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走在战争片创作潮流之上
■观察家
《金刚川》不仅能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更能让人进行今昔对比,点燃更多热爱生活、珍惜拥有的热情。
由管虎、郭帆、路阳三人导演的《金刚川》10月23日公映。这是部抗美援朝题材作品,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公映,有着影片之外的价值与意义指向。影片此前就已未映先红,成为热门话题,也标志着公众对那段历史的不忘,以及年轻人对世界战争史这一重要片段想要有更多了解的愿望。
牺牲与勇敢,体现保家卫国赤子之心
《金刚川》公映之后观众满意度很高,尤其震撼于炮兵连与敌机殊死对战以及志愿军用肉身为柱架起的“人桥”的桥段。
与《血战钢锯岭》《1917》《敦刻尔克》等战争片一样,《金刚川》也采取了小人物叙事的策略,吴京饰演的关磊与张译饰演的张飞,在搭桥、护桥的十多个小时里,完成了从士兵到英雄的身份变化,他们所表现出的勇敢与牺牲精神,体现着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
对于胜利的渴望,一向是国产战争题材的核心表达之一,而看到故事高潮部分——“人桥”搭成、“雄狮”过江,看到出片尾字幕时专机接志愿军遗骸回国的纪录片时,才会发现,《金刚川》已经走在战争片创作的潮流上。
我们已许久没拍抗美援朝题材了,《金刚川》要融合,要创新,要表达……你看,“金刚川”和“钢锯岭”这两个地点,“张飞、关磊”与《1917》里的那两个士兵,《金刚川》里的美军轰炸与《敦刻尔克》里的德军轰炸,在本质上极为相似——战争的起因是复杂的,但战争本身的终极目标又很简单,在此过程中,一切被浓缩的同时也被激发。
在影片的片尾,当战士们用肉身架桥的场景被雕刻成永久耸立的雕像时,他们的小人物符号褪去,成了不折不扣高大的英雄。而用两个小时目睹这一变化的观众,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他们,也对这种英雄主义精神有了更多的敬意。
影片为铭记历史、启迪当下提供参照
因为《金刚川》,一些抗美援朝题材的老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白虎团》等,包括《北纬三十八度》在内等不被人熟知的剧情与纪录片也被挖掘出来。
无数目光带来的关注度,无疑具有擦亮尘封历史的作用,这些视线让那段历史逐渐更为清晰地浮现出来。在当下,观看这一题材的电影,回忆那段久远的历史,不仅在于能够激发一种爱国主义情怀,更能让人进行一次今昔对比,点燃更多热爱生活、珍惜拥有的热情。
事实上,对于抗美援朝的记忆,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还顽强地存在着,从未被遗忘。公众对于抗美援朝退伍老兵的关切,创作者对战争亲历者进行“抢救式”采访,这些行动在媒体上传播开来后,总是能够吸引网友。
面对逝去的以及现在还活着的军人,面对那段震撼又悲怆的战争,人们不免会想:我们能做点什么?不遗忘,似乎是可以做到的事情。
对于抗美援朝历史的不遗忘,一直凝固于人们的心目中。在《金刚川》公映前,由谭维维演唱的《英雄赞歌》刷屏,“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在此前冯小刚的《芳华》中,也曾唱起《英雄赞歌》,这旋律之所以被一代代人铭记,在于作品所蕴含的牺牲与奉献精神已超越战争与时代局限、升华了个体的价值,闪烁着难得的品质光环,对现实产生了一种照耀作用。
张艺谋《最冷的枪》立项,博纳要拍《冰雪长津湖》,陈凯歌、徐克、刘伟强、林超贤均在导演邀请阵容中,万达影视公布的片单中也出现了《上甘岭之四十三天》……抗美援朝题材在未来一两年仍会是持续的热点。
这些电影的价值,显然不只在于为观众提供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则是,为人们铭记历史提供参照,进而启迪心灵,昂扬向前。
□韩浩月(专栏作家)
新闻推荐
《我和我的家乡》海报。《夺冠》海报。《姜子牙》海报。《八佰》海报。据灯塔实时数据显示,北京时间10月15日0时,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