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分想念电影院的爆米花

澎湃新闻 2020-05-03 08:09 大字

作者:彭梁洁

来源: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

不能瘫在电影院座椅里大嚼爆米花的第95天,想它,想它,想它。

想它淡黄的外衣,蓬松的身体,在桶里高高堆成一座小山;想它松脆的口感,诱人的奶油香味弥漫整个售票大厅。

点评网站和各路测评文章里,吃货们对各家影院爆米花的评价已成为回忆,连吐槽都变得令人怀念:

中影国际影城的人性化爆米花桶,“让人类的双手得到了解放,这是爆米花的一小步,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五棵松耀莱影城作为常年盘踞北京票房第一的影院,这里的爆米花也是与众不同的球形,而其他影院一般都是蝶形;UME华星店的爆米花常年在各种测评榜单名列前茅,有人感叹,这么多年了,只怪同行太不争气;万达每年暑期的“爆米花节”花样百出,估计今年要泡汤了……但相比我等吃货,影院的员工们更需要它。

01.

在影院陷入冰冻期的三个月里,是爆米花而不是走廊海报上的超级英雄拉了它们一把。

影院们纷纷将卖品部搬到“云上”,在电商、外卖平台靠抛售爆米花、冰淇淋等卖品度日,再有就是将放映厅出租用于婚纱拍摄,价格非常接地气,套餐只要698。一些爆米花原料——进口玉米粒,作为饲料被卖到了养鸡场。爆米花转身成为连接洋气的影视行业与土味养殖业之间的桥梁,不得不说,这是一项“能屈能伸”的神奇发明。

爆米花不是第一次拯救电影院了。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时期,也是销售爆米花等特许商品的收入帮助影院渡过难关,在此之前,爆米花作为极受美国人追捧的零食被禁止带入放映大厅以防弄脏地毯,但在特殊时期,活下去显然比保持清洁重要。

到了40年代,开在影院里的爆米花生意如火如荼,两者就此完成了深度绑定。但你可能搞混它们之间的依附关系——当时有位创业者提出一条建议:“找一个好的爆米花摊位,再围绕它盖一座影院。” [1]

多年以后,这套“爆米花经济”模式被复制到了中国,再次令国内影院受益。

2015年,一则由爆米花引发的霸道总裁式故事在微博上沸腾,故事发生地是万达影院,男主角是王思聪。

一位网友在微博吐槽万达“爆米花不给装满”,并@了王思聪。一场电影结束,这位网友就收到了王思聪的承诺:以后你的爆米花,被我承包了。王公子作为万达电影的股东,这点小事自己还是做得主的。提出优秀的补偿方案之后,王思聪又及时附上了两个条件:第一,要凭票根,就是不看电影不给吃;第二,看完电影不能打包。可谓持家有道、进退有度的典范。

这并不是王公子小气,毕竟,爆米花是万达影院的“生命线”。

就在这前一年,万达影院上市公布了历年财务数据,人们惊讶地发现爆米花一年竟卖出了3.9个亿,影院的票房收入30亿虽然是大头,但无论是纯利润还是利润率两个指标上,爆米花都碾压票房,成为万达影院的顶梁柱。

这一现象当时被众多媒体解读为:《万达影院上市的秘密:一颗爆米花》。

这下人们幡然醒悟,电影院里弥漫的哪是爆米花的香味啊,那是金钱的味道,玉米粒在机器里噼里啪啦的爆裂声,不是幸福的召唤,而是魔鬼的引诱。毕竟对于影院来说,票房收入要参与产业上下游分账,而销售爆米花的钱是悉数装进自己腰包的。微博上一位院线员工的吐槽

最近几年,万达电影财报不再把爆米花作为“单项指标”发布了,相关数据秘而不宣,只笼统归进“商品收入”,与票房收入、广告收入共同组成营收的三大来源。

人们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窥见爆米花在万达的非凡地位。一则来自其官网的新闻显示:

2014年2月,万达院线会见了全球三大爆米花原材料供货商之一,Preferred Popcorn公司的CEO等一行人,双方对目前全球爆米花原材料形势进行了讨论,并就2014年的玉米粒供货情况及产品食品安全问题交换了意见。

“原材料形势”“玉米粒供货情况”“食品安全”“交换意见”……这些宏大的词汇被搬出来,竟然只是为了一粒小小的爆米花,真是给足了排面。

02.

