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全国电影票房总数迈过600亿大关,但电影市场的红利期过去以后,增速放缓将不可避免 电影市场在阵痛中寻找提升空间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1-09 07:00 大字

东方IC供图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跨年夜,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78.97亿元,同比增长25.89%,占比超过六成;全国新增银幕9303块,总数达到60079块,位居世界首位,城市院线观影人数更达到17.16亿人次,同比增长5.93%。喜人的数字,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虽然票房总数迈过600亿大关,但不可忽视的是,与此同时,人均观影人次却在全球票房前十名中排名倒数第一,几乎只有北美的三分之一和韩国的四分之一。以这样的形势来说,中国电影市场的红利期过去以后,下沉基本停滞,增速放缓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随着视频网站等新兴观影模式的冲击,即使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空间基数仍在,但是在既有模式下,未来的提升空间已经明显不足。

电影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更新

在2018年的年度票房榜单中,前四名分别是《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我不是药神》和《西虹市首富》,在国产片的力压之下,横扫全球票房的大片《复仇者联盟3》只能屈居第五。除此之外,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则只有《毒液》《侏罗纪世界2》和年末上映的《海王》,相较往年数据显示,国产电影的占比及优势地位正在逐渐加强。

北京大学青年电影学者刘璐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不论是从类型的多样化还是国产电影的工业水平,亦或是对现实的表现和批判力度上来说,在本土市场上,国产电影能够有底气与好莱坞一较高下。可谓是多年来票房的增量变化之外,走向质变之路的显著标志。

除此之外,最令从业者感到振奋的是,新人导演一飞冲天:文牧野首执导筒即依靠《我不是药神》惊艳中国影坛;黄渤、刘若英继续“演而优则导”的传统,用《后来的我们》《一出好戏》相继交出亮眼答卷;韩延、饶晓志则通过《动物世界》《无名之辈》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据记者发现,新人导演层出之际,坏猴子影视、真乐道文化、北京文化等新兴电影企业身影频频浮现,互联网影视企业腾讯和阿里影业也频频发力,正在塑造着电影产业的新面貌。与青年导演崛起一样的是,新兴的影视公司也正在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后继力量。

行业观察者指出,常常沦为“中国特供”或“找中国演员打酱油”的中外合拍片,在2018年有了新的发展。在北美,中美合拍片《巨齿鲨》首周票房甚至达到了明星巨制《碟中谍6》的两倍。而腾讯影业作为好莱坞大片《毒液》的三大出品方之一,不但取得了可观收益,在即将上映的电影《大黄蜂》中,也将继续合作模式,在全球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均进行深度的参与。

在2019年即将上映的电影中,不但有私人家庭纪录片《四个春天》的亮相,也有国产新类型,科幻片《流浪地球》抢占档期,而关注少数民族群体生活的影片《阿拉姜色》《清水里的刀子》进入档期,更显示出多元观影层次的逐渐浮现。

中国电影已经“茁壮”到触及“天花板”了吗?

“其实早在前几年,中国电影票房就已经进入到了增长的极限区间,两个关键领域已然触顶。一个是今年高达500+的数字所代表的影片数量;而紧随其后,第二个跑不动了的,是大为饱和的院线产能。”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看来,中国电影票房急速增长的过程,也极为微妙地并肩于国内房地产的爆发。

据统计,2012~2017年国内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这些影院的建设基本“下沉”到了县镇级,而随着商业地产向三四线城市的渗透和下沉,影院数量、屏幕数量都已经膨胀到了顶点。随着“小镇影院”的高速扩充,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量份额难免被大幅稀释。

事实上,早在2017年,时任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就曾表示:中国的影视公司有14389家,数量之多,全球罕见。在这些影视公司中,上市公司仅有69家,盈利的公司不会超过200家,超过10000家公司自成立后没有运作过一部正规的作品。而与之相关的是,据去年年底举行的首届文娱大会统计,虽然2018年全年上映电影数量达到史上之最,全年共上线500部,但截至11月,年度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单银幕产出、单座收益、场均人次、场均收益等数据均创2014年以来最低值,平均上座率不足12.5%,已上映电影过七成票房不足1500万元。

“电影、电视剧、网剧、网络电影四大板块,全部加起来,不超过3000家公司就能满足全部市场,就算将这一数值翻一倍,影视行业内仍有一半的公司无作品发行。”据影投人马思遥观察,不管是监管层还是行业内都普遍认为:中国影视公司已经饱和,很多影视公司将被淘汰。

对此,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也曾指出:资本撤离市场将导致很多影视公司项目的融资出现困难,在未来的一两年时间里,可能会有几千家影视公司要倒闭。同时,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则表示:万达电影未来的发展就是要降低对单一内容的依赖性,以创造多点营收的局面。“蛋糕放在面前,也并不是谁都能吃到的。”在马思遥看来,监管部门想方设法促进市场发展,引导行业良性发展。经过大量影视从业者的奋斗和坚守,目前的市场规模,已经足够很多影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脚下的选择,正在成为电影从业者们去留存亡的未来所在。

专业化建设仍非一朝一夕

“其实影视行业相对而言是一个较为封闭的行业,并非外界所认为的低门槛行业。市场人才的供给一直是相对固定的,专业学校毕业的、剧组实践出来的、自学成才的。但由于电影市场前几年突然性的扩大,导致市场出现了很大的缺口。这个时候,非专业的人才和热钱一同涌入了。”与资深影视媒体人庞宏波的观点相映成趣的是于2018年的最后一天上映,并在2019年元旦档期陷入巨大舆论风暴的文艺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

在片方“一吻跨年”的宣传造势下,影片预售票房过亿,创造了国产文艺片预售票房的新纪录,首映日的票房更是突破了两亿元。然而从上映第二天开始,影片的票房和口碑都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排片量也从首映日的34%骤降到了第二天的13%、第三天的7%。影片的市场表现甚至连累了出品方华策影业,1月3日,华策的股票跌停,市值蒸发了20个亿。

“与600亿元票房相对的,是不断刷新下限的烂片,和艺术性、创造性的乏善可陈。2012年以来,中国电影的类型片和商业营销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除了《白日焰火》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之外,国产电影在世界A级电影节上几乎颗粒无收,艺术电影人才也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因此,毕赣的出现,让影坛仿佛看到了中国艺术电影的未来之光。”原本预算400万元的艺术电影,由于在金马“创投”环节大热而被追加到2000万元,而开机后由于超支严重,实际成本更达到5000万元。

根据电影记者马戎戎的评述,《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跳水”的惨剧,恰好是电影行业浮躁表象的一个剖面,一个只想完成个人表达的文艺青年,被资本“捧杀”后不得不承载超出他实际能力的欲望和期待。按照5000万元的成本计算,影片票房必须超过1.5亿元才能收回投资,这就导致营销团队不得不最大程度地拓展受众面。

“2019年新年夜,抱着看商业爱情片的心态看到了一部无法理解的艺术片。”在大多数被“精准营销”所误导的观众看来,预期和所看到的影片大相径庭,极大地影响了个人创作与市场收益之间的良性互动。惟能希望的是,《地球最后的夜晚》所代表的艺术片与资本、营销之间多方错位的“误解”可以作为前车之鉴,为中国影市开启更多的可能。

新闻推荐

第76届金球奖电视类奖项“群雄逐鹿”

新华社洛杉矶1月6日电第7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颁奖礼6日在洛杉矶举行,在电视类奖项评选中,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