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挑衅观众的电影 只有不适合的电影
◎李晓亮
每有神作面世,总难逃口碑争议或市场坎坷。最新的就是35年后续写经典的科幻巨作《银翼杀手:2049》。有媒体就报道了,“口碑分两极经典重启真的那么难?”(广州日报)
之所以有口碑两极一说,是因在迷影群体、资深影迷活动的,评分与影片质量成正比的豆瓣上,该片得分8.5,这也和国际口碑一致。甚至因为去年《谍影重重5》“特供3D版”的前车之鉴,摄影师又表示本片普通2D版效果最优,以影评人和这部分骨灰级影迷为主的精英小队,于是未雨绸缪,影片上映之前就呼吁更多排映2D版,给观众以选择权。
出品方回应,格式全球统一,绝非“特供3D”;有态度的院线,也主动增2D排片。这真算一次尊重观众的良性互动。虽连日来不甚理想的票房,显示市场反馈似对此并不敏感,但若理性看待,本也是预料之中。
毕竟,对最广大普通观众而言,多数甚至都未必看过或听过35年前写入影史经典,被视为科幻里程碑式的《银翼杀手》,对续作自然更无多少感情投射和观影期待。你对他大谈“赛博朋克”、谈前作续作的名导“雷德利·斯科特”或“丹尼斯·维伦纽瓦”、原著作者菲利普·K·迪克,谈主角K名字可能脱胎于原作者,或卡夫卡作品、谈原作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都是表错了情。
就如影迷群里还在嘲笑,普通观众哪怕看2D影片,进门都要循例问一句“不发眼镜啊?”现实却是,当影迷还在为片中可能获奥斯卡最佳摄影的迪金斯的震撼镜头迷醉时,一般观众可能正昏昏欲睡,对雨纷纷雾蒙蒙、永远脏乱差的画面,丝毫提不起兴趣。虚拟现实,在此浑然一体——直如电影里,仿生人和自然人,看着一样,实则判若霄壤。这里亦如是。
不要指望他们去补课,看续作前还要补前作,也别漏了那两个短片,最好还能熟悉一遍原作。不要奢望他们能感受到影片里的存在主义。他们只是凑巧赶上排映场又看到“杀手”俩字,就如看完怒评“1分”还自感智商受到侮辱的委屈观众“我第一次写差评,电影与杀手没有任何关系,两个半小时男主都没跑动过,全程慢悠悠溜达……”。
《银翼杀手》35年前也票房惨淡,但最终封神;同样,续作仍然承其一脉,不媚俗从众,也许所谓的“不舒服”,正是其高级的地方。这些坚持,真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