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

天水晚报 2019-05-16 18:25 大字

□王选

我是一个作者,但更是一个读者。我出身农村,小时候,我们家家境相对清贫,除了课本,家里面能读到的书籍很少。那时候,农村人大多会用报纸糊墙,那样会显得美观一些。现在没有了,房子都是粉刷过的。有时候,干完农活,无事可做,会爬到墙上,像一只壁虎一样,看上面的文章,最吸引人的还是报纸的副刊,虽然有些看不太懂,但觉得有趣,生动。那些文学作品,就像一根根蜡烛,慢慢照亮了一个孩子的翅膀。

后来,父亲给我买了一本成语词典,那本词典,纸张很薄,借着光,从一侧能清晰地看到另一侧的字。好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本盗版词典。虽然是盗版的,但里面的成语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平时有空总会翻来覆去看,慢慢地,那本词典的塑料封皮都被我翻破了。现在想起来,我所掌握的很多成语,就是那时候记下的。它就像一条溪流,看似平淡,但在不经意间,在潜移默化里,它已经成了一条河流,滋润你的前路。

再后来,上了中学,上了师范,书多了起来,可以随心所欲地借阅。那时候,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鲁迅、萧红到莫言、余华,从《包法利夫人》到《局外人》,从泰戈尔到卡夫卡。一本本名著,一部部经典,陪伴我度过了很多时光,它们就像一粒粒萤火虫,照亮了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也像一颗颗星星,共同装扮出了璀璨而迷人的夜空。从那时候起,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写作,我想,我即便成为不了一颗星星,但我也要做一个执火者,在奔跑追逐的路上,高举火把,发出自己的光亮。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

答案很多。比如说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比如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比如说:通过读书,可以与时代同步,可以不被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抛弃。比如说,读书可以改变气质,让一个人更好地与生活、与世界相处。等等。

我想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的。

但我同时也想,读书,就是和人类最优秀的一部分在交流,在对谈,在心心相印。我们不可能回到春秋战国,但可以通过阅读,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义与利不可兼得,则舍生取义者也”,感受孟子那份义大于天的情怀。我们无法和苏东坡泛舟沧海,举杯邀月,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会他那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虽处逆境,却胸怀旷达,无风无雨的人生境界。我们可能无法去南美洲,但是通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可以了解那里绚丽奇异、五彩缤纷的地域文化和特点,万一有一天我们去了,那应该不是去旅游,而是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故里。

我们已经无法见到人类那些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可我们仍然可以和他们沟通,那就是阅读,通过阅读,获取他们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站在巨人的肩膀瞭望更遥远的地方,通过阅读,向贤能者看齐,向伟大者致敬。

此外,我想读书还可以让我们有限的人生得以拓展。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只能活出一个版本,但在书里,我们可以经历千百种人生。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无法回到起点,但是阅读可以,读不同的书,和书里的主人公可以一起喜怒哀乐,一起踏遍青山,一起看云卷云舒,去留无意。人只有一生,通过阅读,可以向别人不光借来十里桃花,还可以借来三生三世。

最后,我还是想给同学们推荐一些对我产生过影响的书。首先是唐诗宋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慢慢诵来,清风含雨,水墨芭蕉,家国情怀,甚至一首诗,一句词,都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某种人文性格和情怀。其次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鲁迅我们都很熟悉,同学们可能觉得他的生涩、坚硬、脾气大,这也可以理解,但是随着大家的成长,会慢慢理解他的那份巨大的、深刻的,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爱,那种爱带着怒其不争,带着泪水连连,带着无限希望。他是一座丰碑,一座灯塔,一位可以称得上大先生的人。还有汪曾祺的书,他那份恬静,那份冲淡,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这个喧哗的世界,更是我们所稀缺所向往的。当然,要推荐的还有很多,比如萧红的《呼兰河传》,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刘慈欣的《三体》,国外的《小王子》《人类简史》等。

每到这个季节,我总想起苏东坡的一首词: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而阅读,又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那么,在美好的季节,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成为一种闪亮的信仰。

新闻推荐

《反贪风暴4》《老师·好》领先春季档口碑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中国电影资料馆14日发布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2019年春季档上映的19部影片中,《反贪风暴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