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对是今年最高能的电影放映
BISFF·2018
第二届北京国际短片联展
“回响”单元
本次北京国际短片联展“回响”单元精选布林顿收藏中最精彩的三十余部影片(包括首次发现的梅里埃作品《三头女人》和《神奇的玫瑰树》的修复版本)。
布林顿收藏影像集以如此大的体量,如此完整的面貌公开与观众见面,在美国之外尚属首次。
届时还将邀请知名音乐人杨海崧为放映进行现场配乐。
活动时间
9月16日 15:30-17:30
活动地点
中国电影资料馆(文慧园路3号)
回响单元展映影片
《金甲虫》Golden Beetle (1907)
每年1月,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如期而至,城市对电影的狂热升温了阴郁的冬日。来自美国的纪录片《拯救布林顿》也于2018年伊始,在这座迷影海港完成了世界首映。
相比较“拯救”这样的英雄主义形容,这部影片真正指涉的是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坚守。
纪录片的主人公迈克尔·萨赫斯,这位家族世代生活在爱荷华州华盛顿镇的普通中学历史老师,一直以来都坚持着珍视并保留旧物的习惯,1981年,他买下一个谷仓,偶然之间打开地下室门板时,大量标记着【布林顿“垃圾”】的木箱映入眼帘。
【布林顿“垃圾”】的发现由此揭开了百年之前,一段发生在美国中部平原鲜为人知的电影史。
威廉·富兰克林·布林顿本人
布林顿夫妇在graham剧院(站在中间放映机旁边)
布林顿是谁?威廉·富兰克林·布林顿(昵称弗兰克),19世纪末爱荷华州收入最高的娱乐业人士。从小喜欢科学技术、对新兴事物保持好奇与探索热情的他,顺应美国当时电影娱乐兴起的潮流,于1897年和妻子茵迪雅娜将华盛顿镇上的歌剧院 Graham Opera House 改建并经营成了一座大受欢迎的电影院,这座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院至今仍在营业。
当时的电影院好比梦幻空间,只要一个铜板,任何普通的美国人都能走进黑暗之中,享受影像带来的身心愉悦。弗兰克为此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花大价钱从法国发行商处购得电影胶片,并与幻灯片、古董陈列和现场表演进行组合,给当时的观众开启了前所未有的观影之旅。
布林顿公司账本
弗兰克的脚步不止停留在华盛顿镇,从北到南,从明尼苏达到德克萨斯,弗兰克的巡演剧团一路播放了数以百计的早期电影,甚至邀请了随团音乐家为影片进行配乐创作。影像的魅力传播,让途经地区的社会各阶层都有机会一睹电影世界里的异域风采,布林顿剧团一时风头无二,所到之处都大获成功。
然而在1919年,弗兰克的突然去世让妻子茵迪雅娜深受打击,再也无心经营生意。随着50年代初,她的离世,整个布林顿收藏都被锁进了爱荷华州一个偏僻的地下室,就此不见天日。
回响单元展映影片
《美妙的火焰》Wonderful Flames(1907)
迈克尔·萨赫斯偶然打开地下室的那天,没有想到自己意外促成了电影界一个重大艺术回归。他挽救并保护的130多部早期胶片电影,包括了来自电影先驱们卢米埃尔兄弟、托马斯·爱迪生、西格蒙特·鲁宾、乔治·梅里埃、塞冈多·德·乔蒙的多部作品,以及百代电影公司出品的其他影像资料。其中不少影片保留了当年精致的手工上色,放映效果令人惊叹。
布林顿收藏里,最引人注目的发现莫过于两部此前已经被认定失传的戏剧电影之父、有“电影魔术师”之称的乔治·梅里埃的作品——《三头女人》(1901)和《神奇的玫瑰树》(1904),这两部短片作品充分展示了梅里埃作为奇迹大师的非凡狂想和特效创举。
放映目录和文件
从1981年发现布林顿收藏那天开始,迈克尔·萨赫斯三十年间都在细心守护这些装载着百余部电影、数百张幻灯片、节目单、放映海报、票根、传单、账册和早期的手摇式放映机的珍贵宝箱。期间,他不断联系电影学家、博物馆、研究机构、策展人,希望能让这些宝物有一天重回大银幕。
经过多年的奔走与努力,部分收藏最终由美国电影学会接手。迈克尔·萨赫斯也于2014年将全部收藏捐赠给了爱荷华大学图书馆特殊收藏部来归档和修复。
其中,《神奇的玫瑰树》经由2K数字修复后,在2017年10月举行的波代诺内无声电影节进行了全球首映,其他藏品也在爱荷华大学图书馆进行过展出。
这些安静躺在地下室的影像宝藏和大师作品,在数十年的蛰伏与被遗忘之后,终于回归公众视野,引发感慨万千。
