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脑子活得更好?
猫和狗,作为受众最多的两种宠物,究竟谁更聪明呢?前段时间,来自美国、巴西、沙特阿拉伯和南非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在分析完一系列动物的大脑后,发现狗比猫更聪明。
难道在动物世界里,也如“传说”中的那样,脑袋越“大”就会越聪明吗?聪明、智商高真的是适应自然、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最新研究
“汪星人”比“喵星人”聪明
究竟“谁”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这个问题不用问魔镜,近百年来科学家们的兴趣一直未减。从科学家在研究时意外发现美冠鹦鹉懂得制造和使用工具,具有人类的头脑结构的章鱼是海洋中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大象能在镜子里认出自己开始,人类便开始对相处在同一个地球的生物们,愈发感兴趣起来。
不久前,在一篇刊登于瑞士《神经解剖学前沿》杂志上论文中,科学家们一致“裁定”狗比猫更聪明,原因是它们大脑皮层所拥有的神经元数量不同。在这次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分析了一系列动物的大脑,包括猫、狗、雪貂、猫鼬、狮子、棕熊、浣熊等,结果发现大脑皮层神经元数量,决定着动物“触类旁通”的能力,同时也与动物们内心精神状态的丰富程度相关。
研究数据表明,狗的大脑皮层约有5.3亿个神经元,而猫则有2.5亿个,虽然与人脑的160亿个神经细胞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但还是可以得出“狗比猫更聪明”的结论。或许,站在神经元的角度,能够说明为什么犬类总是能够完成更复杂、更灵活事件,而每每面对人类的指令猫却无动于衷。当然也有对猫科动物极具“善意”的专家表示,猫可能并不笨,只是因为太过高冷所以研究起来比较困难而已。
无论如何,在生物学理论的支持下,今时今日“头越大越聪明”的结论显然已经站不住脚。要知道哪怕拥有棕熊那样硕大的脑袋,若神经元的数量有限,智商也是无法“在线”的。
专家解惑
脑子大耗能量,被灭绝的可能性大
坊间总是流传着“头大聪明”的说法,“脑袋大”则意味着大脑发育发达,这样的观念从前科学家们也曾应用在动物身上。在过去的研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大脑体积相对于身体比例较大的动物,通常比较“聪明”。我们所知道的聪明的大象和狡猾的黑猩猩,在动物界都属于“大头”的类型。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却颠覆了这一说法,有新的论据认为,脑子大不见得是好事。研究者表示,古往今来,动物脑袋越大,灭绝的危险系数越高;相反,一些“没有大脑”的动物,却生存得相当成功。难道说,对于今天许多拥有较大体积大脑的动物来说,“头大”的优势反而使它们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吗?
“大脑是生物体最耗能的器官,人类的大脑只占我们体重的六十分之一,但却要消耗一天总能量的25%,可见其代价的昂贵。”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家张鹏教授认为,“大脑-体型比”小的生物,可以把大脑省下的能量用于其他生理活动上,如运动、免疫,反而能提高生存的概率。因此,如果大脑增大没有带来生存能力上的大幅提高,在自然选择中是不会有优势的。
还记得在6500万年前,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吗?而那些“打不死的小强”(蟑螂)又是如何从远古时代顽强生存下来的呢?张鹏博士认为,从进化的角度上来看,“大脑-体型比”大的生物,它们的竞争策略在于个体的高生存率,所以繁殖速度一般较低,种群数量不会太大,的确更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齐心协力”可以衡量动物“智商”
乌鸦懂得把小树枝、羽毛等用做工具,诱捕猎物,不少人都认为,判断动物是否聪明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心灵手巧”。近来的研究已经表明,能使用工具并不是人类的特长,很多动物会使用工具,例如黑猩猩能够使用树枝来钩白蚁吃,红毛猩猩会使用长棍探路来帮助自己渡过河流。
与人类不同的是,动物“手”的灵巧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反而是“合作精神”直接与动物的能力相关。比如大象是公认的高智商动物,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为了测试大象是否能够解决更多较高难度的问题,科学家曾设置“需要两头大象合力才能解决”的测试,需要两头大象一起到达终点后,门才能打开,大象们才能得到香蕉。科学家让其中一头大象领先10米,结果在尝试了几次后,领先的大象会等后面的大象走上来后才出发。通过这个测试,证实大象具备很高的解决问题能力。
除此之外,动物的智商也与它们的“群居性”相关。群居动物都会面临着与群居内的其他个体竞争与合作的考验,所以会间接促进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许多群居动物都有较高智力,如狼、猴、海豚等。
并不是群居就一定要有高智力,群居动物有时会以跟随模仿的方式一起生活,以对抗敌人的猎杀,在这种情况下,智商反而没有用,服从与跟随是最好的选择。斑马群、水牛群、沙丁鱼群,这些动物的生存之道就是大家一起行动,让敌人无从下口。
延伸阅读
这些动物智力低可活得挺好
前几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已知的最古老大脑化石,距离现在大概有5亿多年历史,这有可能解释,节肢动物的头部最初是如何进化出来的。长期以来,大脑一直被视为生物最重要的资本,尤其对于人类而言,聪明的人更容易“征服世界”,但对于动物来说,情况或许并非如此。
人类应对多变的环境是依靠自身的智力,通过发明不同的工具与技术,使得自身能得到较好的生存与发展。对于人类来说,我们的体力、耐力、抗病力、繁殖力都比不上其它动物,但智力却弥补了短板,使得人类能够在充满挑战的自然界中脱颖而出,智力的确是我们在自然界的安身立命之本。但生物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智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比如翻车鱼体型怪异、尾鳍很短、游动得很慢,很容易被人攻击,但它们却在海洋中生生不息,靠的是高繁殖力。一条母翻车鱼一次可以产卵1~2亿颗,确保了这其中一定有个体能够存活下来。
除翻车鱼外,很多大脑不“发达”的海洋动物,日子都过得比哺乳动物要好。“海绵”这种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曾几何时也拥有过大脑,但后来它们弃之不用,或许是因为没有了大脑,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在海底岩石上的固着生活。反而是犀牛、大象、狮子、老虎和大猩猩……地球上的这些大型哺乳动物,都面临着很高的灭绝风险。
高智商在自然选择中属于一条高风险高回报的路线。高智商带来的大脑耗能问题会大大降低生物的繁殖力与免疫力,一旦回报不佳,物种就会面临灭绝的风险。因此,大部分的生物都是采用高繁殖力的策略,多生后代,以量取胜。
(黄岚)
新闻推荐
主旋律影片正在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领跑者。统计显示,到10月20日为止,《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三部献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