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影】抒写现实生活 讴歌伟大时代
《闪闪的红星》剧照
《董存瑞》剧照
《人生》剧照
《五朵金花》剧照
《上甘岭》剧照
编者按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影剧本和典型人物形象评选与表彰大会暨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编剧、专家学者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文学创作的历史与现状、加强电影文学性、提高电影剧本原创能力、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剧作家权益等展开学术研讨。现摘编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深入生活 原创作品才有深度
深入生活,为民代言,讴歌党和祖国、讴歌英雄,中国编剧为国家写史,为民族塑像,为人民立传,用笔杆子在银幕上挺直中国人的腰杆子,筑就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长城,让世人看到一个不甘屈辱、勇于奋争、实现伟大梦想的中华民族。
文学是影视之母,法律赋予了作者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美国电影奥斯卡奖设原创和改编两项剧本奖,表示对剧本版权的尊重。70年中国电影实践证明,尊重原创才有经典形象。电影产业是靠原创版权吃饭的,保护原创是检阅民族文化素质问题。
生活是无字的剧本,剧本是有字的生活,讲好中国的故事,必须深入到中国的社会生活,感受到时代的温度,原创作品才有深度。我寄希望于年轻编剧,创作好剧本,自编自导反映新时代的电影,继承夏衍等老一代剧作家的优良传统,不做金钱的奴隶,做自己思想的主人。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 王兴东
电影创作的美学形态更加多样化
我为这次会议提交了两篇学术论文,一篇是《新中国电影剧本创作的几次高潮与现存的若干问题》,第二篇是《论新中国电影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的发展演变》。
第一篇论文主要回顾新中国70年来电影创作生产发展的历程,曾先后出现过几次电影剧本的创作高潮,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当下,国产电影创作数量虽然大幅度增长,但从总体上来看,多数影片的艺术质量并没有随之显著提高,而缺少高质量的好剧本乃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特别要重视电影编剧人才的培养和扶持,不断加强电影编剧队伍的建设。
第二篇论文对新中国70年来电影创作各个历史阶段故事片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作了梳理和归纳。新中国电影最初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是对“崇高美”的推崇、对“悲剧美”的渲染、对“朴素美”的倡导。
在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潮流当中,随着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恢复和现实主义是一个开放体系之理论倡导,以及域外各种文艺思潮和电影思潮的涌入,国产电影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在电影创新发展过程中更加多样化了。
21世纪以来,国产电影美学形态在电影市场化、电影创作生产体制改革、产业化的制度当中也有很多的变化。比如古装大片的出现,更强调“绚丽美”的美学风格;通过混搭表现出来的“杂糅美”;“悲剧美”突破了性格悲剧、爱情悲剧、生活悲剧等,有了多元化发展和新的拓展;随着现代电影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影“技术美”有了更多的要求等。
——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周 斌
中国电影必须坚持以剧本为根本
中国电影已经诞生114年了。如今的中国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创作制作的重镇,年产电影量排名世界第三,区域城市票房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北美地区。同时,我们又必须承认,中国的电影与世界最优秀的电影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认为:中国电影取得成绩的第一条经验是坚持了以剧本为中心为根本;中国电影出现问题的最大教训是不再把电影剧本当成中心和根本了。
电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了,它插上了技术的翅膀后,飞得很高,影响极大。但必须认识到,电影作为讲人的生存境况的一门只有一百多年的艺术,它的根本和基石在文学、在剧本。炫技和炫才华,也会使某一部电影与众不同,但绝对不能称作伟大。中国电影想要伟大起来,仅靠某个人的才情是不够的,必须要讲合作,必须依靠优秀的团队共同努力,必须尊重最基本的规律。
回到电影创作的常识中,坚持以剧本为根本来破局。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飞天》编剧 柳建伟
原创灵感从生活中来
编剧是原创,导演是二度创作,用电影的手法再现剧本。我们不能抹杀导演的作用,但两者相比之下,我认为还是原创更加重要。
有人问我,灵感从何而来?灵感从生活中来。每一个剧本都像摸黑走路,前景不明,我只能寄希望于生活给我灵感。灵感绝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借鉴中可以得来的,只能从生活中而来。
——著名剧作家、《焦裕禄》编剧 方义华
塑造大家都喜欢的人物
好看的电影不一定优秀,优秀的电影一定是好看的。我们不能低估现在观众的欣赏水平,《摔跤吧!爸爸》就是成功案例。记得在拍《新龙门客栈》时,我们只有一个文学剧本,在拍的过程中,把台词一句一句串出来。
关于电影《袁隆平》的创作,我认为一定要在生活的真实中去发现生活的美。电影剧本创作的重点是多读书,读经典。电影成功的关键是塑造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物,比如《三毛流浪记》,最主要就是写人,写主要人物、关键人物和焦点人物,这三种人物的交叉会使电影的结构更加生动。评价一部好电影的标准就是弘扬真善美,有让人接受的人物。
——著名作家、《袁隆平》编剧 谭仲池
编剧要和作家、导演携手
文学作品在思想性上有比较扎实的深度,有时候是我们电影编剧所不具备的。因此,根据小说来改编是非常好的捷径,能对电影进行比较大的提升,这是我一贯的主张。而小说作家自己把作品改编成电影,这样成功的案例又很少,失败的案例较多。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也存在如何提升地去转换,而专业编剧在这方面体会更多,手段更多。我比较赞成电影编剧和作家携手。
编剧和导演在整个创作过程的一开头,至少是在编剧的原始创意刚刚完成的时候,就要与其一起合作,这是艺术规律的问题。
——著名剧作家、《生死抉择》编剧 贺子壮
大数据时代拼人格的力量
大数据时代,对编剧来说最为重要的,尤其是想要成为大师编剧,恐怕必须要人格。编剧需要一步步提升自己,也就是要坚持“四大发现”,即真实的发现、道德是非的发现、社会发展必然规律的发现、人生价值的发现。而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真实的东西。合情合理是最好的,但是合情合理的东西对剧本来说不是太圆满;合情合理是矛盾的,这样的剧本才会有更深的境界。
——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学院院长兼研究生部主任、教授 厉震林
文学创作在电影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第一个真正的电影文学剧本是洪深的《申屠氏》,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剧本的概念,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上世纪20年代,电影向文学求助,第一次与鸳鸯蝴蝶派合作正式走入艺术殿堂,进入了第一个高潮,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中国早期类型电影的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鸳鸯蝴蝶派本身具有巨大的读者群,而后读者群成为电影的观众群,所以鸳鸯蝴蝶派不仅给电影带来了文学的故事,同时也给电影带来了观众。
——浙江大学影视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盘 剑
现实主义要随时代的更新而更新
现实主义创作、现实主义美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创作的主潮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条发展和创新的主线。
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也是一种美学流派,它的本义就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
另外,现实主义创作不是也不能一成不变,它必定也必然随着时代的更新而更新,变化而变化。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最近几年里又见到了与主旋律完全吻合,同时又商业味很浓的采用了各种高科技手段的现实主义电影,如《建军大业》《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空天猎》。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理论学会常务理事 金丹元
新闻推荐
今年两大国际电影节“撞车”,不少影片展映出现重合,最高奖分别由评审团和观众投票选择 威尼斯与多伦多,暗战奥斯卡风向标
《小丑》获得今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乔乔兔》获得今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人民选择奖”第一名。《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