放映机和探照灯
迈克尔·萨赫斯和弗兰克·布林顿,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同一片土地的梦想家,他们赤子之心打破时空的相连,让这些影像珍宝得以接力流传。电影百年,创作者、剧团主理人、收藏家、配乐师、观众......不同角色参与的创造与传播,守护与欣赏,经过时光的“酵母”,都使得这些影像更加夺目动人。
如此载入史册的惊人发现,终于,第一次走出美国本土,即将在中国开启它的首次海外展映。
回响单元展映影片
《奇妙的镜子》The Enchanted Glasses
北京国际短片联展(BISFF)“回响”单元此次精选了布林顿收藏中最精彩的三十余部影片(包括首次发现的梅里埃作品《三头女人》和《神奇的玫瑰树》)于9月16日下午15:30-17:30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进行特别放映。
此外,现场还邀请到知名音乐人,摇滚诗人杨海崧为布林顿影像集做现场配乐。摇滚乐与无声片,默契又独立的双重叙事空间将在此次展映现场联动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碰撞,你来我往间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也将会滋生跨界之奇妙。
海外的首次亮相、大师的失传重现、影像先驱的探索创造、诗意摇滚的延伸燃烧,这样难得一见不负秋天的放映,带给我们的体验,应该和三十多年前迈克尔·萨赫斯先生打开宝藏之门那天一样惊喜吧。
配乐音乐人
Photo by Nevin Domer
音乐人杨海崧
1973年生于江苏。音乐制作人,诗人,兵马司唱片 CEO,分享障碍唱片主理人。
1996年在南京组建乐队“西”,1997年组建P.K.14乐队,并于1999年移师北京。杨海崧是PK14乐队的主唱和歌词作者,同时他还与孙霞组建了“亲爱的艾洛伊丝”乐队,和Zaza组建了After Argument乐队,同时运作着一个名叫 Blonde Eskimos 的实验音乐项目。杨海崧作为制作人还制作了很多摇滚乐及民谣专辑。
杨海崧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曾独立出版诗集《半衰期》以及小说集《现在让我们赞美富人》,2015年杨海崧与谢玉岗合作出版了专辑《晚霞子》,在该唱片中他朗诵了自己的诗作。2017年译作音乐鬼才Nick Cave的诗歌灵感集《呕吐袋之歌》。
2018年6月,在Sound Of Silence沉默之声--中国无声电影配乐展映中,为孙瑜导演的默片《野玫瑰》做现场配乐。
P.K.14 live in New York
photo by Tim Franco
杨海崧作为音乐人,坚持用母语以诗歌般的形式抒发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追求,在歌曲创作的同时,探索写作、译作的跨界尝试,词以达意的丰富情绪中,一脉流动着P.K.14的反叛与诗意。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当代著名音乐人杨海崧为布林顿收藏影像集做现场配乐。在有声片主导的当下,我们尝试用声音去探寻默片容量的允纳,旨在对影像艺术概念的重新理解以及拓展,探索影像与声音多元跨界的全新可能。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碰撞,默片放映搭载器乐演奏,旋律关于影像直接的、转折的贴合起伏,即发伸展,更感性和强烈调动观众多重的官能体验。
9月16号,让我们一起重回二十年代默片声影流动的美妙现场。
今日福利 |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与我们聊聊你所了解的梅里爱、看过的修复作品或默片配乐均可(记得加上tag#福利#哟),我们将挑选5位朋友送出每人一枚国际短片联展“回响”单元布林顿收藏展入场券。
推荐 |“幕味儿”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程凯YMG记者郭超)暑期档刚刚结束,开学季后电影大盘迅速变冷,新上映的几部影片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