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跨界 时尚破壁 原来艺术可以这样玩
音乐、美食、电影、蹦迪……
①艺术家在绿皮火车上发起的行为艺术,向普通人寻求拥抱。大浦当代艺术馆供图
A4奇妙夜。麓湖·A4美术馆供图
一介·巷子里,主题快闪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 一介·巷子里供图
A4奇妙夜。麓湖·A4美术馆供图
8月8日,一场浪漫的插画展在成都一介·巷子里开启。这场名为“偷玫瑰的人”的插画展,由插画家赵赵创作,创作灵感来源于塞尔维亚诗人瓦斯科·波帕的诗《玫瑰小偷》,粉色的色调让整个空间荡漾着一股少女气息。带上任何和“玫瑰”相关的物件,就可免费入场观看。让观众惊奇的是,透过展厅玻璃,外面的木凳上,一群老人正围坐下棋、摆龙门阵。生活和艺术的巧妙融合,这份荡漾着成都生活美学的体验让人沉醉。
如何让艺术馆更接地气,更好地融入生活?后疫情时代,四川省不少艺术馆、美术馆纷纷打破传统看展体验。蹦一场艺术迪,去绿皮火车近距离接触艺术创作,去艺术空间玩一场主题快闪……音乐、美食、电影、蹦迪等多元跨界,年轻时尚态的艺术破壁,让人们惊呼:“原来艺术可以这样玩!”
□本报记者 边钰
脑洞大开
来美术馆蹦一场艺术迪
7月21日,麓湖A4美术馆(以下简称“A4美术馆”)微信公众号上发出一则召集令:“A4奇妙夜来了!”邀请大伙来艺术party,解锁美术馆的新玩法。戏剧工作坊、街舞、电子音乐、定格动画等多元混搭,让不少观众脑袋里冒出一连串问号:在美术馆开艺术派对?蹦一场艺术迪?看展还能嗨歌?这是什么混搭?
答案很快揭晓。7月25日晚上8点,一束灯光点亮A4美术馆,上百位体验者从四面八方涌来。体验者王成被裹挟在人浪里,这边的戏剧刚结束,“Millennium红房子”与“520舞室”现场飙舞无缝衔接,艺术展厅又灵活地变成了舞蹈场,精彩热辣的街舞表演,吸引了不少大胆的观众参与其中,一起即兴舞动,点燃了第一波小高潮。
“太不一样了!”王成感慨道。在他印象里,美术馆的模样应该是另一番高冷形象:安静展厅里,艺术作品按照空间关系,精致地摆放其中。往来的人步履轻柔、低声讨论。眼前的作品无论是晦涩难懂,还是一见倾心,都要收藏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份“得体”的矜持。
如何打破美术馆这种“一本正经”的刻板印象?疫情复工后,除了推出高质量的个展,A4美术馆馆长孙莉希望以更大胆、更活跃的方式破除艺术边界。“我们希望展现夜幕下美术馆的反转魅力,为文化艺术跨界提供线下交流的平台,实现破圈共创的同时,也让美术馆先锋、前卫的风格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颠覆、去标签”的想法很快落地变成现实。当天晚上,美术馆外空地秒变剧场,自由戏剧团队上演着一场充满想象力的沉浸式戏剧。舞台和观看区没有明确的界限,观众可以自由围坐台阶观看或穿梭于表演人群。
美术馆二楼,幻图声音实验室和制造定格动画、独立短片的创意团队草龟鲍勃跨界联手,电子音乐和定格动画的碰撞,让人体验多元艺术的混搭。艺术家王郁洋及帕森·布鲁瑟与玛吉特·卢卡斯的作品展,在音乐、光影衬托下,装置、影像、绘画、雕塑、空间等作品,生出更多俏皮的意味。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带感!”王成觉得,破除边界后的艺术巧妙融合,产生新体验,也消除了艺术作品带来的距离感。
孙莉介绍,A4奇妙夜的夜间美术馆活动将成为一个常态,于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举办。
咖啡快闪
把创意串联成美好生活
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三巷尽头,一个老小区楼下,一座玻璃房子静静地立在那里。150平方米的空间以原木和玻璃为主,散发出自然、治愈的气息。这里是一介·巷子里。
如何让小空间产生大裂变?一介的主理人张唐介绍,一介·巷子里今年5月才对外开放,是由成都市武侯区残疾人联合会与玉林东路社区委托,一介策划、设计、运营的社区残障友好空间。基于这个调性,空间藏着很多人性化的设计。比如,入口处设计成一个缓坡,以方便轮椅进入。厅内,配置了一道拉通整个空间的扶手,上面细心地标有类似“吧台到了”等提醒类盲文。“希望把一介·巷子里创造成一个自由与平等的空间,在帮助残障人士扩大生活圈的同时,也成为一个艺术交流与孵化的窗口。”
包裹着艺术和美好生活的活动,源源不断地涌来。7月11日晚,他们联合成都贺麟教育基金青芒无障碍影院、成都Big榜、金沙院线,在一介·巷子里举办盲人电影放映活动。一场关于爱的经典电影《寻梦环游记》在夜色中上演。当天,不少残障朋友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这里“观影”。还有一些观众提着奶茶,带着卤味,围坐一团。光影幻动,两位解说老师轮番上场,声音轻柔地为视障朋友现场解说电影,聚焦着夏夜的美好。
此外,从5月开放至今,一介·巷子里还举办了咖啡快闪、宠物快闪等3场主题快闪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行业组织参与,借助艺术、美食等一起打造美好生活。张唐说,一介·巷子里已正式对外发布“串串计划”,每月将与不同品牌、组织进行合作,在空间内持续举办有趣又好玩的主题快闪活动。
