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映 是怀旧还是捞钱?
半岛记者仲维莉
谁也没有想到,在如此丰盛的电影市场的今天,一部时隔21年的老电影重映居然在十几天的时间就票房过亿,力压同档所有影片。《海上钢琴师》让我们看到了经典重映影片的巨大市场,但同时也并不是每一部重制的影片观众都会买账。
为何重映市场受人欢迎
对于经典电影重映,技术是主要元素,如果只是简单地翻新、上色,对于见多识广的观众来说,也没多大意思;但如果以3D、IMAX、4K这些最新的电影技术重新包装,那对于观众来说,除了剧情外,无论是从画面、视觉和听觉角度来说,欣赏的都是一部新电影。而从实际情况看,在《海上钢琴师》之前,中国内地大规模复映的“经典”均叫好又叫座,同时承载着许多观众的“情怀”。如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该片首映是在1997年,当时中国内地观众尚未在影院看过“好莱坞大片”,该片可谓“启蒙之作”。15年后,它的3D版复映依然盛况空前,最终拿下了9.46亿元票房,远超很多新片的成绩。从去年年底的《龙猫》,到今年夏天的《千与千寻》,再到实现逆袭的《海上钢琴师》,从这方面来看,与其说是观众对影片的“情怀”,不如说是中国片方选片的眼光越来越独到。“经典”一词所蕴含的意义也已超越影片质量本身。
不是所有情怀观众都会买单
然而不是任何经典影片重映观众都会买账,一定要有新的东西给到观众才行。纵观之前在国内市场大规模上映的经典影片,它们在豆瓣上的观看人数基本都在数十万甚至百万级别。其中,庞大的观影人群基数铸成了它们的情怀底色,这是经典重映的优势。不论是《红高粱》还是《英雄本色》《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等,修复重映的影片,多为20世纪80、90年代风靡一时的高质量影片,他们被经典原作勾起回忆走进影院,情怀效应明显。但是,主打“情怀”路线并不是所有重映电影的灵丹妙药。例如同年2月上映的《新龙门客栈》,尽管被称作是国语片经典制作,最终票房仅入账626万。去年11月,国家电影局下发了《国产电影复映暂行规定》,规定复映影片的范围是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或公映许可,并距离首次公映结束超过两年再次进行发行放映的国产电影;复映影片的放映规模不超过2500个影厅,每家影院放映单位复映影片的影厅不超过1个。如此一来,那些试图利用复映来收“情怀税”的主意,就不再那么容易行得通了。
重现经典力量,树立票房榜样
老片重映难免让人想到“捞钱”二字。但抛开利益不谈,老片新映至少可以让人们见识一下经典的力量。时下中国电影界票房猛增伴随影片品质下滑,老片重映是一种刺激。人们都迫切地在“向前看”,盼望电影能够提供更加新奇的娱乐,盼望自己心仪的男神、女神在银幕上演绎迷茫青春,盼望中国电影每年都在复制井喷的票房奇迹。但其实,也不妨适时地停下来“向后看”,反思一下电影在艺术水准上的得与失,而经典老片重映便是把往昔的品质标尺立在了今天的影院里。
重映它根植于人的怀旧情感,不仅焕发了经典的色彩,延续品牌价值的法门,也是一场燃烧粉丝情怀,弥补市场空缺,争夺最大利益的生意经。不过,如果重映片数量过多,亦会过度消费观影情怀。行业发展最终还是需要不断创造新作品。无论如何,从《海上钢琴师》的市场反响来看,“经典复映”目前仍有市场,但是否“经典”也不再是影视公司的营销说了算,而要经过人心和市场的双重掂量。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天津11月27日电(记者周润健)天文专家介绍,29日晚,土星、月亮、金星、木星将齐聚天宇,在西南方低空排成一条直线,上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