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汗新作票房口碑双失利 《印度暴徒》会适合中国观众胃口吗?

南宁晚报 2018-12-31 06:25 大字

《印度暴徒》《来电狂响》《云南虫谷》

中国观众又见阿米尔·汗,只是这次“印度良心”光环不再。与大众已习惯的表现社会现实的印度影片不同,阿米尔·汗新作《印度暴徒》属于典型的宝莱坞大片,讲述了一群揭竿而起、反抗英殖民统治的“印度暴徒”的故事。纵然有新鲜的题材、不一样的视效体验、阿米尔·汗的保驾护航,但没有现实题材“护体”的《印度暴徒》在中国首日票房仅卖过1000万元门槛。

本报记者 韦玮

《来电狂响》

上映日期:12月29日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成了每个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从早上睁开眼到上个厕所都机不离手,甚至联络感情的聚会都变得沉默寡言。《来电狂响》作为一部爆笑贺岁片,不单单只是一个搞笑的故事,该片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人的真实生活,在每个人离不开的手机中都隐藏着一个秘密。

《来电狂响》的故事是三对男女加一个单身女性的朋友间聚会,因为大家都垂头看手机而疏于交流,于是有人提议把手机放在桌上,谁来信息大家一起看,故事就此展开。

《来电狂响》改编自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外国的成功作品本土化以后还能成功的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国情和语境大不相同。《来电狂响》的原版故事核心关心的就是手机和网络占据了人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之后,反而使得最亲密的人之间越发疏离,越发无法互相信任。这个核心主题的钱味儿不那么重,对于关系和情感更为看重。而且这个主题放在哪个国家,都有其普世价值,也是这个故事能翻拍西班牙版、日本版、法国版等各种版本的原因。

如果说缺陷的话,中间有些剧情还是过于戏剧化而非生活化,让人略感突兀。比如吴小江和韩笑互换手机以后,韩笑几次不让吴小江回复信息,之后马丁的信息持续进入,吴小江为了死扛还承认去了酒店,这段设计为了喜剧和戏剧效果有点背离生活逻辑。

《云南虫谷》

上映日期:12月29日

根据天下霸唱的《鬼吹灯之云南虫谷》改编的电影《云南虫谷》上周末上映,实时票房显示,该片居于单日票房日冠的位置,但电影口碑却不那么尽如人意。豆瓣上,《云南虫谷》的观众评分不高,只有3.6分。猫眼上,《云南虫谷》评分仅为5.6分,比同期的《来电狂响》的9.0分和《印度暴徒》的8.2分都要低了不少。

作为“盗墓”题材的经典IP,《鬼吹灯》系列原著本身给读者制造的巨大吸引力,就在于那些悬念丛生、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云南虫谷》这部电影从很早之前开始拍摄的时候就进行宣传,影片特效多么的好,武打戏多么震撼,在还原度上更是前所未有的高,很多网友看了预告片之后,第一印象确实很不错。但电影版的《云南虫谷》的逻辑又出奇的简单粗暴,甚至和闯关游戏一般,大部分的时间,这部电影都在展现一群人打怪升级的故事。整部电影的剧情看下来就是一个探险闯关游戏,还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明明影片的标题是《云南虫谷》,除了主角从外面“借”来的火虫以外,整个冒险的场地中就没有出现任何的虫类怪兽。

另外,不论是《鬼吹灯》还是《盗墓笔记》最大的卖点之一都是“摸金兄弟”的CP组合,而在《云南虫谷》之中,你看不到哪怕一点点的人物羁绊。

《印度暴徒》

上映日期:12月28日

从去年大热的《摔跤吧!爸爸》到今年的《神秘巨星》《起跑线》《厕所英雄》《印度合伙人》,中国院线所能看到的印度引进片在题材上的套路已经有些“千片一面”,即基于本土国情社会现实话题的锐利和无法复制。此次《印度暴徒》是个颠覆,有时候颠覆也意味着高风险。阿米尔·汗曾凭借《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取得票房神话,这次却在印度遭遇了滑铁卢。

制作成本高达3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9亿元)的《印度暴徒》于11月8日登陆印度院线,在公映日当天取得了超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000万元)的票房成绩,打破了印度影史公映日和单日票房纪录。但开局的好成绩并没有维持太久,较为负面的观众口碑评价源源不断,目前影片在印度本土只取得约1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票房成绩,IMDb评分仅3.5分,成为阿米尔·汗近十年口碑最低影片。

究其原因,《印度暴徒》最明显的缺陷要数剧本不够上乘,人物情感不够饱满。自《三傻大闹宝莱坞》以来,阿米尔·汗几乎是次次刷新印度影史票房纪录,其以往作品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剧本、故事、人物足够动人。《印度暴徒》的动作场面、视效均足够有排场,可惜印度本土早已有《巴霍巴利王》系列的“珠玉在前”。

影片在中国内地市场战况如何还需观察,但影片的本土表现着实差强人意,口碑低迷的同时,票房亦是一路暴跌。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暴徒》已超过了2017年由萨尔曼·汗主演的《黎明前的拉达克》,成为十年来票房亏损最严重的印度电影之一。印度院线因影片票房惨败受重创,联合要求代理分销商退款。

出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背水一战”的《印度暴徒》中国内地院线版本由阿米尔·汗根据中国观众的喜好而亲手操刀,剪辑了一个更符合中国观众观影习惯的版本,最终影片时长为141分钟,比印度版的164分钟减少23分钟,该做法如同此前登陆内地院线的《摔跤吧!爸爸》。

新闻推荐

纪录片的夏天还没到 但不遥远了

2016年,《我们诞生在中国》在国内院线拿下6651万元票房,是当年纪录片票房冠军;2017年,《二十二》以300万成本斩获1.7亿票房,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