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种族歧视与自我歧视
编者按:北京时间2月25日,第91届奥斯卡奖举行颁奖礼。《绿皮书》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配、最佳原创剧本等奖项。据悉,《绿皮书》由阿里影业联合出品,今年3月1日将在中国内地公映。
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网2018年12月31日。
电影《绿皮书》里,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片中两位主角Tony和Doc两人的车,在美国肯德基州一条公路上爆缸了,驾驶员Tony提着水壶下车给汽缸灌水,而乘客Doc穿着西装,优雅地从车里走了下来,他掏出手帕试图挥去那难闻的汽油味。
公路的另一边就是一个农场,正在忙着农活的人们把手上的锄头、镐子放下,他们用多少带着点讶异的眼神望着这两个异乡人。
《绿皮书》剧照,Tony和Doc的车抛锚时看到的美国南方农田里的景象,这让两人都感到一种不自在
Tony和Doc都感到了一种不自在。修完车,他俩匆匆离开,就像在落荒而逃。
在这一桥段里,画面有如油画,尤其是在田野里伫立的那一个个农人,他们让我想到了列宾在1870年代创作的那幅经典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笔下的那些纤夫,从时代背景上说已经解除了农奴身份,然而他们依旧过着苦难的生活,而在电影《绿皮书》发生的1960年代初,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已历百年,然而在美国南方,那些黑人依旧被束缚在无形的枷锁里。
Tony和Doc恰是那一刻最格格不入的两个人,Tony是个意大利裔白人,但他却给黑人Doc开着车。这句话怎么说都有点感觉政治不正确,白人就不能给黑人开车吗?是的,在电影里,这个本身不能成立的问题,却在美国南方各州成了一个大问题。
《绿皮书》剧照,白人给黑人开车,成了不是问题的问题
电影随后呈现了更荒诞的一幕,在一个风雨夜,Tony驾车迷失了方向,他把车开进了一个“日落镇”(Sundown town),请不要被这个带有意境的名称迷惑,从纳粹德国到南非再到美国南方各州,所谓“日落镇”的含义都一样,是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搞出来的玩意儿,意思是说该地居民一水儿的全是白人,有色人种可以在镇上打工,但必须在日落之前离开镇子。
正因此,当镇警发现车后坐着个黑人,麻烦接踵而至。两人之所以最后能够脱身,靠的是Doc给美国时任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也就是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的一通电话。
作为对比,电影的最后,Tony和Doc在圣诞前夕的风雪夜赶回纽约,车再次被警察拦下,在南方待了几个星期的两人以为又被“条子”盯上了,结果却是警官很友善地提醒,他们的车胎爆了。这种时代的回响,令人不禁想到美国内战前围绕废除奴隶制南北各州的分裂局面。可电影明明讲的是1960年代,时光倒像是仍然停留在1860年代。
1940年代的《绿皮书》封面
与“日落镇”这个专有名词相似,《绿皮书》同样也是一个专有名词。它全称为《黑人驾驶者绿皮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作为年刊,从1936年一直发行到1966年,最初的作者叫做维克多·格林(Victor Hugo Green,亦是绿皮书含义的由来)。因为当时美国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对于黑人多有歧视性政策(从联邦到州层面来说,这样歧视居然还是合法的),为此身为黑人的格林推出了该书,帮助同胞们规避风险。
在电影里,Doc作为钢琴家要到美国南方进行为期8周的巡回演出,因此他必须给Tony这本旅游指南。但从结果看,两人并未因此减少麻烦。
近年来,关于种族平权尤其是黑人平权的电影,逐渐成为好莱坞的显学,比如《为奴十二年》《芝加哥》《月光男孩》等,它们往往会成为第二年奥斯卡等颁奖礼上的大赢家。
2018年同样不例外,除了《绿皮书》之外,甚至就连商业电影《黑豹》都试图凭借着黑人题材竞争奥斯卡最佳电影。另一部叫好叫座的同题材电影则是《黑色党徒》,该片已经斩获了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黑色党徒》海报
不过在我看来,《绿皮书》比喊口号式的《黑色党徒》拍得高级。诚然,斯派克·李把《黑色党徒》拍得极其黑色幽默,尤其是最后半小时对于3K党人的嘲讽可谓是“炸裂”。然而,该片有个问题在于,它呈现种族歧视基本靠说,通过黑人卧底警察说出一连串白人种族主义者的话语,呈现一种荒诞感。
而《绿皮书》并没有用“脱口秀”的方式处理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问题。它回归到了电影本身,用画面静静地展现出来,可以毫无台词,但又那么直入人心。
《绿皮书》剧照,Doc在演奏钢琴时,他的听众全是白人
身为享誉世界的钢琴家,并且还在白宫给总统弹奏过钢琴,Doc仍然因为黑人身份处处受辱,白人庄园主邀请他到家演奏钢琴,却不能让他使用宅中的卫生间,并且“非常友善地”向他指出——您的厕所在那里——林中搭建的一个简易厕所。
白人企业主邀请他在一家只服务白人的餐厅演奏钢琴,Doc想要去用餐,结果店老板请他到隔壁吃饭,因为他们家几十年来就没有让一个黑人吃过饭,就连拿下MLB冠军的黑人棒球明星也不可以,还言之凿凿说,事关他们家的声誉。
Doc面对歧视,他是否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是,或者说,又不是。的确,他宁可让Tony开着车载着他回宾馆上个厕所,再回来演奏钢琴。可实际上,他对于歧视是接受的,比如他曾质问Tony,为什么要打警察,你忍一忍就过去了。对于白人Tony来说,第一次间接面对种族歧视是气愤的,但在Doc看来,他早就习惯了。
在金球奖颁奖典礼结束后不久,《绿皮书》推出了中文版海报,除了写明获得金球奖的具体奖项,还在右下角写上“有望引进”
甚至可以这么说,Doc很大程度上把自己归类为“精神白人”,他自认为自己因学历、经历,早已得到了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同,他不听黑人流行音乐,还不吃被Tony认为黑人都爱吃的炸鸡。方方面面的掩饰,恰恰是一种自我歧视。
有如《月光男孩》,《绿皮书》里的Doc同样面临着种族和性取向两种歧视状态,然而与《月光男孩》不同的是,《绿皮书》里,Doc的同性性行为不过是一个插曲。用Tony的话来说,“我在纽约的酒吧干了好多年,这种事儿见多了,人都是很复杂的。”
的确,大老粗的Tony在很多方面符合人们对于白人种族主义者的刻板印象,但他却又不是,因为他懂得包容。这样的人设,才让这部电影显得如此特别,散发着人性的闪光点。
新闻推荐
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曾执导《雨中曲》(Singin”intheRain)、《甜姐儿》(FunnyFace)、《丽人行》(TwofortheRoad)等经典影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