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王珉
因为热爱电影事业,65岁早已功成名就的李安,依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双子杀手》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采用3D、120帧/秒、4K分辨率的高格式拍摄电影。2016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同样用这种模式拍摄,在映前就吊足业界和观众的胃口,但映后评价却不如预期,可以说这是一次技术大于艺术的失败尝试。当时《比利·林恩》商业回报遇冷,3年后他没有气馁,带着《双子杀手》卷土重来。
李安语言平实却自有力量
2006年,李安凭借《断背山》首次摘得奥斯卡最佳导演,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2001年,他的《卧虎藏龙》也代表华语电影,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此后,他却爱上了电影视觉技术革新。2012年,他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使他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视觉效果奖。《比利·林恩》和《双子杀手》是在《少年派》的极致3D技术上,升级了帧率和分辨率。
念戏剧出身、且擅长讲故事的李安认为:电影艺术已走过百年,但叙事方式、拍摄方式,以及24帧率的呈现依然裹足不前。电影新技术,尤其是120帧对他而言,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去追求。但全国很多地方的影院,目前都无法达到3D/4K/120帧,只能达到3D/4K/60帧的版本放映。传统电影都是24帧/秒,帧率提升无疑带来逼真清晰的画面细节。帧率和分辨率的提升,使得画面亮度色彩更丰富。
画质的提升也带来真实度的提升,动作戏的细节观感流畅得纤毫毕现,着实过瘾,尤其是体现在摩托追车和打斗戏中。另外,电影的技术突破,还体现在数字视效创造出来的全CG形象——年轻版的杀手小克(威尔·史密斯饰演),视觉技术的以假乱真。
剧情拖沓沉闷但指代深远
视觉技术大跨步向前的同时,电影却输在了沉闷的剧情上,克隆人题材并非新鲜话题。李安试图探究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既熟悉又陌生的微妙关系。51岁的杀手亨利面对年轻的23岁克隆体小克,像极了导演李安的处境,“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我和自己打交道很久,宁愿作我自己。主体亨利和年轻版杀手小克像是“两生花”的人物结构,自己和克隆体如何相处与共存?如何达成和解?父权之下如何看待人性与自我认知?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局。但这些并没有使电影跳出题材的俗套,亨利的困局来自正义无关身份和人性的复杂,小克则受困于打破伦理,因此两人都不能随性做自我,只能违背本心。两个人的冲突无法避免,这样强烈的命运冲突反而让两人的友情更加可贵。
影片中,亨利是一名顶尖的职业杀手,枪法神准。但正是因为杀人无数,也使他受职业所累无妻无子,不敢付出任何感情。他最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自己,终于有一天,他决定退休,却也因此被组织追杀。而那个让他陷入刀山火海的杀手,正是自己被改良的年轻的克隆体。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自身的人性情感,体现在片头亨利射杀高铁对象时险些失手。因为无辜女孩的干扰,他迟迟不愿扣下扳机。可以想见两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一个为了退休,一个为了“克隆人之父”魏瑞思。印象最深的是,小克绝望而讽刺地大声质问亨利:“不做杀手,难道让我去做医生律师吗?”亨利坚定地回应:“不,是做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去做因为杀手这个职业,我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两人初见时互为恐惧都认为自己见到了鬼,他们能从彼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体会到对方的孤独,能在世上遇到相知的人实属不易。片末,两人共同抵抗控制欲极强的“克隆人之父”魏瑞思,显得顺理成章。电影中老年与青年,似乎是李安从“儿子”视角转变成了“父亲”视角。亨利和克隆人小克的对话,俨然就像父与子的对话。这部电影的内核,依旧是李安擅长的俄狄浦斯情结下的父子伦理关系,也使得亨利的性格带着东方式的内敛与阴郁,但依然无法掩盖故事的单薄。该片和《比利·林恩》一样,枪战动作场面较短,常规对白容易出戏。剧情拖沓和情节转折略显生硬,这些都导致该片在北美和中国的口碑遇冷,票房不甚理想。
新闻推荐
据新西兰媒体报道,曾执导《指环王》系列、《霍比特人》系列的名导彼得·杰克逊(PeterJackson)因为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市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