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上映票房近亿元,故事构建人与狼的最初相逢;新京报专访电影主创解析幕后花絮《阿尔法·狼伴归途》 一只“演员”的诞生
拍摄“恐龙公园”的真实自然风貌挑战很大。 影片的画面极具油画质感。
《阿尔法·狼伴归途》66分
观影时间:9月12日
观影地点:百老汇影城国瑞城店
观影人数:15人
暑期档落幕,内地影市又迎来新一轮影片“混战”。上周五,一部表现“人狼情深”的家庭冒险片《阿尔法·狼伴归途》(后简称《阿尔法》)登陆内地院线,在几部新片中排片占比、上座率、票房收入都是最高的,至截稿前,投资5100万美元的这部影片已在全球获得了6000万美元的票房,勉强收回成本。而在国内影市则取得了8000万票房,目前看来破亿几乎是囊中之物。口碑方面,IMDb7.0分,烂番茄新鲜度82%,在国内豆瓣平台上,该片也获得了6.5分中规中矩的成绩。
故事
史前世界,手法平实
《阿尔法》由曾制作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Studio8出品,由艾尔伯特·休斯执导,他曾导演过《来自地狱》、《艾利之书》等热门作品,这也是休斯第一次独立执导的电影,以前他的电影都是和双胞胎弟弟艾伦·休斯合作的。《阿尔法》用96分钟的片长讲述了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群居在一起艰难度日,除了极端环境外还要面对各种凶禽猛兽的袭击。一次外出狩猎的过程中,男主人公科达因牦牛的攻击而坠落山崖,后又遭遇狼群围攻,命悬一线间他打伤了其中一头狼,但不忍狼死去将之救活,后来人与狼从虎视眈眈的敌对发展为并肩作战的亲密伙伴,科达将狼取名为“阿尔法”(有第一个、最初之意)。影片故事线极其简单,没有知名大咖,也没有波折剧情,用极其平实的手法讲述关于亲情、友情和自我成长的故事。
类型
讲述“第一只狗”起源
虽说对于“狗的起源”说法一直不确定,例如达尔文进化论就曾经认为狗的祖先不止一个物种,普遍认为最早是由狼、豺和鬓狗杂交逐渐变异而成;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狗是在15000多年前,人类圈养和驯化东南亚狼而慢慢进化而来。不过电影也没有纠结于这两种说法,简化了起源,更注重于人与狼的相处过程。影片并不是讨论狗如何进化的科教片,而是一部在绝境下人与动物建立友谊的冒险题材片,着重在科达与阿尔法狼的关系递进上。其中,休斯也加入了不少二者踏上历险之路的细节,例如逐渐靠近的深夜同眠、同行时互相关照、洞窟中和猛兽勇斗、旷野中合作打猎,以及科达坠入寒冰之下,阿尔法施救等。制片人安德鲁·罗纳就认为电影保持对娱乐和惊悚的兼容,给观众冒险的紧张感,同时又让他们有所思考。
取景
横跨多国,挑战自然
为打造出一个真实、令人信服、让观众有代入感的史前冰河时代,《阿尔法》剧组横跨美国、加拿大、冰岛实地取景,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恐龙公园”进行拍摄。由于现有的条件很难再复刻两万年前的地球地貌,于是剧组就在温哥华外景场地再创了一个冰川时代。休斯表示,尽管有搭景,但选取最适合的光线和地貌来呈现想要的效果成为拍摄中的一大难点,“这个过程中你一定要学会和自然相处,天气是最奇妙的挑战,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坏天气带来的影响,还要争分夺秒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在正确的时间里找到最完美的角度。”主演麦菲印象最深的则是恐龙公园的拍摄经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大开眼界,我相信也会让观众们震惊。当我们用无人机纵览全景,你甚至可以想象出史前动物们在此走过的场景。”
【狼与狗】
“狼演员”爱上拍电影
影视作品表现人与狼关系的影片不在少数,不论是《与狼共舞》还是《狼图腾》,都包含了对人与狼情感的探讨和思索。拍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片中狼这个主角由什么动物扮演,该如何引导它们“飙演技”。《阿尔法》中的狼实际上是长得很像狼的一种狗——杰克斯洛伐克狼犬,它的名字叫恰克,这类犬非常优秀,连续奔跑100公里都不会累。休斯表示,恰克是全剧组的明星,几乎所有人都想和它待在一起,让这只“演员”变得很有自信也越发成熟,剧组用了半年的时间找到、雇佣并训练了它。罗纳则认为,“对我个人来说,有点像是见证一个年轻演员的成长。刚开始的几场戏,可以看出来它非常紧张激动,对一切不知所措,我们需要确保现场非常安静,也不能有食物,我们甚至不得不准备了一个屏风把它和剧组隔离开,以确保它能够专注。而现在,当它来到现场时就已经准备好了。事实上,它现在还挺喜欢和期待拍摄的。”麦菲则和恰克一起接受训练,慢慢磨合出了相处的方法,“对恰克你一定要尊重它的领地意识,还要保持安静,它其实是位很平和的演员。”
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剧组特别请来专家创造了一套史前语言,“有一个叫做梭鲁特的部落(欧洲旧石器时代前期文化,因遗址在法国小村梭鲁特而得名),我们基于这个部落的语言进行了语言学研究,这个语言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基于科学研究来进行的虚构。”
■对话主创
新京报:整部电影几乎和大自然完全贴切在一起,你要经历很多极端的气候、艰难的自然环境,对这次拍摄应该有很不一样的感受吧?
科迪·斯密特-麦菲(主演):拍摄差不多是对人类生理的一次很大的挑战,也可能是因为我和别人比,每天都需要实地拍摄。老实说,这是这个故事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之前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关于现代的故事,我一直很想拍一个这种有仪式感的、回归自然的作品,所以拍摄对我来说确实艰难,但也非常公平。
新京报:片中你饰演科达的父亲Tau,如何理解这个角色?拍摄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约翰内斯·豪克尔·约翰内森(主演):“成为父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这也正好和Tau在故事中的形象相呼应。如果把Tau一层层剖析看,他最本质的就是一个父亲,这正是我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定位,也是我和Tau之间的最大共性。至于拍摄,如果是在摄影棚拍摄,你会感到一切皆可控,你可以做一切你想做的事。但在大自然实景中,你需要面对各种意外的挑战,甚至不能做原本想做的事情,不过也有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结果。
新京报:聚焦于自然情景的电影在制作方面需要大量的研究和技术支持,影片呈现出的风景也非常别致,是如何打造构建的?
安德鲁·罗纳(制片人):我一直认为电影是技术和现实的完美结合,不得不承认,没有科技支持不可能完成这部电影,若没有自然环境也是亦然。从电影制片人角度来说这是一次巅峰的结合,视觉特效自然得让你难以察觉,而自然场景也可能让你惊叹到说这肯定是特效,达到这一点就是特效和现实的完美结合,真的让我觉得很了不起。
采写/新京报记者周慧晓婉
新闻推荐
这些新一代观众对于电影产品的需求,也促使电影生产者们不断反思和变革。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电影暑期档,全国电影市场总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