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读心大师 拷问心灵

华西都市报 2017-11-03 06:00 大字

《心灵猎人》海报。

侧写师祖师爷约翰·道格拉斯。

《心灵猎人》剧照。

道格拉斯的作品《读心神探》。

名词解释

侧写(profile,也译为剖绘)指根据罪犯的行为方式推断出他的心理状态,从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活环境,职业,成长背景等。

侧写方法

犯罪两分法(Crime two points)是心理剖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是一种归纳法的手段,在心理分析的初期,侧写师就根据犯罪事实将罪犯分成“有组织型”与“无组织型”,然后再根据不同类型的共性对罪犯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因为这两个类型的罪犯在各个方面的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这是一种较快为罪犯进行侧写的办法。

2017年又是一个让美剧迷狂欢的大年,这一年里已经播出了多部高分美剧,大多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经典。有影评人也由衷感叹,这一年豆瓣评分9.0才是美剧的“及格分”。在如此多华丽美剧涌来的道路上,有一部还没开拍就备受期待、开播前半年就获得第二季预定,这就是著名导演大卫·芬奇监制的《心灵猎人》。

《心灵猎人》播出两集后,豆瓣评分一度飙升至9.6,随后又滑落至8.8,如今,10集放送完毕后,评分来到及格线——9.0。这部美剧被不少影评推荐视作另类,也让国内影评人说,只有20%的人能坚持看完第一集:没有血腥、暴力的犯罪过程,几乎没有紧张刺激的破案情节,推动故事的主线可以说是“面对面采访”——主角走访已在监狱服刑的“连环杀手”,与之谈话、聊天,来了解他们的心理过程,最终建立了“心理侧写”这一如今大家都熟悉的破案、刑侦辅助手段。

在《白日焰火》、《嫌疑犯X的献身》等悬疑、刑侦类电影、电视剧大红大紫的2017,这部“访谈式”的刑侦片算得上非常另类、清奇,但让人欲罢不能。

1

揭秘“心理侧写”祖师爷的故事

心理侧写、侧写师,这是近几年刑侦片里必须出现的人物,他们的作用也在戏剧效果发酵下,越来越重要。很多影视作品,都是以侧写师为主线,他们和罪犯斗智斗勇,成为破案神器。比如,前两年大红的韩剧《信号》男主就是侧写师;而李易峰、邓超也都扮演过智慧与帅气并重的侧写师……而《心灵猎人》讲述的就是这位“心理侧写”祖师爷的故事。

《心灵猎人》其实是基于《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这本畅销书改编,作者正是约翰·道格拉斯、前FBI探员,同时被誉为“现代福尔摩斯”,他也是“心理侧写”方法的创始人。

1977年,道格拉斯调入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科后,深入研究罪犯心理,与在押的数十名重犯访谈,系统总结出了一套对罪犯侧写的方式,在他的努力下,1978年,FBI正式批准行为科学科为各地警方人员提供罪犯心理侧写的咨询,他也成为了第一个专职侧写的FBI探员,成为首席侧写师。

退休后,他开始写《心理神探》一书,成为犯罪心理学经典读本之一,他在美国的不少影视作品里都以“神探”形象出现,比如,著名长青美剧《犯罪心理》、电影《红龙》和《沉默的羔羊》等……

美剧《心灵猎人》完全是以道格拉斯真实经历为主线,男主霍顿·福特因一次失败的人质解救而调入行为科学科,他在老前辈比尔·坦奇的带领下,研究“连环杀人犯”的作案动机、心理历程。而心理学、社会学博士温蒂·卡尔则加入他们的队伍,开始研究“连环杀人犯”,希望通过访谈、调研形成模式化、可供今后实际操作、甚至预防犯罪的实验。

