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偶像粉丝“对战”微博 饭圈文化为何再卷漩涡?

澎湃新闻 2019-07-22 16:53 大字

文 | 曾于里

编辑 | 俞诗逸刚刚过去的周末,娱乐圈最热的话题,莫过于周杰伦在微博“超级话题”超越蔡徐坤登顶。周一早上,蔡徐坤官方粉丝团宣布:蔡徐坤粉丝将退出微博各项数据榜单的竞争。复盘事件前因后果的文章已经足够多了,这里不再赘述,本文想引申探讨的是这次“狂欢”背后的几个议题:

一则,喜欢周杰伦才是“高级”的吗?喜欢类似于蔡徐坤这样的流量,是“丢人”的吗?

这是不少10万+文章的观点,它们认为,周杰伦的“中老年粉”之所以纷纷出动,头一次笨拙地玩起“超话”,为周杰伦声援,就是想让饭圈知道:谁才是真正的顶流。文章的潜台词是:时下的00后、10后喜欢流量,是“幼稚”“愚昧”“功课太少了”“放暑假了”……

二则,假设喜欢流量不是原罪,为何时下的饭圈文化路人缘如此之差?为什么不玩饭圈的人,提起饭圈条件反射会觉得是“乌烟瘴气”?

最后一个议题,周杰伦的“中老年粉”为了声援周杰伦,参与这次超级话题争夺战,是否与饭圈分享同一套逻辑,落入资本的陷阱,让资本坐收渔翁之利?如果不是,此次“战役”的意义在哪?

厘清这三个问题,将有助于我们看清纷繁复杂的饭圈纠纷,以更平和更理性的态度看待流量和饭圈。

喜欢周杰伦,并没有比喜欢蔡徐坤“高级”

坦白地讲,这次为周杰伦打榜的粉丝们,不少人内心存在这样一个鄙视链:喜欢周杰伦,比喜欢蔡徐坤这样的流量明星,显得“高级”,或者说,显得更加理性。

在他们看来,周杰伦是影响华语乐坛的标志性人物,对华语乐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一系列音乐作品影响了无数人,很多人的青春里,都有一个周杰伦。

而蔡徐坤呢?除了他的粉丝知道他的作品外,其他人一无所知。

周杰伦的业务能力比蔡徐坤强,但这并不说明喜欢周杰伦更“高级”。根源在于偶像这一存在,重要的不仅是他本来是什么,更在于他对于粉丝来说意味着什么。

知名粉丝文化研究者杨玲说过一段非常精准的话,“粉丝在描述他们喜爱的明星时都会反复用一个词——“美好”。兼具“美”而“好”这两种品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极为难得的。粉丝在他们认为“美好”的人身上寄托了对一个更完美、更自由的乌托邦的向往。说到底,明星和偶像只是一个中介物,他们让粉丝从尘世进入到另外一个超越性的彼岸世界。粉丝最终想获得的是快感、是认同、是归属感。”

换句话说,杰迷喜欢周杰伦,可能是周杰伦的音乐,也可能是他的人品,最终指向的都是“美好”。这样的“美好”或激励粉丝成为更好的人,或深刻影响粉丝的生命体验。

同样地,路人很不屑的蔡徐坤,却是ikun(蔡徐坤粉丝简称)生命里象征着“美好”的存在。对于ikun来说,蔡徐坤也是他们生命中一颗闪亮的星,指引着他们前进。就比如,有很多ikun因为蔡徐坤做公益,也有人在高考后晒出漂亮的成绩,感谢蔡徐坤陪伴TA度过高三。

那凭什么感动你的东西是“高级”的,感动别人的,就是“low”?一个人再优秀,你不喜欢,他对你都是无意义的,但一个人再平凡,你喜欢上他,你们之间就有了唯一的联系。这样的联系,是平等的,也都值得尊重。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大千世界的不同,每一个人的喜好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探讨的是,周杰伦与蔡徐坤业务能力的差距,但毋庸置喙的是,一个人选择喜欢谁,因为这是私域里的权利。

反感的或许不是流量,而是饭圈的“愚昧”

虽然喜欢蔡徐坤等流量明星是个人自由,为何他们的粉丝给路人的观感如此之差?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时下的饭圈不愿“圈地自萌”,不懂得和平有爱的相处。喜欢谁,是你私域的自由,别人要尊重你;可如果你将私域的喜好带到公域里,你让别人如何尊重?

