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打造甘肃电影品牌

甘肃日报 2019-10-23 04:44 大字

《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中国机长》剧照

《攀登者》剧照

编者按 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省电影家协会承办,甘肃润田创意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2019年全省电影创作及管理培训班日前在兰州举行,旨在促进全省电影事业产业发展,提高全省电影工作管理水平,引导广大电影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打造甘肃电影品牌。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电影创作部副主任林丽宁,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海洲,《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光中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安等专家学者,围绕电影剧本选题创作及制片,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及新时代中国电影新发展等分别作了讲座。

特摘编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如何建构好看的人物形象

林丽宁

新时代国产主旋律电影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旋律的故事越来越好看,观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战狼2》《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三部电影很有意思,看起来是发生在完全不同时空的故事,一部是发生在当下的现实题材故事《战狼2》,一部是发生在未来的科幻题材故事《流浪地球》,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则是发生在古代中国的动画故事,由此,每部电影故事的主角也各不相同,有中年冷锋,有青年刘启,有少年儿童哪吒。应该说,这三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对这几个人物的成功塑造。

这几个人物看起来有天壤之别,但实际上有着内在的共同之处,即在对于“英雄之旅”的故事模式成功运用的基础上,构建主流价值观的英雄主角,这是使故事讲述变得饱满、生动、好看的重要基础。

好看不是高颜值,对于电影观众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充满主流价值观的英雄特质。《战狼2》中的冷锋、《流浪地球》中的刘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在他们身上共有的九大英雄特质,才是真正重要的观众看点。

一是勇气。他们在亲人死亡面前、在灾难面前、在敌人面前、在对自己不公的命运面前都没有屈服,而是奋勇向前。的确,在现实中,我们只对英勇无畏的英雄感兴趣,我们钦佩他人勇于面对困难,急切地关心他们的遭遇。二是不公平的伤害。当人们受到不公平伤害的时候,都在心中希望得到倾诉和宣泄。所以,电影中的主人公如果是受到不公平伤害的,那么观众是非常容易形成代入感的,进而更容易接受和共鸣。三是拥有非凡的专业技能。这一点极其重要,是必不可少的,关乎剧作质量成败,是剧作创作不能回避的硬核问题。主角的专业技能要非凡过人,而且要充分展示,让观众看得明白、看得过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要产生心甘情愿的赞叹与佩服。四是幽默。五是善良。六是身处险境。假如故事开场,主人公就已身处险境,将立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七是拥有爱他人与被他人爱的力量。英雄的主角不仅爱着朋友和家人,也受到朋友和家人的深爱。爱给予主人公行为动作的动力,给予他们巨大的前行的力量,并在关键的情节点发挥巨大的作用,甚至让他们起死回生,完成升华,成为真正的英雄。八是努力执着。故事是人生的比喻,人生和现实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电影里的故事情节也不能太简单、太容易。天道酬勤,影片的成功往往与主人公所付出的努力成正比。九是富于牺牲精神。英雄必须有牺牲精神,为了他人牺牲自己,这是观众集体无意识中对于自我和对于他人内在深深的渴求。

以上英雄特质是创作者赋予故事主角所共有的主流的品质。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对于这些品质都应该牢牢抓住,充分且有机使用,这将会大大提高创作的品质。总之,主旋律电影要想好看,就要有足够专业的剧本为起点和基础,以观众为中心,守正创新,不忘初心,把故事做到丰满、扎实、可信。而故事永远是人的故事,塑造好人是根本所在。

构建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

饶曙光

电影历史的发展反复证明,在所有艺术中,电影作为一种科技化的艺术、工业化的艺术、大众化的艺术、故事化的艺术,在最大层面、最大限度上受到观众的影响和制约,可惜迄今为止仍然会有不少人不能深刻认知、理解与实施。

在钟惦棐的电影美学思想、电影美学体系的构建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与观众的关系问题,因为电影须臾不能脱离观众。

电影与观众的关系问题貌似很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多电影的“小秘密”。电影美学的“小秘密”在最大层面、最大限度上决定着电影繁荣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过去,我们从商业的角度按照商业的模式把观众定义为“上帝”,一味地去满足观众、迎合观众、讨好观众,但最终发现观众却不买账。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的产生及其运用,我们又把观众群体称为用户,用户至上则成为新的法则。正如车径行所说,把观众看成用户是对电影观众的不尊重,也是对电影的不尊重,更是对电影文化的不尊重。电影是精神与文化产品,对文化产品的观摩与欣赏,不是简单的产品与用户的关系。而无论是把观众视为“上帝”还是视为用户,本质上都是一种商业思维、商业逻辑和商业规则,完全无视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化文化产品的特殊性。

