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最高分奥斯卡影片,还是很厉害啊!
没错,要说的就是《绿皮书》。
这部电影目前在豆瓣高达8.9分,近八万人评分。这也是近十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里,在豆瓣拿到的最高分了。
虽然,豆瓣评分并不能代表一切。但至少,也确实说明,《绿皮书》从各个层面来说,都确实是一部让人很愉快的电影,起码很大一部分观众是这么看的。
第一次听说《绿皮书》这部电影,还是在去年的多伦多电影节。
这个经历说起来还挺戏剧性的。每年多伦多都有不少北美知名导演的新片首映,也大概率会放映刚刚结束的威尼斯热门影片。大家忙着哄抢《罗马》《一个明星的诞生》以及多兰新片等等,并没有给《绿皮书》太多关注。
接下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几天过后,我突然发现,身边的记者们都在进行同样的对话:
“你最近看了什么好片吗?”
“哎,其实那啥什么什么都……但是,看了个《绿皮书》很不错啊!”
类似的闲聊听了三四遍之后,我意识到,《绿皮书》这部电影搞不好要爆了。
果然,《绿皮书》最后以黑马之势,成功拿下了多伦多电影节的“人民选择奖”,如果你了解多伦多的人民选择奖,就知道它的指向作用了。果然,影片后来更是势如破竹,拿下了奥斯卡三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
《绿皮书》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一个白人混混司机载着黑人音乐家进行巡回旅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放下偏见,共渡难关,变成了很好的朋友。”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完美总结这部电影的剧情。你完全可以想象它拍了些什么,你知道开头,知道结尾,几乎也知道过程。
但是,对于这样一种太不陌生的题材而言,《绿皮书》依然能满足预期,甚至于超出我们的预期。这就是它厉害的地方了。
剧情流畅工整,教科书级别的剧本,演员表现火花四射,也让一板一眼的剧本有了更多人情味,是对影片的升华。
人种和阶级虽然是这部电影的核心矛盾,但这部电影所传达的普世价值观并没有说教,反而是让你真实地相信两位主角的友情,由此而感受到一种笑中带泪的温暖。
也很高兴它可以在拿奖的第一时间就在国内上映,因为在历届获奖影片里,《绿皮书》确实是观看门槛比较低、也更亲近观众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最“贴心”的一部小金人得主。
况且,一部喜剧片,就是应该在电影院看,跟大家一起哈哈大笑,也收获一份感动。
在很大程度上,《绿皮书》的成功,还是在于它确实塑造了两个非常有魅力的角色。包括影片中制造的笑点,也是完全来自于两个角色之间性格的反差,是很高级的幽默。
这不仅归功于剧本,也倚仗于演员非常棒的表现。
马赫沙拉·阿里凭借影片再次得到了“最佳男配角”。二提二中,这是他三年之内第二次拿到奥斯卡了。
我特地重看了一下他两次拿奖的视频。两年前他第一次拿奥斯卡时,在台上眼泛泪光,难掩激动,甚至一度哽咽。
而今年,则显得沉稳了许多,打扮也尽显潮男本色,好像还没有从唐·谢利博士这个角色里走出来。
昨天我们刚刚推荐过《真探3》,同样也由阿里主演。如果你跟我们一样,同一时间观看了《真探3》《绿皮书》的话,可能也会感到非常精神分裂。
因为,同样的一张脸,你就感觉,这根本不是一个人啊!!!
