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天》破5000万小众文艺片的春天来了?
在11月初电影市场被《雷神3》霸屏、诸多动作片悬疑片纷纷上映的情况下,小众文艺电影《七十七天》可谓本月电影的一股清流。上映不到两周这部电影的票房已经过5000万,并且收获了还不错的口碑。这不禁让人想到前段时间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冈仁波齐》《二十二》等影片,国产小众文艺片的春天是否来了?
《七十七天》 排片微弱逆袭,票房破五千万
11月14日,上映11天的极地探险电影《七十七天》票房已经超过5300万,排片率6.1%,豆瓣评分6.7。虽然6.1%的排片率比起诸多大明星大制作的商业电影来说并不高,但对于一部小众文艺片来说实属不易。其实自上映以来,该电影的排片率也是一波三折,收获了还算不错的口碑后,排片率才有所回升。反观前几天,11月10日《七十七天》的排片率仅有1.8%,11日是2.6%,近几天呈现了微弱的逆袭之势才上升到6.1%。预测未来几天该电影的排片率将会比较稳定。
电影《七十七天》是以探险作家杨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无人区的真实事迹为蓝本改编的。导演赵汉唐和杨柳松都喜欢独自旅行,影片原本没有女主角,但后来考虑到只有一位男主角和动物们的戏份不够吸引人,于是根据一位深圳女孩在西藏旅行时发生意外的故事,新增了江一燕的角色。“江一燕”“中国首部户外题材”“3D探险”“取景地平均海拔5000米”“拉萨最高海拔首映礼”“众多大咖助阵宣传”等标签虽然没让该影片大火,但是取得这样的票房也委实不易。影片上映后还得到冯小刚、黄渤、徐峥、徐静蕾、郑渊洁等30多位明星的支持推荐,总体上看,这对于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来说,已算是不错的成绩。有业内人士预计,《七十七天》的电影票房最后很有可能超过七千万。
题材是极好的,故事还是有些刻意抒情。这是很多观众看过之后的感悟,这也导致本片的豆瓣评分从7.0下降到6.7。如果说,导演只是把这部电影拍成纪录片,那么单从画面来说电影已经算是成功了,可导演偏偏想在里面加点鸡汤来显示它的深度,结果弄巧成拙被批伪文艺、刻意抒情和过于鸡汤。正如网友吐槽:“探险精神从来都值得敬佩,但处理得这么矫情,只能是文艺中年喝高了。”好的电影不仅仅只需要一个好的故事和画面,更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导演。
小众文艺片 虽然春天还远,但已渐渐趋暖
文艺片作为一种小众化的电影类型,正因为其“小众”,逃脱不了即便是口碑好也仍然排片量小、票房占比低的“宿命”,长期在主流商业电影市场中表现低迷。但自去年以来,小众的文艺片有渐渐崛起的势头。2017年之前鲜有票房能破千万的文艺片,今年上映的几部文艺片却纷纷取得了还算不错的票房。《冈仁波齐》票房9000多万,《二十二》更是票房过亿,《七十七天》也很有可能破7000万,这在以前都是很少见的。由此可见,近几年市场中这类电影不管是票房走势还是影片数量,都在呈上升趋势,文艺纪录片电影的好日子似乎就要到来了。
不再单一追求妖魔鬼怪、嬉笑打闹无厘头式的商业爆米花电影,华语电影界也在探索中开始回归电影本身的真性情,开始聚焦人文关怀。在内容方面,文艺纪录片逐渐从以前的政治献礼、人物传记向动物世界、自然、生活、文化上转变。比如,《七十七天》讲述了一个探险者孤身徒步穿越羌塘的故事;《冈仁波齐》则讲述了一群人一路朝拜向冈仁波齐峰出发进行救赎,是关于信仰的故事。显然这种题材的电影人文气质更浓厚,并且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显然更能打动人心。不过,观众比较诟病的做作、失真、伪文艺、过于鸡汤也是文艺片存在的问题。这类电影确实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走向成熟,不然也容易陷入像《七十七天》中刻意摆拍、情感做作、过于抒情这样的尴尬境地。
“不是小众文艺电影的胜利,而是好内容电影的胜利”。也有影评这样评价现在的文艺片。确实,我们只看到了这几部取得了还算不错成绩的电影,实际上也还有大把的文艺片依然徘徊在低迷的境地,比如顶着奥斯卡光环的《海边的曼彻斯特》也仅仅以八百万票房草草收场。说小众文艺片的春天到来为时尚早,但是电影市场和观众一定会越来越容易接纳“好内容”的小众文艺片。
(记者徐敏 实习生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