可这偏偏是流量饭圈的生态。喜欢是你的自由,不喜欢也是别人的自由,但饭圈不允许,我们喜欢的你也必须喜欢,至少不能不喜欢。你一旦说“不喜欢”,得嘞,所谓“反黑组”带着千军万马而来,或安利偶像的好,或小小年纪就依附权力“举报”,或各种人身攻击,甚至还会人肉搜索。

像之前有一个大学生吐槽蔡徐坤将染发当福利,就被ikun人肉了。包括这一回对抗杰迷打榜,ikun想要帮蔡徐坤守住榜首情有可原,但不少ikun一边号召打榜的同时,一边对周杰伦各种“贬低”,什么“过气”“不自量力”云云。

饭圈的一个鲜明体现是他们的“唯数据论”。为何迷信数据?笔者曾在《转评过亿的蔡徐坤和鹿晗们,被戳破泡沫后将要走向终结?》中有过分析。事实上,数据也是一种指标,但必须恪守两个原则:一,数据必须准确;二,数据不能成为唯一的指标。

饭圈追崇的数据,违背了这两个原则。一,饭圈的数据大量造假。一个粉丝很可能有几十个小号,反复切换为数据注水,有时还会寻求第三方公司参与注水——像之前制造蔡徐坤1亿转发量,就是一家公司操作的。

二则,饭圈将虚假的数据当做判断一个艺人能力、实力、人气等的唯一指标。这次风波的导火索,就是有人问:“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网友留言解释后,发帖者回答,“但是代言也不需要做数据吗?品牌明星做代言人肯定也是需要数据的吧。”

对于饭圈表现出来的“愚昧”,我的担忧多过于嘲讽——这是挺可怕的一件事,是互联网时代新的“楚门的世界”。假若00后、10后的孩子真的将“超话”等数据当做他们看待世界的唯一窗口,那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将是怎样的偏颇和扭曲?而娱乐工业和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它们只会迎合人性的偏颇和弱点,久而久之,演艺圈会否成为虚假数据堆砌出来的流量的天下?

同样值得我们警惕的是,饭圈将“造假”理所当然化了。这是一种“数据达尔文主义”:只要偶像数据漂亮,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就算造假也无所谓,因为强者生存。时下只要你打开任何一个流量的微博,他们的微博转发量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所谓的“数据组”,这些数据都是粉丝小号抡博抡出来的,它本质上也是造假。这种造假将饭圈所有人裹挟,毕竟你不造假,别人造假了,那别人数据就上去了。

当造假成了饭圈的“基因”,我们如何不担心饭圈里的粉丝,会将造假和达尔文主义那一套搬到现实生活中?如果粉丝长久浸淫在饭圈的某些作风里,我们又如何不担心他们的价值观也变得扭曲?

这一次为周杰伦打榜,是有意义的

饭圈变得“愚昧”,娱乐工业和资本充当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有利可图,只有愚昧了,它们才有智商税可收。

所以有人调侃,这次帮周杰伦打榜搞不好是新浪的“策划”,经此一役,微博和“超话”的活跃用户激增,更多人知道了“超话”。

有评论者由此指出,杰迷包括吃瓜群众自发为周杰伦打榜,其实是掉入了饭圈的逻辑,他们不过是以饭圈的那一套在反抗饭圈,最后得利的,是新浪,颠扑不破的,依旧是数据。

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试想一下,假若没有这次为周杰伦打榜运动,那么饭圈的世界与外部的世界依旧是隔阂的,饭圈的“愚昧”仍在继续,数据迷信仍在继续,造假仍在继续;我们所有人看到了这一幕,听之任之,毫无作为。

为周杰伦打榜,恰恰是一种“介入”。这种介入,不是以精英姿态高高在上地挥舞道德大棒,它看似高级其实是悬浮的,因为饭圈的人压根不看你文章。有效的介入,应该是一种交流式的介入,是我采用你们熟悉和理解的方式,与你们“对话”。

这次众人为周杰伦打榜,一开始口出狂言的ikun会明白:实力派不担心“过气”,没有作品的流量才得始终为数据战战兢兢;流量漂亮的数据也不是不可战胜,非不能也,是人家懒得为也;种种所谓的榜单只是流量们的“小打小闹”,实力派不玩,因此莫嚣张,莫挟流量自重。

周杰伦的粉丝也说了,为周杰伦打榜只有这次,新浪圈流量也只有这次。但从长远来看,这场战役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它以实力派压倒性的胜利宣告了流量和饭圈的落败,某种程度上也宣告了“超话”及类似榜单的失败。风头一过,杰迷们不玩“超话”,其他实力派粉丝也不玩(他们调侃道,别来嘲笑我家偶像),“超话”的公信力还剩几何?

如果这场“战役”能够让更多流量的粉丝看清楚数据的真面目,并从数据迷信中走出,那善莫大焉。当然,将粉丝们从饭圈的天空中拉出,无法靠一次“战役”实现。它需要管理部门的数据打假,需要平台的自律和自制,也需要看过真实世界的“中老年粉”耐心地普及常识。但愿身处饭圈的朋友明白:我们喜欢偶像,出发点本应是“美好”,如果最后反倒沾染了一身“恶臭”,那真是一件悲哀的事。

曾于里,文化评论者、专栏作者。本文为澎湃·湃客“众声”栏目独家首发稿件,任何媒体及个人不得未经授权转载。

新闻推荐

和邓超在《银河补习班》一起上课,感受中国式父爱 暑期档的国产片头号种子选手来了

邓超在片中寻找走失的儿子一幕让人揪心《未来机器城》剧照■本报记者韦玮因为《八佰》《少年的你》《小小的愿望》《刀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