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人心莫成“道学冬烘”

安徽日报 2018-09-07 11:22 大字

■ 刘振

最近,网络上兴起一股对影视作品、经典文学进行“三观审查”的风气。一些自认“三观正确、道德高尚”的键盘侠,对那些曾经令人耳目一新、感动不已的虚构人物展开了“道德批判”。在他们看来,一部作品的故事好不好看、人物真不真实、人性深不深刻都可以不论,但一旦违背了“正确”的道德伦理,便该被打倒在地。

那些勇于追求个性自由和真正爱情的人物都成了“三观不正”的反面典型:《泰坦尼克号》里,露丝抛弃未婚夫和穷小子私奔;《流星花园》里,杉菜脚踏两只船;《甜蜜蜜》里,男主角已有婚约却爱上别人。甚至一些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也 “躺着中枪”:安娜·卡列尼娜“不守妇道”;《局外人》中的默索尔连母亲去世都无动于衷,违背人伦;更别说《包法利夫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了,简直就是“诲淫诲盗”。

据说人类文明是不断进步的,一方面制定规范以维护公共秩序,另一方面提倡人性解放与自由。可以说,个人与社会、爱情与背叛、自由与规范之间的矛盾永远存在,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很多经典作品正是从人的多样性、异质性出发,探究人存在的各种可能,追问人的本性与内在价值,探讨人与社会矛盾的根源所在。福楼拜对包法利夫人不是道德批判而是寄予理解同情;加缪笔下的人物看似悖逆现实伦理,却折射了现代人的内在困境。文学中的此类经典人物比比皆是,他们之所以触动读者内心,并不因其是世俗道德的典范,恰恰相反,作为世俗道德的叛逆者,他们更具丰富性与多义性,其复杂微妙更能深入人性幽微之处。文学从传统走到现代,参与社会思潮,影响社会人心,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种对人的新发现、新认知。

但现在,这些真诚而深入的探索、对人的存在的重新思考,被放在“三观戒尺”下粗暴评判、统统“反转”。当然,人性解放的理论在现实中可能带来自由泛滥、娱乐至上,但对自由的真诚追求与未经思考的廉价放任绝不是一回事。恰在这一点上,那些手握“三观戒尺”的人,只看其表而无法深入内里,就不由分说横扫一大片,似乎文艺无比纯洁才叫“三观正确”。其实,只有所谓的三观不合,没有绝对的三观不正,文艺作品的好处正是让人们发现不一样的生活,拓展自己的生命感受。如果用所谓的“三观正确”去剪裁每一部作品,一旦遇到与己不同的观念就大加讨伐,那么亲近文学的意义在哪里,又怎么去探索广阔的世界与复杂的人心?如果都像卫道士一样严格遵守礼法,文艺恐怕早不是百花齐放而是兀自凋零了。

文艺要引导人心,但这种引导绝不是肤浅的说教和单薄的套路,而是首先要认识人心,以文艺的独特方式提出问题,在对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描述中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这种引导也不是试图“大一统”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而是持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在尊重真实的基础上理解每个人的生存困境,引导人去思考、选择,而不是以既定的道德观来抹杀一切异见。

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也是在文艺创作上早已解决的问题。美学家朱光潜谈到“文艺病”种种,其中之一便是“道学冬烘”,“以狭义的道德观点来看作品中的人物情境”“从道德的观点看,他们的义气原可钦敬;从艺术的观点看,他们的头脑和《太上感应篇》诸书作者一样有些道学冬烘气”。遗憾的是,时代虽新,这股“道学冬烘气”并未断绝,反而还魂。他们以“三观正确”自居,却不知自己并未真正“精神成人”。引导人心岂能靠简单批判,那些现代 “道学家”“冬烘先生”可以休矣!

新闻推荐

宁波一待拆迁房起火幸无人员伤亡 隔壁千年古刹七塔寺无恙

9月5日上午,宁波鄞州区百丈东路七塔寺围墙外的待拆迁房着火,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七塔寺建筑没有受到影响。澎湃新闻(www.th...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