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英凡 君自故乡来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
作为去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在张艺谋的带领下,宁浩、徐峥、葛优、黄渤、范伟、沈腾等几位出镜,他们的镜头如马良手中的神笔,不仅勾勒出祖国广袤土地上的风土人情,还用艺术五颜六色的现代蒙太奇,共绘你我眼中熟悉又“陌生”的新家乡。群山、湖泊,郁郁葱葱的每一片绿里,总有一个记忆点是属于你的,那人、那笑声,那空气里散发着岁月的回响,像一个个表情包里的“勾手”,在召唤着你,随着银幕里每一个镜头,把思绪投递到家乡的一草一木中。
《我和我的家乡》,5个地方,5段时空的演变,几十位明星轮番出场,有的没台词,有的只出现了0.1秒,但角色都是称职的。就地区而言,离我家乡最近的是徐峥导演的《最后一课》,浙江某乡村,书记和村长带领同村当年的部分同学,为了帮助30年前在村里支教、现在患老年痴呆只记得曾经支教的范老师,重新搭建了90年代初的校舍,找来村里的小朋友扮演他们的小时候,所有的场景、道具都很逼真,但在时空与记忆交叉的梦幻中,范老师仿佛在一瞬间又重新经历了“最后一课”所有的记忆点,当年学生的一张被损坏的黑白画,承载着孩子梦想中学校的模样,只可惜没有彩色颜料而“黯然失色”,学生泪眼沮丧,激发了范老师冒雨回家取颜料,要帮助学生完成他的画中愿望。可是雨路湿滑,老师摔倒了,颜料掉进了小河流里,河水泛起了斑澜的色彩,那是时光的奔腾,塑造了30年后现实中最光彩夺目的新校舍。范老师的“梦”醒了,他在记忆撞击的恍惚中,看到了海市蜃楼般的新希望……范伟的演技,最出彩的是他在失忆中被屡屡“唤醒”的表情差异,每一格都不一样,多一点点都不真实,恰到好处。
葛优的《北京好人》,延续了《我和我的祖国》里他在《北京你好》中小人物生活的轨迹,随性、冷幽默,有夸张的舞台效果,有戏剧化的矛盾编排,怎么看,似乎都与“家乡”离得很远。可他的表舅(《平原上的夏洛克》里的占义)从河北衡水来找他,继续他外卖大叔的扮相,还有本色的方言和那“平原破案”用的电动三轮,他俩对戏,有城乡明显的文化碰撞,葛优爱耍小聪明,占义纯朴中带着拙与情义,两人看似格格不入,却在情怀的融合中,体现了家乡、家乡人、家乡记忆的大格局来。片尾葛优吹起了家乡的蒲公英,寓意明显,每一个飘零的魂魄里,都不会忘记他的根系在何方……
黄渤到贵州苗乡研究土制的UFO,把乡村变得更有科技味;邓超在沙漠之乡开荒种苹果树,自主创业。致富路上的种种辛酸、艰难,在他墨镜背后无法隐藏的忧郁眼神里,欲言又止。可他又是如此夸夸其谈他的“辉煌”和“成果”,真实与不真实,一层层剥离了他隐言里的那些不易与坚守。黄渤顺延了他在《疯狂外星人》里的“小激灵”,包括执拗追求里那种狡黠的癫狂,把梦想与地域的困境、人生的突破、命运的牵绊,交织在一起,显现出偏远乡村里的一代年轻人的努力与乐观态度。看似荒诞的“利己”,却是新时代引领下的无限“利他”,小小的“UFO”,承载着大大的“民族观”“世界观”。最后一个故事《神笔马亮》,沈腾、马丽以及开心麻花的班底,让观众的笑声达到了高潮,每个镜头、每句台词、每个场景,都有意无意地抖落着包袱,舞台剧的效果与乡野自然的风采,组合起来,戏剧、喜剧,笑点、泪点,无缝链接。丈夫马良考取了俄罗斯某艺术学院,可早已立志去家乡扶贫,就瞒着怀孕的妻子,在视频对话的场景里设置各种俄罗斯风情“迷惑”她,他的“神笔”,一处落在爱妻宠妻怜妻中,一处落在了广阔的田间,让现代化农村有了更为和谐、幸福和干劲的文化精神面貌。所有的误会都有云开雾散的那一刻。
还有一处“亮点”在《最后一课》里,徐峥不经意说了一句:……回那个破乡村。“破”字初听起来真不爽。但这个字是个铺垫,30年前的乡村确实难掩破旧,可30年后,当村长和乡民们七嘴八舌议论重新翻旧后,难题出现了,哪里还有“旧”可寻?“破”的陈念与“翻旧”的不易,有一种承上启下的关联在里面,“破”体现了“新”的普遍,而“旧”是为了唤醒当年不舍的“初心”。
新闻推荐
近10年来,伊朗电影以深刻剖析社会意义、针砭时弊,揭示社会现实中的种种怪相而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更被电影业内奉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