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局组织观看《绝杀慕尼黑》,学习如何“创造奇迹” 国家队追的这部电影到底有多“燃”
昨天,国家体育总局下发通知,要求总局下属各单位组织所属国家队的教练员、运动员集体收看电影《绝杀慕尼黑》。影片讲述了苏联篮球队读秒绝杀,打败保持了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队,改变篮球历史的传奇故事。总局通知中表示,该电影体现出来的团结合作、奋力拼搏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对当前积极备战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和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三大任务”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总局希望教练及运动员观看这部电影,学习其中的精神,学习如何创造奇迹。
这几天,在好莱坞大片《黑衣人》和《黑凤凰》的双重夹击下,一部俄罗斯篮球题材电影《绝杀慕尼黑》悄无声息地上映了。虽然,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它没有闹出多大动静,但是看过的人对这部电影都给予了一个字的评价:“燃!”
电影根据真实体育事件改编,主要讲述了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男篮决赛上,苏联队依靠最后三秒钟的绝杀,逆转赛局,打败了保持了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男篮的故事。当年的这支美国队虽然不是以NBA球员为班底,是由大学生球员组成,不过这些球员后来参加选秀也都成为了NBA球员,实力强劲。完美还原历史场景看过的都说“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于慕尼黑奥运会最深刻的记忆是那次恐怖袭击事件,有关苏联男篮这次惊天大逆转的故事了解的人就不多了。其实在当时冷战背景下,这场比赛的胜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而且电影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并没有回避,既有反映球员叛逃、球队医疗条件不佳的情况,也有体现球员刻苦训练,球员和教练间兄弟般的友谊。
不过与传统好莱坞式的体育片不同,这部电影用了接近一半的篇幅,将最后苏联男篮对美国男篮的整场比赛几乎都还原了,基本上两队每一次得分都有交代。所以尽管在走进电影院之前,仅从片名大家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但是决赛跌宕起伏的过程,却依然让大家看得热血沸腾。
作为俄罗斯影史票房冠军,《绝杀慕尼黑》在中国的口碑上佳,全平台同档期评分第一,猫眼更以9.7分成为本年度目前最高评分电影,吴京、韩寒等明星也都纷纷为其“打CALL”。可惜,这边是赞不绝口的观众,那边却是并不算理想的票房。截至19日,该片累计票房刚过3千5百万。体育电影国内遇冷《中国女排》被期待
体育题材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遇冷已经不是新闻了,这次《绝杀慕尼黑》恐怕也不会例外。
在国外,尤其是好莱坞,体育题材的电影其实是故事片中一个很重要的类型。大家耳熟能详、拥有众多球星影星的体育电影,远的有《胜利大逃亡》《空中大灌篮》,近的有《一球成名》系列。《弱点》《点球成金》等影片都曾获得多项奥斯卡奖提名。
不过在中国,体育题材影片的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虽然我们也出过《女篮五号》这样的经典体育电影,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体育题材的电影在国内却是遭到冷遇。
一方面是平时关注体育的人群和观看电影的人群重合度并不高,题材本身就让许多平时不关注体育运动的人产生了排斥感,总会有一种,“我平时不看足球、不看篮球,这种片子没法看”的想法。另外,体育题材的电影作为社会现实题材的作品,没有视觉特效大片那样的吸引力,在宣传推广上并没有得到重视。
仔细数来,这几年在中国上映的体育电影,只有《摔跤吧,爸爸》取得了成功。除了印度国宝级影帝来到中国努力吆喝之外,也是因为《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对非体育爱好者来说非常适合。
而要说到中国自己的体育题材电影,近年来鲜有佳作。导演、演员配置一流的《飞驰人生》由于加入了太多开心麻花式的非现实笑料,让这部本该是励志题材的电影,显得不伦不类,算是煮了夹生饭,没让大家品出应该有的味儿来。
不过,对接下来即将上映的《李娜传》和即将拍摄的《中国女排》,大家还是充满期待。首先在题材上,李娜和中国女排在中国的影响力堪称是全民性的,很容易引起大多数观众的注意,而陈可辛作为北上之后成功“接地气”的香港电影导演,在电影质量的把控上让人很有信心。当然即使是体育电影,情节故事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故事讲不好,《姚明年》遭到的冷遇,就是前车之鉴。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6月15日,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红毯仪式与金爵盛典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桂纶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