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独处
一个人去餐厅用餐,一个人看一场电影,一个人出门旅行……独处,不是逃避这个世界,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
当工作、学业的压力纷至沓来之时,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静一静,身心“重启”一下?与其强忍着焦虑的情绪,不如适时地放松自己。这也是你学会如何与自我相处的一个契机。独处,是向自己发出一次邀请,通过了解自己和整理心绪,来获取新的能量。
《精致的独处》由未读·文艺家最新引进出版,作者斯蒂芬妮·罗森布鲁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道出了独处的价值。她以优雅的笔触记录一年中的旅行足迹,将自己的观察、思考与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结果相结合,并以自我的亲身体验和艺术家、文学家们的生活为样本,剖析了独处之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斯蒂芬妮·罗森布鲁姆是《纽约时报》资深专栏作家。罗森布鲁姆了解到,自北美到亚洲,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自生活,单人家庭在所有家庭类型中快速增长,可是,大多数人仍旧不愿意“独自行动”。这种矛盾激发了她写作此书的灵感,并开始反思独处与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她希望借由此书去除独处的污名,为独自生活的人,或者渴望享有独处时光的人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方法建议。
人们多年以来一直认为,比独自用餐更糟糕的事,就是在公共场合独自用餐。借用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话说,你是一个“孤单者”,不是“合群者”。他还说,在公共场合,“合群者”比“孤单者”拥有更多的保护、选择和自由。
在1984年的电影《纽约教父》中,史蒂夫·马丁(美国电影男演员,《纽约教父》的男主角)走进一家热闹的餐厅,告诉领班“我一个人”时,领班回问道,“一个人?”然后,音乐、刀叉碰撞的声音、愉快的闲谈都消失了,整个餐厅瞬间鸦雀无声。每个人都转过身来盯着他。经过一段显得相当漫长的静止后,领班终于说“先生,请跟我来”,一束冷光打在马丁身上,追着他,直到他在人群中间的一张桌子落座,周围的人依然目瞪口呆。
人们对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焦虑,以至于研究人员为此专门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焦点效应”。“人们会高估其他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外表的关注度,”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马斯·D·季洛维奇及同事在《性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中写道。他们做了一系列关于外表和行为的研究,最终得出了这个结论。其中一个实验中,受试者穿上印有好看图案或尴尬图案的T恤,并预测他们会吸引多少人的注意。在另一个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参加小组讨论,预估他们正面或负面的评论会对其他组员产生多大影响。在关于T恤的一个实验中,受试者穿上印有他们愿意与之关联的人像,比如鲍勃·马利(牙买加唱作歌手,雷鬼音乐的鼻祖)或马丁·路德·金。另一个实验中,受试者穿上了印有令他们感到难堪的图像的T恤,比如巴瑞·曼尼洛(美国创作歌手)的头部特写。暂且不论曼尼洛先生是否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研究人员发现,这两个实验的受试者都因为过度关注T恤,影响了他们对于自己会吸引多少注意力的预测。
小组讨论的实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在评估对于小组讨论的贡献时,受试者高估了他们的陈述对其他组员的影响。研究人员表示,“第一次约会时‘明显的’失态,在队伍前笨拙地绊倒,或者在演讲中误读了一段重要的话,每件事都看上去非常丢脸,让我们难以释怀。但是很多时候,其他人根本没注意。”
所以,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新闻推荐
□李婷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尚气》中,加拿大华裔演员刘思慕将饰演男主角。10年前,好莱坞电影中的亚裔角色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