《真探3》里,他的关键词是,直男,硬汉,退伍军人,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他身上锐利又危险的荷尔蒙。
结果转头到了《绿皮书》,他变成了高贵优雅的钢琴家。脸颊瘦削,身材颀长,举手投足之间,甚至隐隐有一丝阴柔。
不得不说,阿里确实也是当代最好的黑人演员之一了。什么角色都能演,也什么角色都能演好。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换头式演技吧。
另一位提名最佳男主角的维果·莫腾森同样也贡献了非常出色的表演。
他为这个角色增重了将近20公斤,不让克里斯蒂安·贝尔哦。他在片中膀大腰圆、大腹便便、吃嘛嘛香,怎么看怎么是个大老粗的意大利裔美国人。
让我提醒你一下,十年前他第一次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时候,在《东方的承诺》里,演的是一个吸血鬼一般神秘阴郁的俄罗斯杀手。
帅到忍不住多放一张剧照
另外,维果·莫腾森最为人知的角色,当然还是《指环王》系列中正直勇敢的“人皇”阿拉贡。
维果·莫腾森本人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导演都说他“首先是个好人,然后才是个好演员”,这是多高的评价啊。
他出版过诗集、摄影集、画册、灌过实验性CD,还开了一家出版公司,专门出版一些不太出名的艺术家和作家的作品。
最可怕的是,他今年就要满61岁了,仿佛吃了冻龄药。
所以,你不跟我说,我可能也认不出来这个说着一口流利意大利语的大胃王是维果·莫腾森。
从表演的角度来说,这两个角色是各有侧重的。
马赫沙拉·阿里扮演的高雅的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在片中有好几次情感爆发的时刻,而他也都给予了非常深刻、非常复杂的诠释,这些都成为了影片的高光时刻。
这是因为,钢琴家这个角色本身就是更加复杂的,他身上有诸多互相矛盾的标签叠加,影片中大多数的冲突和戏剧点也都是在他身上展开。
他需要不断地向观众敞开心扉,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走下来,展露自己脆弱和狼狈的一面,接受所有人对他做出的评判。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复杂即是挑战,相信大家看完影片之后,也绝不会忘记马赫沙拉·阿里所贡献的高光时刻。他在那几个瞬间所展现出的巨大的爆发力,令人屏息仰望。
另一方面,维果·莫腾森扮演的白人司机托尼·利普就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裔美国人,全片一以贯之,人物一直都很讨喜,前后并没有太大的转变。
但他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让观众发自内心地喜欢和认同这个角色,并且看到他在粗俗和油滑的工人阶级外表之外,内心深处的乐观、自信和豁达。
他其实是一个真正的精神贵族,无论在影片中遇到怎样的困境,都能经受住考验。而维果·莫腾森的表演则一直都非常自然,很难找到任何刻意雕琢的部分。
甚至于,会忘记了这个人是维果·莫腾森。
他变成了男主角托尼·利普本人。说话方式、神情、动作、体态,乃至于抽烟的姿势,都一模一样。连托尼·利普的儿子看到都直呼:“这就是我爸爸啊!”
好笑的是,在影片开拍之前,这一家人还劝他没必要增肥,因为“反正你长得一点都不像托尼·利普”。打脸了吧。
托尼·利普
很难说这两个人谁的表现更好,他们是互相成就的,就像片中的一对老友一样,那种碰撞而生的化学反应才格外精彩。
也不得不提到,本片导演彼得·法雷里此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喜剧导演,四年前还喜提金酸莓,谁能想到,短短四年,他就摇身一变成为小金人得主,很励志吧。
正因为是喜剧导演出身,他很好地拿捏住了轻松和幽默的尺度,甚至于对一切喜剧元素,都表现得更为审慎。因为他不想再拍一部喜剧。
最终,全片的轻喜剧氛围浑然天成,这完全来自于演员之间自然而然的化学反应。两个主角一松一紧,一雅一俗,所有笑点都是牢牢围绕着他们性格的差异和碰撞来展开,而不是刻意制造。
肯德基炸鸡不好笑,司机大嚼肯德基炸鸡也不好笑,但当他强行把鸡块扔到后座,而他的雇主用弹钢琴的细长手指,小心翼翼地拈起一块鸡翅,仿佛在对待什么珍宝一样无从下口时……
大家都忍不住哄堂大笑了。
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在现实生活中,传奇钢琴家唐·谢利和玩世不恭的白人小混混托尼·利普,都是真实存在的。
影片的主要编剧之一,尼克·瓦莱隆加,就是当事人托尼·利普的儿子,剧本也是脱胎于托尼·利普本人口述而成的一卷卷磁带。看完这部电影,你一定也能感受到,他在字里行间对父亲的仰慕之情。
托尼·利普确实也是个传奇人物,后来还在好莱坞混得风生水起,不仅客串过《教父》,还出演了美剧《黑道家族》里的黑帮老大。
另外一个很有趣的花絮是,影片中有一个非常戏剧性的情节,忍无可忍的托尼打了警察一拳,害他们被关进监狱,结果靠钢琴家给总统弟弟打了个电话,才得以被释放。
这么爽文打脸的一个桥段,居然是真人真事!
