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好莱坞电影里的反派 总说一口英式英语?

戴桃疆 2019-01-26 08:13 大字

跟漫威宇宙的影迷摩擦出一段孽缘的罗素兄弟,在多媒体与游戏评论网站IGN的问答活动中,确认阿斯加德的洛基在《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的死亡,但是以洛基为主角的衍生电视剧也快和观众见面了。

洛基,作为漫威宇宙中为数不多活过一集且大旗不倒,存在感比女主角更强烈的反派,比《宠物小精灵》里的武藏和小次郎更担得起“可爱又迷人”的标签。英国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中国昵称“抖森”)饰演的洛基在2011年的《雷神》和次年的《复仇者联盟》中都以反派的身份出现,并成为好莱坞电影中又一个操着一口英音的反派角色。

好莱坞是如此喜欢将反派角色口音设定为英音,以至于汽车品牌捷豹推出了一则广告就叫《英国恶人》,《雷神》中饰演反派的汤姆·希德勒斯顿、《大侦探福尔摩斯》中饰演反派的马克·斯特朗、《钢铁侠》中饰演反派的本·金斯利出演了这支广告。

捷豹汽车广告

广告也没有对好莱坞为什么这么喜欢让反派说英式英语这件事给出明确答案,基本都在猜,马克·斯特朗有一句台词甚至干脆地归纳为“可能就是因为听上去合适”。

好莱坞电影大量将反派角色的口音设定为英音,大致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映的经典电影《星球大战》,里面的反派角色达斯·维德,饰演者大卫·鲍罗斯是一名英国演员。《星球大战》上映时,国际格局仍然处于冷战期间,但美苏较量到这时候已经不再是势均力敌的状态了,尽管《星球大战》电影中仍然隐隐能够看出冷战局势的影响,但里面的反派并没有必要使用苏联口音,尤其是达斯·维德和其他角色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他讲苏联式英语也不合适。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好莱坞反派角色开始被英音,确切地说是“RP音”(接受口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支配。1989年的动画电影《小美人鱼》和1992年的动画电影《阿拉丁》中,尽管担任反派角色乌苏拉和贾法的演员帕特·卡洛儿、乔纳森·弗里曼都是美国人,但角色仍然说英国“普通话”,1994年《狮子王》中的反派角色刀疤直接起用英国演员杰瑞米·艾恩斯作为配音演员。这个设定跨过千禧年仍然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性改变,讲述东方故事的《功夫熊猫》中,2008年第一部的反派雪豹大龙配音演员是英国人伊恩·麦柯肖恩,2011年第二部反派孔雀沈王爷的配音演员是英国人“狗爹”加里·奥德曼。

好莱坞动画部分英音反派角色

动画片如此,真人出演的电影也是如此,比如《汉尼拔》中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汉尼拔,比如前述出演了捷豹电影那三位。再比如说美国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出演《沉睡魔咒》中的女主角兼反派角色玛琳菲森,给角色设计的也是要讲英国“普通话”。

大量英国演员受市场驱动赴美发展,鉴于许多英国演员都接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其中多数经过语音指导都可以说美式英语,比如出演《豪斯医生》的英国演员休·劳瑞,在电视剧中讲的就是美式英语,更年轻一代的英国演员更是如此。而美国演员选择为角色设计或是被安排使用英音的情况也不再少数。由此可见,让反派说英式英语是一种刻意的安排。

好莱坞电影中部分英音角色

这种刻意安排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大众的“刻板印象”。英音的大部分使用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英音也就有了某种“精英人设”,英音虽然和皇室口音存在细微的差别,但因为共性大于个性,也沾染了特权阶级和权欲的色彩。美国市场上最受大众欢迎的、最有群众基础的角色,仍然是那种用法措辞都不那么讲究的、说起来口腔肌肉更加放松的发音。反复在影视作品中强化这种主角与反派的对立,最终留下的就是英国恶人和美国好人的对立。

当然,在美国影视作品中充当恶人反派角色的口音不仅仅只有英式口音,东亚、中亚、非裔、意大利、俄罗斯口音等“非我族类”的口音也是常见的反派角色,而这些角色并非都像洛基那样可爱迷人,甚至能够随着故事的展开摆脱纯粹反派的身份。美国电影通过占据世界主流文化的支配位置获得了文化上的引导权,好莱坞通过口音和角色的分配潜移默化地强化着语言背景与群体刻板印象,它或许在近些年有所改善,但从未彻底改变。

新闻推荐

今天 我们用这种方式纪念他

【编者按】七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2年1月24日,希腊电影大师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在过马路时被一辆飞驰的摩托车撞倒在地,此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