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朋友圈的“赛博朋克” 到底是啥意思?
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欢迎来到夜之城"。要问今年最受万众期待的游戏是什么?朋友圈的刷屏、微博热烈的讨论都在告诉我们答案。那当然是《赛博朋克2077》了!12月10日,由波兰知名游戏开发商CD Projekt RED所推出的《赛博朋克2077》正式上线,在无数玩家的翘首以盼下,这款游戏一上线就引起了全球游戏市场的广泛关注,更是成为继《CS:GO》、《GTA5》、《绝地求生》之后Steam平台上新的现象级游戏。
开发商表示,游戏在此前预售中仅是Steam平台上的收入已经超过了5000万美元。目前收入更是已超过了该游戏开发费用以及营销和促销费用之和,已经实现了一天回本。在上市当日,Steam平台的同时在线人数便达到了100万人,其销量数据更是达到800万份。在上线一周后更是在steam上实现了五连冠。而网络上搜索赛博朋克,你也会得到玩家生产的一系列赛博朋克风表情包……为什么赛博朋克2077这么火?
不少玩家表示游戏中逼真又唯美的画面给人带来强烈的电影感和真实感,随手截图就是一张壁纸!
还有人说《赛博朋克2077》的故事设定非常真实,拥有多种开放的结局,玩家可以掌握更大的选择权,这让游戏体验更加愉悦!
此外,可以自由塑造角色的诱惑力也是不小,毕竟谁会不喜欢捏人环节呢?最重要的是,游戏中赛博朋克的风格和主题可谓是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胃口。大多数人提到赛博朋克,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银翼杀手》,可能是粉蓝相间的霓虹灯,也可能是暗黑系的色调的城市,而赛博朋克文化也多次以娱乐产品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包括大热的《银翼杀手》、《黑客帝国》系列、《阿丽塔:战斗天使》、《爱、死亡和机器人》等电影都属于此类。甚至一些p图软件也上线了赛博朋克滤镜,网友们纷纷体验,将自己的城市加上赛博朋克的滤镜,瞬间有了充满未来感的大片既视感。为什么赛博朋克风对当代年轻人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赛博朋克究竟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到底什么是"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这个词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1980年,科幻作家布鲁斯·博斯克创造了这个合成词:赛博朋克(cyberpunk)是控制论(cybernetics)和朋克(punk)的结合。布鲁斯·博斯克把赛博朋克作为自己小说的名字,形容迷失的年轻一代:他们是抗拒父母的权威、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利用电脑技术钻漏洞和制造麻烦的技术宅。
以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小说《神经漫游者》的出版为肇始,赛博朋克成为科幻小说中的一股潮流。一些评论家将赛博朋克视为后现代世界的表现,另一些人则认为威廉·吉布森、布鲁斯·斯特林等赛博朋克作家笔下的小说也可以被解读为人们预告未来的社会理论。从广义上讲,在基于人类生存天性的前提下,赛博朋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影响进行了一番处理。它着眼于人们身处这样一种未来时所释放出的天性和本质。
在这一未来图景中,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及能够广泛改写、修正自己身体的能力使人们能够不断重新塑造自我,并能够在不想与真实世界打交道时将自己隔绝在外。
在小说《神经漫游者》中,一个城市化程度很高的世界存在于物理空间中,而其信息流和数据则在“赛博空间”中被复制。“赛博空间”是对于大型城市虚拟现实图景的写照,是一个完全浸入式的互联网版本。作为个体的人可以成为赛博空间中仅有的存在,他们甚至可以在肉体消亡后继续存在下去。在布森的世界中,计算机代码本身将可以比照代理人程序的形式,去扮演一个拥有智能且能够自力更生的实体角色。至此,存在于人类、软件表征、人体改造及类人之间的壁垒都将被打破。
赛博朋克的另一个关键主题是对于“真实”的自我进行的生物性转型。由非利普·K.迪克的前赛博朋克小说《仿生人能梦见电子羊吗?》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对关于主题的类型化处理进行了说明。
由“电影视觉未来主义者”席德·米德所设计的《银翼杀手》世界奠定了整个赛博朋克的风格基调。赛博朋克的世界是当代城市空间的一种极端版本,肮脏、污染、黑暗和危险遍布着整个底层街道和地面。而对于生活在街道之上的摩天大楼中的经济精英们来说,他们有干净而安全的环境。这部电影中的场景对吉布森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当无论是关于未来的可视化还是与人类有关的一切都可以被人为制造时,究竟什么才是真实?以及对于人类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自我?