更加戏剧性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通电话打完短短几天之后。肯尼迪总统就被刺杀身亡了。一切都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在谈论《绿皮书》的时候,我们总是不免聊到《触不可及》《为黛西小姐开车》。这三部电影都选择了同样的题材,所带给我们的观感也非常相似。
珠玉在前,《绿皮书》最大的改编其实是在于,打破了黑人即底层的思维定式,让黑人成为了地位更高的那一方,而白人反而是社会底层小混混。
将阶级问题和种族问题放在一起讨论,这部电影制造了更大的矛盾和反差。但最终我们也会看到,问题的核心依然是种族。
就好像,唐·谢利虽然有钱又有才华,但他还是处在了更为弱势的一方,还是时常会需要白人司机的帮助。
这个层面上,这部电影甚至还讨论了艺术的伦理。
我们以为他通过弹钢琴实现了阶级跨越,变成了高高在上的钢琴家;但实际上,他还是耿耿于怀自己不能弹肖邦;而在白人眼中,他住在豪华的城堡,为富人演奏,但也仅此而已。
在舞台上的那一刻,他们地位平等。但走下舞台,他又变成了卑微的黑人。
那么,他到底是自我成就的艺术家,还是彩衣娱众的高级小丑呢?
问题的核心,不在于“钢琴是不是高雅的”,而在于“黑人不可能是高雅的”,弹钢琴的黑人亦然。
到最后,当唐·谢利在雨中爆发、说自己“不黑也不白”的时候,你才能突然意识到,他面临的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社会,完全已经将他吞噬了。
对于他来说,最可怕的事情,不是他发现自己终其一生也不能实现阶级跨越,而是“阶级”这个词,将永远与“种族”直接划等号。
“你很优雅”“你很像白人”,潜台词是,“你不是白人”。
生为黑人,肤色就是原罪,他永远无法摆脱这样的标签。他永远只能“像白人”,而不可能是“值得尊敬的黑人”。因为在那样一个时代,黑人就是不值得被尊敬的。
而这,或许也是隐藏在《绿皮书》的文本中,最为残酷的内容了。
但,也正因为现实如此严酷,我们才希望能更多地看到这样的电影。
不管怎么说,像《绿皮书》这样的电影,大概看多少遍都不会腻吧。
我们常常说,互补才会有火花,可是这也往往只能发生在电影里。
在真实的生活里,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是很难有机会,放下偏见,真正去宽容和理解彼此的。所以我们才更希望看到这样的故事,去渴望相信这样的可能,有些天真是不是?
不过,有时候,真的很享受这样天真的电影,毕竟,生活中的天真,并没有那么多。
这么好的两个人,你教我写信,我教你吃炸鸡,你开心地摇摇晃晃听我弹钢琴,我在雪夜载你回家过圣诞节。
哪怕剧本写得再工整,还是愿意相信这样的友情,愿意相信一段这么温暖的故事。
这才是电影的美好之处啊。
新闻推荐
在IP运作大行其道的今天,热门系列续作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粉丝的心。近日,数个颇受欢迎的电影IP动向陆续公布,有沉寂许久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