2

直击心灵的访谈,指向童年阴影

《心灵猎人》相比其他带动作、带破案的刑侦影视剧来说,算是“全文戏”的,没有案发现场的血腥镜头、没有罪犯施暴的过程,几乎全靠“面对面”访谈,有观众也戏称这部美剧是监狱版“鲁豫有约”。大段大段的对白、含义深刻的对话,也让很多抱着刺激、紧张剧情而来的观众失望而归,这部美剧是安静的、同时是直击心灵的。

《心灵猎人》里出现的许多案件都是美国历史上真实的、家喻户晓的大案,美剧甚至在选角时也是“神还原”,比如,巨人杀手艾德·坎伯,这位身高超过2米、智商达到145的“变态杀手”在美国的确是家喻户晓的,他犯罪手法残忍又令人作呕,同时,冷酷又冷静。

在研究和访谈过程中,男主霍顿·福特和同事渐渐发现,聪明的艾德最终变成“变态杀手”和他不幸的童年有关,可以说从他能听懂话以来,他母亲日夜不停地对他言语侮辱,导致了他心理畸变。这个观点和当时主流的“坏人生来如此”的思维格格不入,以至于男主和同事们遭到警察同僚的质疑——说他们同情罪犯,说他们被罪犯煽动利用。

不过,在一次一次的谈话中,三人研究小组发现,越来越多的线索证实,这些犯下不可饶恕恶性杀人事件的恶魔并非生而如此,他们大多笼罩在童年的阴影中,或者说,青少年时期不寻常的刺激,让他们成为不寻常的人。

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成为“心理侧写”中非常重要的原则,童年阴影或刺激,也成为后来刑侦人员破案、对青少年不良行为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的重要方法。

3

大卫·芬奇,一场持续20年的探险

《心灵猎人》成为秋季美剧的一大赢家,当然离不开一道光环——大卫·芬奇。作为本剧的制片人和导演,他的名字几乎就是不倒的金字招牌。大卫·芬奇是美国著名导演,他也是悬疑、刑侦片大师级人物,而突出犯罪人物心理,以此为线索,可以说是他长达20多年刑侦类影片一直不舍的探寻。

大卫·芬奇的成名作是《七宗罪》,随后是《心理游戏》、《搏击俱乐部》、《十二宫》、《战栗空间》,当然还有前两年大热的《消失的女孩》;而大卫·芬奇的其他类型片也都是大师级的,比如《返老还童》、《埃及艳后》、《龙纹身女孩》。他转战美剧的开山之作就是《纸牌屋》,可以说是他开启了美剧电影化的里程碑,掀起了近年来高投入、高成本、高质量的美剧盛况。

所以,时隔多年重新执导美剧,让《心灵猎人》还没开机就火了,不过,这部美剧对于大卫·芬奇自己来说,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从《七宗罪》开始,他一直在探寻“连环杀手”的心理状态,试图从他们的角度、视野来讲述故事,或者说,试图让观众窥视到杀手内心“不黑不白”的灰色地带。那部接近三小时却没有结局的《十二宫》,以及剧情不断翻转的《消失的女孩》,他一直在试图读心,也在试图告诉观众,人心的可怕。作为美国最当红的导演之一,人们一直将大卫·芬奇和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对比,网友最为精辟的总结是:诺兰烧脑,大卫·芬奇虐心。

就如《心灵猎人》里,那些关押在监狱里的“杀人魔”相貌平凡、普通,有的甚至如邻家男孩一般温和,不过,当他们谈论起自己残忍的暴行时,那种平淡、无感的口吻就像是在讲烹制牛排、修理电器一般稀疏平常,这种感觉才是真正的毛骨悚然。而他们一路“黑化”的人生经历,却让人忍不住发问——他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他们,也许我们每个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无辜。

新闻推荐

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吴宇森畅谈新作及华语电影: 我不是大师,我只是喜欢电影

10月28日晚,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平遥古城开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部优秀电影作品及主创相继在平遥电影宫与观众见面。华语导演吴宇森亮相影展大师班,畅谈创作心得。“我不是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