《影》的投资在三亿左右,票房需达到九亿才能回本。

然而,截止目前,《影》的票房仅四亿。

低于同期上映的另一部,同样讲述“替身逆袭”的作品。

坦白说,隔壁那部“替身逆袭”我也看了,内容十分庸俗。

那为什么,它的票房,还能蹭蹭上涨?

我想起2017年,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有一处细节,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在现场的大银幕上,播放了一部纪录短片,大抵内容是记者通过采访各国人民,介绍电影对全世界的影响。

意大利人说:“电影让你体验其他人的生活。”

法国人说:“我喜欢为一部电影倾倒,带来永久的顿悟。”

美国黑人说:“能触动你的电影最棒,从每个层面影响你,使你借此作出改变。”

美国白人说:“电影是全球通用的语言,电影就是魔法,魔法是全世界共通的。”

而,轮到中国人时,镜头先给到万达广场。

一名黄皮肤的姑娘,用汉语普通话说道:

(我喜欢看)动感更强那一种

所以我愿意来电影院看电影

注意——

姑娘说完,剪辑师安排的下个画面,是《霸王别姬》的段小楼身处妓院,面露猥琐的笑容。

没错,趣味低级与审美肤浅,就是中国观众近些年里,给国际影坛带来的一个民族印象。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让读过的人,对电影的理解有所改善。

哪怕只是一点点。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新闻推荐

喜剧片《夜校》登顶 北美周末票房榜

喜剧片《夜校》海报新华社洛杉矶9月30日电(记者高山)环球影业发行的喜剧片《夜校》本周末上映后,以三天入账2800万美元的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