正因为利润空间巨大,一直以来,各大影院为将自己的爆米花推销出去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不妨试着回想一下,你有多少次仅仅是被爆米花的香味吸引就决定去看一场电影?这是影院的小把戏。业内人士证实,很多影院经理会关闭爆米花的抽油烟设备,让爆米花的香味充满整个影院大堂,以引诱顾客。[3]

再比如影厅座位扶手上的托盘设计,就是国外一家影院经理的灵光一现——托盘可以让观众放好饮料,起身去买更多爆米花。这一发明甚至被誉为“声音之后最重要的技术革新”。但托盘的最大问题是饮料容易洒,于是继托盘之后,优化的圆洞设计很快取而代之。

还有一些心思是用在爆米花桶上的。例如那款被赞为“解放双手”的爆米花桶,这种设计可是申请了专利的。你可以找到不少关于爆米花桶的专利,它们的目标非常明确:消除你的后顾之忧,避免观众因为不知如何安放一桶爆米花而放弃购买行为。当然,很多大型影院在爆米花的制作上确实是下了大功夫的——玉米粒强调进口非转基因,焦糖要美国顶级,椰油来自菲律宾,0反式脂肪酸,除了这三大顶级原料,再加上好莱坞电影式的标准制作流程,这就是我们在影院之外的场所很难吃到同样味道爆米花的原因,也算“物依稀为贵”。

所以,心甘情愿掏钱吧。

这些年来,无论品类繁多且更加美味的零食如何层出不穷,尽管“太贵了”的诟病从来没有停止,爆米花的C位始终稳如泰山。

当然不可否认,看电影吃爆米花带来的叠加快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一位“挺花派”网友给出的理由是:

这样理解会舒服点:别人建了一家五星级的大房子,购置几千万的放影设备,用强大电能将黑夜变成白昼,将炎夏变成凉秋,仅仅是为了卖一桶只赚10元钱的爆米花给你。

真是感天动地。

如果以爆米花为研究对象,还可以衍生出不少有趣的行业课题,充分挖掘爆米花的创收价值。

例如,一部电影结束后,或许可以从观众桶内爆米花的余量,预测该电影的豆瓣评分和口碑——如果一部电影能让你忘掉爆米花,可见其精彩程度,反之,当你发现片子才进行半小时,爆米花桶就已见底,这部电影大概率是烂片。

这大概就是“爆米花电影”一词的由来。正如知乎上有人说:电影无聊的时候,爆米花的油脂和糖带来的快乐,会让你忘记坑爹的票价。

另一个有趣的调查发现,人们观影前后的第一大消费是美食餐饮,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大消费——酒店。这让人想起当年《速度与激情7》上映后的那个经典段子:看完速七去速八。这种无辜躺枪,想必速八不介意多几次。

有人总结:一个高速成长的泡沫性行业周边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盈利性机会,例如一个金矿被发掘,赚到第一桶金的往往不是淘金的人,而是在附近开旅馆、饭店的,甚至是卖铁锹的人。[4]

或许疫情过后,脆弱的院线应该去寻找自己的下一个“爆米花”了。

03.

在离开电影院的这些日子里,越来越多人给家里安排上了投影仪,爆米花的百度搜索指数出现峰值,甚至有人颇具仪式感地买来影院同款爆米花桶,只为追求极致的复原体验。微博上太多人发出“好想看电影啊!”的感慨,也总能看到“不看电影你会死吗”的反驳,想想挺可怕的。导演诺兰在疫情期间的发声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

“当人们想到电影,首先想到的是明星演员、电影公司以及那些光鲜事物,但电影业其实关乎每一个人:摆零食摊的人、操作放映设备的人、售卖电影票的人、打扫卫生间的人……这些普通人通过电影院来谋生。作为一个电影人,如果没有这些工作人员和他们迎来的观众,作品是不完整的……也许你跟我一样,曾以为自己去看电影是为了环绕立体声、零食、汽水、爆米花或者大明星。其实并不是,我们去影院是为了彼此。”[4]

一则有趣的新闻是,疫情期间,因为天然具有避免人群密切接触的优势,美国多家汽车影院继续开业,广受欢迎,原本式微的汽车影院竟然枯木逢春。

这让人想到那首老歌《卡萨布兰卡》里的一句歌词:

Back row of the drive in show in the flickering light.

(汽车电影院的后排灯光闪烁不定)

Popcorn and cokes beneath the stars became champagne and caviar.

(爆米花和可乐在星光下变成了香槟和鱼子酱)

疫情结束之后,当人们回到久违的影厅,观看一部期待已久的电影,或许也能像歌里写的那样,将爆米花嚼出鱼子酱的滋味。

参考资料:

[1].《爆米花发展史 赚钱的是爆米花不是电影》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2].《万达院线上市的秘密:一颗爆米花》作者:许一力

[3].《我们去了排名前十的爆款影院,找到了这桶最牛的爆米花》来源:1905电影网

[4].《你知道除了口红,爆米花和杂志封面也与经济有关吗》来源:吴晓波频道

[5].《诺兰呼吁观众疫情结束后回归影院:我们都在一起》来源:新浪娱乐

*图片来自网络及视频截图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天塌了 美国人还顾着吃热狗

原创老艺术家九行美国疫情正在加重了,确诊都超过了77万例。这数字听起来挺可怕的,但美国人天不怕地不怕,怕的就一样的东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