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中场战事》真的需要“高帧率”吗?

澎湃新闻 2019-10-22 11:16 大字

为了客观评价《双子星座》这部电影,我在10月18日从早到晚看了三遍。分别为上午的杜比2K/120帧/3D版、下午的普通2K/24帧/2D版以及晚上的IMAX激光2K/60帧/3D版。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观影选择,主要是参考了派拉蒙公司对于该片的观影推荐。

派拉蒙对于该片的主流放映模式介绍为“standard 2D”(标准2D),也就是2K/24帧/2D版,而它宣称的“3D+”版或称为“HFR”版 (high frame rate,高帧率) 放映模式,则正是杜比2K/120帧/3D版与IMAX激光2K/60帧/3D版。

直接说一下18日三场看下来的观影感受吧——杜比120帧版是三次观影里感觉银幕亮度最亮的,IMAX激光版则是人物面部细节最清晰的,而令我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是,个人感觉普通2D版却是三次观影里,最能感受到动作桥段精彩刺激的版本。

《双子杀手》中国内地上映各版本信息

“高帧率”的亮点与不足

2016年,我也曾连刷三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下文简称为《中场战事》),分别是上海影城的4K/120帧/3D版,杜比的2K/60帧/3D版和普通2K/24帧/3D版(由于某些原因,该片并未在国内以IMAX格式上映),那次给我的观影感受便是:120帧和60帧的两个版本都超级超级亮。至于其他的特点,我完全没有什么体会。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是一位品酒师教我如何用舌头的每一块区域感受一瓶拉菲带来的味蕾体验,可我就只是觉得“嗯,挺好喝的”。

李安导演最近两部电影上映前后,总会有许多媒体及自媒体“科普”4K/120帧/3D版的意义,但往往陷入商业尬吹或某种玄学的境地。个人以为,中国传媒大学崔蕴鹏老师在《中场战事》上映时对4K/120帧/3D版的解析,仍然是目前我看到的,中文世界里对此概念最通俗易懂的解读。

崔老师当时是这么说的:通常人们只关注高清的画质,例如常说的4K即4096×2160的像素分辨率,这其实是屏幕的“空间分辨率”。而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概念叫“时间分辨率”,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最大的新意就在于它提高了电影的“时间分辨率”——120帧/秒。

传闻,一代功夫宗师李小龙当年在拍摄中就经常被摄影师要求“打慢一点”,原因就是在24帧的拍摄下,李小龙过于迅捷的动作,摄影机拍摄速率跟不上,快速运动的镜头中每一帧的单独画面上都会出现虚像,放映出来也是模糊的影像,而他究竟能有多快,只有目击者知道。而提高“时间的分辨率”后,如果李小龙在世,一秒钟打多少拳、踢多少脚,在120帧的技术条件下,都可以被抓取的清清楚楚,逼真且流畅。

在《中场战事》时,我就直观感受到了“高帧率”(包括120帧和60帧在内)对于弹道镜头的清晰度,那部电影后段临近结尾处美军B队与伊拉克反抗分子的战斗,就呈现出以往电影从未有过的身临其境感,观众看到了AT4导弹出膛的那一瞬,清晰的后喷焰以及发射者因巨大的后坐力瞬间后仰的镜头,以往都需要采用慢镜头方式来展现,但在《中场战事》里却完全不用考虑拍摄技巧,直接拍下来,在“高帧率”版本里放映就行了。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延续《中场战事》里的枪战清晰度,《双子杀手》里几场枪战同样沉浸感十足,而且就像现在各大品牌手机迭代之后打造的夜摄概念一样,《双子杀手》里最后那场夜间枪战,弹道的光束更加直接了,可以说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完胜24帧的普通版。此外,《双子杀手》里几段水下镜头,或许可以说是“刻意”了,就是为了展现“高帧率”的优势。

《双子杀手》剧照

但为何我仍然觉得普通2D版里的动作桥段更紧张刺激呢?因为“高帧率”太容易让观众出戏了,这可不是我一家之言,斯皮尔伯格当年在《中场战事》时就说过类似的话。请仔细欣赏《双子杀手》中的一场重头戏——哥伦比亚摩托车追逐战,“高帧率”越高,就越让人看出排练的痕迹(120帧版居然比60帧版更明显),那种设计的感觉随着每秒帧数的上升,演的感觉就越强烈,尤其是那一场里威尔·史密斯犹如蛤蟆功一般的腾空一跃,它一下消解了观众的代入感,反而普通版24帧那样的“慢速”里,有种因为模糊而带来的“视觉欺骗”,容易体会到刺激感。

《双子杀手》剧照

在《中场战事》时,我就因景深问题笑场过(这当然很尴尬),那部电影里,比利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望向窗外,这样一个实景镜头,我却感觉是在绿幕前拍摄,后期再置入场景(国内有些一天能拍十几集的电视剧经常这么干),《双子杀手》里仍然存在这样的景深问题,单举一例史密斯饰演的布罗根在家中与老上司聊退休的事,镜头从史密斯所坐的沙发推向窗外,一缕阳光射入窗内,这是多美的一个实景镜头,可我在两次“高帧率”版本里都产生了怀疑——这该不会是在绿幕前拍摄的吧?!