"赛博朋克"背后的批判文化
在赛博朋克世界中,免于接触“真实”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可以实现的。赛博朋克的世界是一个严酷的非人性化场域,是对现实社会中最糟糕趋势的极端展现。
在这个企业远比政府重要的世界中,对于信息经济和全球化的全部焦虑都已成为现实。此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由超级富豪管理人员所组成的小型全球性精英阶层,以及由无法借助多媒体手段摆脱现实束缚的边缘化人群所构成的巨大群体。
以《虚拟之光》为代表的吉布森后期作品对以麦克·戴维斯为代表的社会学家群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戴维斯就在《布满贫民窟的星球》中对洛杉矶目前存在的两级分化状态进行了描绘。
在小说《虚拟之光》中,吉布森甚至塑造了一名负责调查未来洛杉矶边缘化人群的分裂和社会结构的日益部落化现象的日本社会学家角色。
而尼尔·斯蒂芬森的小说《雪崩》则展现了一个更为极端的世界情景:美国等国已经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而包括半合法黑手党在内的国际公司则处在骚乱之中。而影片《银翼杀手》中的一切内容都无不昭示着两极分化态势的日益严峻。20世纪70年代正值英国朋克摇滚乐火爆时期,在此期间,“诅咒乐队”和“性手枪”等乐队对现存社会采取拒斥态度,他们以赛博朋克为武器,谴责了认为世界正在进步的思考方式。
可以说,赛博朋克是对当代社会的一种最佳理性批判。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赛博朋克已经带来了一些关于全球化趋势的社会经济批判。赛博朋克中的未来焦虑意识与早期科幻小说并不相同,因为前者的担忧不仅更为复杂,而且还相当真实可辦。
因此,赛博朋克确实代表了与美国20世纪50年代一些幼稚的科幻小说所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亦与电影《终结者》及两部续集中所显示的对于技术又爱又惧的情感有所不同。
许多人认为赛博朋克仅是一种为新形式的科幻小说、虚构小说和后现代电影发展提供语境的短命现象。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因为从目前来看,电影《银翼杀手》和吉布森等人所描绘的反乌托邦世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一些游戏造成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体现但不局限于景观层面。
之前的电影如《黑客帝国》《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和《感官游戏》也都拥有着与赛博朋克相类似的情节。这些情节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藩篱相关,并同时追问着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能够以一种被改写的形式实现虚拟存在,或者当人们能够以人工生命被复制后的状态存在时,以上种种对于人类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赛博文化让边界问题突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赛博文化似乎打破了人正常的"边界状态",在原有边界的基础上又施加了一道另外的藩篱。换言之,在当今社会,由赛博文化语境所带来的、以网络社区和流量平台为社交场域的新型社交模式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问题。
此外,赛博格的出现也带来了人机边界问题。它打破了人机结合的必要性,使人机结合的愿景从“不装不行”升级为“装了更好”,进而使一系列与消费力、公平性和安全性相关的问题浮出水面;此外,还在于借助影视作品中血淋淋的安装场景和赛博格(Cyborg,机械化有机体)实体观感为观者带来的恐怖谷心理效应等要素的放大作用。因此,赛博格的出现使人们首次开始正式审视“人类”与“非人"——不仅包括机械,还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在去中心主义和解构思想浪潮作用下,机械或许无法再屈尊于人类的助手位置,从始至终一直存在的人机边界问题也将此成为一颗埋在人类身份认同之路上的雷。
赛博文化的含义广而又广,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将其丰富。针对存在于赛博文化世界中的种种矛盾,在“赛博技术”与“人类问题”之间从来都不存在简单的双向箭头,赛博文化的“边界”意义也只是其众多意义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
与其说是赛博文化带来了种种边界,不如说种种边界因它而得到凸显。分析赛博文化的“边界”意味,目的在于试图捕捉赛博文化与人类碰撞过程中出现的小火花,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机器、虚拟与对立性的解决提供启发。
《赛博文化的关键概念》
cyber punk
赛博文化爱好者必备书籍。-End-
编辑:江健 黄泓
观点资料来源:
《赛博文化的关键概念》
原标题:《刷爆朋友圈的“赛博朋克”,到底是啥意思?》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2020年即将收官 院线冲刺最后16天中国电影票房能否登顶200亿?
2020年即将收官院线冲刺最后16天《紧急救援》海报《神奇女侠1984》海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帆今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