事实上,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化文化产品固然要遵循某种商业规则、商业模式,但本身却包含着情感的、伦理的、价值观的乃至文化无意识的因素、元素,绝对不是简单的商业思维、商业规则和商业模式所能囊括的,正如资本并不能摆平艺术创作和生产的所有问题。

在我看来,电影与观众是一种从竞争到合作的关系,并且通过良性互动与契约形成“共同体美学”。观众每次买票走进电影院其实都自觉不自觉带有一种挑剔的眼光,所以必须首先要给观众走进电影院一个充足的理由,并且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带入观众,让观众心甘情愿地跟着你走,心甘情愿地成为你的“俘虏”……而要从竞争关系转化为合作关系,你的创作或者说作品就需要建构有效的对话渠道、对话方式、对话空间,形成共情、共鸣,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建立起“共同体美学”。

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构建。

中国故事,从地域性讲起

阿 郎

我主要围绕“在世界电影新格局下,重新普及中国电影地域性之必要”这一主题来说说。

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一个咖啡馆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无论是欧洲的先锋派还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无论是法国的新浪潮还是新好莱坞主义,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试图为电影添加一个有形的符号,期望电影可以朝着所想象的轨迹发展。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电影也的确呈现出不同的样式,诞生了不同的经典,如《一条安达鲁狗》的非理性镜头,《小偷》的街头现实感,《四百击》崭新的镜头语言和思维方式,《大白鲨》的现代发行理念介入等。

在世界电影进入到以票房论输赢的环境下,世界电影第一的铁王座上轮番坐上了《泰坦尼克号》《阿凡达》,今年又被《复仇者联盟4》成功夺取的时候,电影这种诞生于市集的艺术,也从没有放弃重回市集的努力。虽然商业成为电影产业的关键词,但电影人一直没有停止对电影艺术边界的探索。

所以,我们看到了两个奇观,同时以电影的名义在上演。一方面,2018年,全球最卖座的10部电影分别是漫威出品的《复仇者联盟3》《黑豹》《毒液》《死侍2》,环球影业的《侏罗纪世界2》、皮克斯的《超人总动员2》、派拉蒙影业的《碟中谍6》、DC出品的《海王》、GK出品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华纳旗下的《神奇动物2》。10部电影中仅有一部《波西米亚狂想曲》是原创,剩余的9部电影里,续集电影占了6部,有5部都是根据原著漫画改编。

另一方面,泰国电影《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获得2010年第6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委内瑞拉出品的《来自远方》获得2015年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罗马尼亚出品的《不要碰我》获2018年第6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些影片从各自所在的地域性出发,用它们所能够做到的姿势重新打量世界,邀请观众“在充满冲突的世界中拥抱差异性,并重新思考已知的一切”。

电影的本质“是对时间的凝视”,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标志性意义的类型片。而类型片兴衰,往往连带着类型片中所描述的生活方式的起落。只是两者之间有时存在一个曼妙的时间差,电影对时代的认知往往发生在一个时代结束之后。也就是说,只有当西部的淘金热冷却,记录和反省这个时代的西部片才崛起,如《正午》《赤胆屠龙》等;只有美国的外来移民渐渐在美国扎根之后,记录外来移民在现实里生存与挣扎的黑帮电影,才焕发出惊人的力量,如《教父》和《美国往事》。再后来,西部片和黑帮片才渐渐被描述城市生活的都市电影所取代,比如由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主演的爱情故事片《西雅图夜未眠》。

所以,当中国快速发展的时候,中国电影尤其需要注目于中国当下。这是中国故事,更应该通过中国电影的讲述,成为世界的故事,进而成为人类历史共同的故事。而中国故事的讲述,需要从中国的土地上开始讲起。毕竟一样的主题,因为生长的土地不同,就可以生长出不同的源远流长的故事。如同样讲述爱情的不可得,英国人讲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讲成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就连表达感情的细节,也分别是私会和十八相送。中国故事的讲述方法不可以照搬当下电影的已知手段,中国电影需要找到和这片土地密切相关的表达方式,尊重现有电影的所有客观规律,但也要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性。

永恒的主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具象的表达中,都蕴含有抽象的意义。中国故事,从地域性讲起,才会获得真正的价值。

新闻推荐

陈冲:一个女性电影人的冲锋

贾樟柯、陈冲在论坛现场10月16日,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新浪潮”论坛在平遥电影宫·论坛空间举办,作为今次影展“费穆荣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