“安叔”无疑是越发保守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里执着的革新者,他完全是凭借一己之力推动着电影放映系统向着更加现代的方向发展。

但有一个问题值得与李安导演商榷,为何要用这两部电影来尝试?的确,无论是《中场战事》还是《双子杀手》都有不错的动作场面,但从本质上来说,两部电影都不能够归为“视效大片”。电影工业或者说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工业往往是以票房看成败的,以IMAX发展节点为例,第一部进行IMAX DMR转制的影片是《阿波罗13》,在制作阶段就使用IMAX摄影机进行拍摄的电影则是《蝙蝠侠:黑暗骑士》。在中国内地让IMAX声名鹊起的则是《阿凡达》,与安叔的这两部电影相比,后面提到的三部是不是更可归为“视效大片”?

这是不是一个好故事?

“为何要用这两部电影来尝试?”这个问题,我要再重复一遍——“真的,为何要用这两部电影来尝试?”

“安叔”的导演水平自然不用我这样的门外汉评判,他一如既往保持着高水准。而连看三遍之后,我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有些导演不会讲故事,有些导演不愿讲故事。

李安导演从来不想也不愿让自己陷入商业片的叙事窠臼之中,比如《卧虎藏龙》与之前几十年港台武侠片的形似神不似,再比如《绿巨人浩克》与之后十几年的“漫威电影宇宙”的大相径庭。

《双子杀手》的剧本构想发端于1997年,当时克隆羊多利问世不久,很显然,好莱坞的编剧们想要赶的是当时热门的克隆概念,但一改再改、一拖再拖,经过多位入流不入流的导演、编剧之手,最终落在了李安导演手上。

本质上来说,《双子杀手》是先天不足的。它的科幻感,它的新鲜度,它成为好电影的可能性早已随着克隆概念的“烂大街”,变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地步。

就算是李安导演的“死忠粉”,也只能用“李安这次选择了一个保守平淡的类型题材,其实是为了给技术革新做骨骼支撑”这样的话涂脂抹粉。

李安在《双子杀手》片场

所以北美影评人异口同声地说该片老套、无趣、没有新意,倒也不能说是“墙倒众人推”。自然有人翻出法国影评人对李安新片的“高度评价”,但其实如果你仔细品读法国影评人的观点就能发现,他们赞叹的点集中在两点上:一是技术,二是李安风格。

“没有想到这样一部被人遗忘的B级片。竟然被李安拍出如此美妙的视听享受。”这句话本身不就在说——嗯,这电影的故事很糟糕,但因为是李安,因为是“高帧率”,所以还能看看。

《双子杀手》这样一个老套的故事里,讲了好多个经典的故事,比如古希腊戏剧大师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弗洛伊德以此探讨了弑父杀母情结),还比如古日耳曼史诗《希尔德布兰德之歌》(命运安排一对父子兵戎相见的故事)等。

《双子杀手》里的中文字幕里,把威尔·史密斯饰演的克隆体翻译为“小克”,指的是其养父克雷之子,但其实“Junior”在片中的含义是多层次的,翻译成“小子”也比“小克”来得好,因为他是威尔·史密斯饰演的布罗根的二世,片中反派克雷心中的养子,也代表着克隆体之于原体的第二代。

因为这或许是安叔想要让单薄的剧本变得丰满的途径,也因此本片还有了点《断背山》的意味,老战友克雷仅仅是因为布罗根能打才选择使用后者作为克隆原体吗?

当然,就算我不断“脑补”剧情,如果你玩过一个名叫《合金装备》的电子游戏,就会觉得《双子杀手》里的哲学思考太弱了。

据说预计在2020年上映的《Thrilla in Manila》(《马尼拉战役》又译《马尼拉的震颤》),李安导演仍将采用4K/120帧/3D的方式,不知怎的,对于这部讲述弗雷泽与阿里两大拳王巅峰之战的电影,我倒是充满信心,因为它更有可能成为一部喜闻乐见的视效大片,而单单拳王阿里这个名号,也应该能够吸引众多观众入场了。 

《马尼拉战役》海报

新闻推荐

三部中国题材影片 参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项

《雪人奇缘》剧照新华社洛杉矶10月16日电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影艺学院)16日宣布,将有32部动画片参加第92届奥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