流动艺术
在绿皮车厢邂逅艺术创作
成都至西宁往返普速列车K1058/ K1060途经四川、甘肃、青海等省份。在这个时速120公里的绿皮火车上,一群艺术家在单程1388公里的路程里,发起一场艺术风暴:将流动的列车变成自己的艺术创作工作室,把常见于美术馆的影像、装置、行为、声音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搬上火车。
这样的艺术脑洞,来源于成都大浦当代艺术馆发起的“时速120公里——大浦当代艺术馆列车计划”(以下简称“列车计划”)。6月8日,首批体验的6位艺术家在成都登上这趟列车,在约15个小时的行驶时间里,各自实施别具一格的艺术创意。
列车计划项目统筹人崔付利介绍,8月底,第二回合的艺术家体验也即将启幕。整个列车计划将邀请超过50位艺术家、策展人、诗人、视觉传达设计师、建筑师等共同参与其中。
李宁欣是首批踏上创作列车的青年艺术家。在列车上,她发起行为艺术,主动向陌生旅客寻求拥抱。“可以和你拥抱一下吗?”警惕、不信任,李宁欣连连遭拒。最后,一位高个子的女乘客同意和她拥抱,这些过程最终浓缩成一件4分55秒的行为艺术记录视频。
而艺术家魏震,则用一根黑带子全程蒙蔽双眼,用身体感知替代视觉经验。有旅客好奇地默默窥探着他,也有“90后”坐在他身边和他谈了一路,这些都被魏震用绘画来记录。在目前完成的作品中,魏震绘画中的形象与未来主义贾科其·巴拉的作品相似,是一连串不规则图像的叠加。他解释,自己通过听觉把列车员经过时随身携带的钥匙声以及其他声音转化成了作品形象。
文皆俊杰根据火车上一路不断搜索WIFI的经历,做出一个行为、声音、影像的多媒体综合现场作品《WIFI诗选:成都-西宁》。在这件作品中,可以看见各类影像文字摆满了黑色屏幕。有意思的是,这些文字均来自于他在火车行驶沿途搜集的WIFI账号。
最终,这些作品将在列车计划结束后展出。大浦当代艺术馆创始人苏男初介绍,他们配合列车计划推出了“火车厢体式可移动空间”,用于列车计划期间个人项目的推出和未来艺术馆的可能性探索。如今在大浦当代艺术馆展馆二楼,可以看见两个临时搭建的、轻系统的、宛如车厢的建筑空间,里面甚至设置了像绿皮火车一样的硬座。届时,观众可以在这个车厢展馆欣赏到这次列车计划创作的影像作品,体验火车里观展的感受。
对话
社区美术馆
跨界混搭是个不错选择
嘉宾:成都大浦当代艺术馆馆长马利
主持人:本报记者 边钰
随着疫情的好转,原本门可罗雀的美术馆也在看展浪潮下频频成为网红打卡地。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美术馆也使出“十八般武艺”,让自己变得更加多元好耍。其中,一批小而美的社区美术馆,凭借和居民的天然距离优势,以及年轻多元的打法,成功破圈。成都大浦当代艺术馆就是其中一家。
记者:作为一个面向社区服务的美术馆,疫情缓解后,应该如何通过新艺术消费场景打造,让美术馆更有趣,更亲民?
马利:社区美术馆面对的受众就是普罗大众,他们中很多或许都缺乏专业的美术知识。基于这点,要打造新消费场景的社区美术馆,应该意识到,美术馆不是封闭的或者象牙塔式、殿堂式的美术馆,应该破除边界,以社会化运营来维护和发展。比如,“列车计划”结束后,我们将把艺术家作品展览办到我们馆。常规的场馆可能不能引起大众的参与,因而我们专门打造了火车厢体式空间,并将其设计为白色。在这里,观众既有在火车上看展的体验,其颜值也在线,符合他们拍照打卡需求。
记者:社区美术馆如何实现良性发展,又如何跨界混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马利:今年除了举办不同规模、主题的艺术展览,我们还计划推出丰富的公共项目,通过讲座与论坛、现场演出、工作坊、少儿艺术课堂等项目,生发出多元领域及层次的内容,将艺术中心变成开放式课堂。社区美术馆应该尝试给自己松绑,少一些条条框框,多一些创造性活动。比如,和潮牌合作,推出文创产品;和书店联手,展开艺术家讲座;和美食合作,让消费者的味蕾和视觉得到双重满足;同时发挥艺术创造优势,开展儿童或者成人美术教育,扩大流量。
记者手记
让人人都可拥抱美学生活
疫情加速了美术馆艺术馆的转型,从线下到线上,从多元到跨界,美术馆艺术馆创意迭出。直播探展、VR全景式观展、和艺术家一起线上共绘作品、蹦一场艺术迪……值得点赞的是,这些新艺术消费场景,以一种开放、包容、亲民的方式,让普通大众主动参与到艺术欣赏、创作中。
在策展人李杰看来,人人都是艺术家,更多人参与进来才是有意思且创造力无限的。这些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可能就藏在我们的生活日常。诸如一介·巷子里这类社区艺术空间,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那些源于生活日常的“串串计划”、咖啡快闪等,让普通大众在里面感受艺术和生活的共融,找到快乐,得到心灵的治愈,这才是美术馆艺术馆创造和转型的根本。
新闻推荐
原创王睿出版人杂志欧美出版集团和相关机构近期陆续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图书销售数据。欧洲国家中,疫情最严重的西班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