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城”到红旗电影院
[摘要]亲历
上世纪50年代末,父亲奉调从上海永裕隆公司来到新建的青岛分行(河南路24号,湖北路口,现改建为水饺店)工作,主要从事土产进出口贸易业务。那时,还是孩提的我,经常在寒暑假去父亲公司玩耍,而斜对面就是金城电影院(湖北路27号)。我酷爱电影,虽然那里上演的都是些外国原版片,根本就听不懂,但我也能大体知晓剧情,同时对异国风情有大开眼界之感,于是便成了这里的常客。这是个小型影院,共两层,有497个座位,楼下413个、楼上84个。建筑结构虽属一般,但内部装饰却精致雅静。
据说,之前这里是美国人的汽车库,1923年有位美国商人把它改为“太平洋影戏院”经营,观众主要是外国人,上映的都是原版外国电影。后来转让给了一位叫徐博德(曾在安徽路第六公园开设过牙科诊所)的德国牙医经营,改名为“金城电影院”。后又转给美国人李巴果夫继续经营,依旧叫金城电影院,还是主要放映外国原版影片。 1941年“二战”爆发后,占领青岛的日寇当局将李巴果夫逮捕入狱,不久就在狱中死亡,妻子无奈回国。于是金城电影院就被日寇强占,改名“大洋剧场”,放映影片以日本电影为主。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就由中国人赵鸿道与美国人兹美满合伙经营,仍叫金城电影院。李巴果夫的遗孀闻讯,便于半年后回到青岛,诉诸法院要夺回影院的产权,兹美满迫于压力自动弃权。后因原告经济窘迫无法继续诉讼,只好撤诉回国。于是,金城电影院的产权即归赵鸿道所有并继续经营,直到解放后的1955年5月由人民政府正式接管。临近解放的这些年,依然是以放映外国影片为主,尤以美国电影居多,其中有《劳莱与哈泰》(喜剧片)、《泰山》(多集惊险片)和《出水芙蓉》(爱情片)等,也有英国片、国产片、甚至苏联片。金城电影院在青岛首次上映了第一部苏联电影《黑海舰队》很受欢迎,于是中国电影院、青岛影剧院也随之放映。此后,金城则上映了不少苏联电影,如《战后晚上六点钟》《日俄海战》《宝石花》《宝盒仙留》等等。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金城电影院继续放映外国影片,并且都经过人民政府的审查,半年后,又逐渐引进苏联电影。但绝大多数是未翻译的原版片,有中文字幕的极少,他们为了吸引观众,就自行翻译编写字幕,用幻灯打出。票价为旧币2000元(即新币2角)。他们还从香港引进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电影《生死恨》,这是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由费穆导演,虽然拷贝较旧,但非常吸引观众,票价经批准临时为2500元(2角5分)。
令我印象格外深刻的是,金城电影院于1957年在青岛独此一家放映1937年上海拍摄的《马路天使》(赵丹、周璇主演)和《十字街头》(赵丹、白杨主演),当时青岛的观众趋之若鹜前去观看,我也有幸一饱眼福,总算亲眼看到这几位仰慕已久的大明星当年的精彩表演,尤其是《马路天使》中的插曲《天涯歌女》和 《四季歌》,能够聆听到周璇的金嗓子,一时间,这些老歌顿时在青岛广为流行,传唱不已,那简直是欣喜若狂。这是老“金城”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1960年至1963年,金城电影院因拆迁来到老西镇,在两处分别放映。专映甲级电影是在东平路62号用流动机放映,而专映乙级电影的是在濮县路2号用固定座机放映。1963年下半年,撤销濮县路放映点,从此金城电影院就是固定在东平路62号了。不过,那时影院的条件非常简陋,虽经数次维修与扩建,观众席也只有楼下,共463个座席。除放映室外,仅有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办公室,还有一个观众休息室和仅能容纳一人的售票室。不久,影院斜对过云南路一个比较大型的煤店,大概是因太污染环境而被拆除,当时传言要在此处建造一座大影院,以补充西镇的这一缺憾。然而人们望眼欲穿地翘首企盼,煤店的废墟虽一直空着,但总是没有下文,令人大失所望。 1971年,金城电影院经过再次大修和扩建,有座席650个,这才算是个初具规模的小型电影院。1966年盛夏“破四旧”,改名红旗电影院。
新闻推荐
皮克斯知名动画系列9年后再出续集,新京报独家解析新预告新角色新主创《玩具总动员4》结局“可以写入史册”
老角色“巴斯光年”。老角色“牛仔伍迪”。新角色“叉子先生”。新角色“兔哥和新角色“达鸭”。1995年上映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