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远行归来,仍有赤子之心

潍坊晚报 2018-09-08 09:47 大字

————观《心灵捕手》有感

□朱蕾

1997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心灵捕手》是一部经典的心理学题材电影,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作品。它很像繁复冗长的生活本身,需要观众从电影略显嘈杂混乱的细节中去捕捉——生活的要义。

上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蓝勃发现了教学楼清洁工威尔的数学天赋,并找到好朋友心理学教授桑恩一起帮助他。自小遭遇家庭不幸的威尔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与桑恩由最初的对峙转化成相互启发,各自找到了人生意义。

影片没有刻意表现“问题少年”被发掘数学天赋后走上了“开挂”的人生,而是用大量平淡无奇、脏话连篇的生活细节,塑造了一个等待被解救的灵魂。影片也没有刻意凸显教师的伟大,尽管教授蓝勃不遗余力地帮助威尔学习数学,寻求心理解脱,他所做的一切似乎是顺理成章。同样,电影也没有着力刻画一位无所不能的心理学教授,而是通过镜头贬斥了那些炫技式的心理治疗技巧,让心理学教授桑恩带着丧妻之痛满身伤痕地走进观众的视线。

也许,这样做在现实治疗中是不负责任的,但是在电影的艺术表达上有特别优势,它让我想起了精神分析家、心理治疗师李孟潮说过的话:“高速高效是一件危险而悲哀的事情。做心理治疗的双方,都需要有耐心地享受时光,等待结果的浮现。无论成败,坦然接受,如同两个垂钓溪边的老者。”

心理咨询是一个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对来访者心理状况进行高度抽象概括分析的过程,尽管这一过程往往平淡无奇却艰难曲折,双方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一旦找到契合点便能产生直击心灵的巨大力量。

正是这些“不刻意”,把三个主要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蓝勃不想浪费威尔的天分,把自己的专业理想强加于威尔,威尔傲视一切却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桑恩帮助威尔“成为他自己”同时也救赎了自己。

两个小时的电影,一半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桀骜不驯的躁动青春,但它并不是“真正的生活”,另一半是桑恩与威尔的心灵博弈,温润、智慧的桑恩以自己的爱情经历为出发点,慢慢地让威尔从高度戒备的自我完美幻想中松懈下来,并“捕捉”到了威尔无处安放的心灵——极端自负外表下的深深自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追求什么。

谁也不是谁的高高在上的心灵救世主,生活就像鞋里总是有倒不出来的沙子,磨得血肉模糊还不能停下来,谁不是伤痕累累负重前行呢?在路途不顺之时,人总会追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生活都会一直推着人往前走,却从来不会告诉你答案。如果没有真切踏实地活过,感受过人生的痛苦、喜悦、悲伤、聚散,也很难领会人在命途的惊涛骇浪中应当如何自处才能不迷失自我。

桑恩告诉威尔“这不是你的错”,家庭不幸、放荡不羁、漂泊无依、渴望成功……一切委屈苦难终于得到释放,威尔小孩子似地哭起来,代表这场“心灵之旅”的所有乘客。

我们应当感谢生命中这样可遇不可求的“心灵导师”,“你已经拥有百万奖券,却窝囊地不敢兑现”,请多一些勇气,发现自己,成为你自己。

愿你远行万里,归来时仍有彼时赤子之心。

新闻推荐

13岁少年“飙无人机”飙进国家队即将参加世界大赛

13岁的夏恒接触这项运动仅仅两个月时间,就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无人机国家队。无人机起飞宛如“跳水”。伴随马达的轰鸣声,迅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