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莱坞热”, 可以降降温了

合肥晚报 2018-07-29 01:01 大字

曾经的印度电影也是满满的套路,命运不佳的情侣,历尽艰辛与坎坷,最终过上了幸福生活,再加上无所不在的歌舞,终是让人疲惫了。而作为宝莱坞新一代的代表人物,阿米尔·汗们成功地破解了无与伦比强大的“宝莱坞方程式”,他们的电影总是在想象,在提问,在寻求解答,它们深度介入社会现实,又绝不一脸刻板,它们好看,好玩,好用心。

世人爱跟风,当某一种模式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那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各路“蹭热点”之作便会鱼贯而出。

2017年的票房传奇由阿米尔·汗创造。不被看好的《摔跤吧!爸爸》在与好莱坞巨制的票房摔跤中获得了奇迹般的胜利,它并不完美,也绝非“神作”,没有特效,也不去为了3D而3D,却踏踏实实地告诉世人,讲好故事才是一部电影的本分。

但思考的速度总是赶不上行动的效率。一个父亲隐忍了千言万语的忧伤背影尚未远去,一大波印度电影已在路上或是欣然上映。

《大篷车》的歌舞青春远去半个世纪后,宝莱坞的热浪卷土重来。

2018年,自带无敌颜值和动人故事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率先登陆院线,而其视作票房保证的“热点”却仍是阿米尔·汗,他在电影海报上说,“它应该永不下映,我至少还要再看十遍。”

那么这部并非阿米尔·汗担纲、却被他喜爱的电影,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和母亲走失的小女孩,遇到了善良正直的暖萌大叔,他要送她回家。但女孩不能说话,又和母亲失散在国境线。这就意味着,一大波障碍已在无形中生成。“小萝莉”和“猴神大叔”在一路相伴的日子里渐渐发现,同样有血有肉的两个人之间,竟然相隔着宗教、民族、生活习惯的重重障碍。而一道道僵硬而顽固的“路障”,让“回家”这件小事变得惊天地泣鬼神。

纯真质朴的泥土气息中,歌舞依然,叙事传统,并未像阿米尔·汗一样下意识做出“改良”,如缩短歌舞时间、使情节更紧凑等,好在表演出色、故事本身的内涵丰厚,所以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观看仍然令人愉悦,且难以忘记。

紧随其后的《起跑线》,则以黑色幽默的笔法演绎了一个并非荒诞的故事。家有小女初长成,正值学龄前的欢乐时光,年轻的父母为了将她送入“最好幼儿园”已然忙得焦头烂额:试图跻身上流社会、试图托关系走后门、试图获得神明保佑,甚至不惜假扮穷人,就为了赢得一个“贫困生”名额。如此苦心孤诣,却是为“没有从怀孕时开始做准备”付出的代价。

电影中的女孩最终在贫民区收获了人之初的最优质教育,孩子与成年人以真善美相互治愈,而现实中的父母仍在为孩子的“起跑线”而马不停蹄奔波。好的电影,总能够突破文化的差异引发长久的共鸣,未必能够解决问题,但至少直面了生活中的真实。

但乘势而来的《巴霍巴利王2:终结》,已然在考验异国观众的耐性了。过于本土化的故事、无休无止的歌舞和新鲜感缺失的奇幻,让漫长三小时的观影成了一场煎熬。满屏肌肉和隆隆吼声未能将注意力激活,反倒成了催眠神器。

市场深感疲惫,但资本不管不顾。带着“味道”的《厕所英雄》不期而至。毕竟,谁都想复制《摔跤吧!爸爸》的票房传奇,而《厕所英雄》仅凭题材便具备出奇制胜的可能性。

如厕,一个难以启齿而又无可回避的话题,掀起了一场关乎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革命”,并发展成为现代文明与落后习俗之间的“战争”。这件“上不了台面”的事,竟然催生了愿意牺牲个人幸福来换取公众更好生活状况的“英雄”,到底还是点燃了异国观众的好奇心,忍受着隐约存在的“味道”,而愿闻其详。

它确实足够详尽。一部电影,拍出了电视剧的容量。如恰逢“剧荒”,可以一周的时间轻松观赏,它几乎就是按照生活的节奏来演进,也并没有什么烧脑的悬疑,一切平铺直叙,缓慢发展,虽然文化与习俗不同,但屏幕内外的饮食起居仿佛可以呼应,于是故事中人的切身烦恼,观者便更容易感同身受。

作为一部“长篇”电影,它大概包含了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真爱至上。因为父亲的种种愚昧要求而只能娶牛为妻的大龄男青年凯沙夫,遇见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姑娘贾娅,经营自行车店的凯沙夫以诚意化解了误会,赢得了贾娅的芳心和其家庭的尊重,两人携手克服了来自凯沙夫父亲的种种障碍,如愿成婚,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二个故事,是不可思议。太阳照常升起,但凯沙夫和贾娅的幸福戛然而止。天亮前,“尿壶妇女会”的姐妹们在窗外呼唤贾娅一同去野外“方便”。贾娅才知道,原来凯沙夫家里乃至全村都是没有厕所的,因为以父亲为代表的传统势力认为那是对神明不敬。观众才知道,在现代社会里,还有这样愚昧的习俗。

第三个故事,是三十六计。为了解决如厕难题,丈夫凯沙夫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系列“权宜之计”:蹭别人厕所、蹭火车厕所,甚至铤而走险偷公共厕所,因为盗窃罪而锒铛入狱,依然没能撼动父亲的观念,而妻子的态度更坚决:没有厕所,就离婚。

第四个故事,是乘风破浪。贾娅拒绝“权宜之计”,凯沙夫毅然在家中建造了厕所却被以父亲为首的人们砸掉。传统观念如铜墙铁壁,想要一间厕所难如登天。凯沙夫走上了为捍卫如厕权而斗争的道路,这是一场媒体、行政与公众的博弈,落后习俗的势力之强大与顽固超乎想象,而公共管理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暗战也浮出水面,凯沙夫与贾娅选择破釜沉舟,以牺牲自己的幸福来唤回世人对厕所问题的关注,而最终,当感同身受不能如厕的痛苦,那些顽固派的执著不堪一击。

不成问题的问题,成了幸福的杀手,也给了一部电影灵感来源。

《三傻大闹宝莱坞》反思教育体制、《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抨击迂腐的虔诚,而《摔跤吧!爸爸》则直指性别歧视。与它们相比,《厕所英雄》提出的问题看起来并不深刻。它挑战的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视线集中在印度女性群体,从“印度农村普遍没有厕所,女性需要在天黑后、日出前结伴去野外如厕”这一生活背景展开故事,去揭开那些堂而皇之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顽症,和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实。

曾经的印度电影也是满满的套路,命运不佳的情侣,历尽艰辛与坎坷,最终过上了幸福生活,再加上无所不在的歌舞,终是让人疲惫了。而作为宝莱坞新一代的代表人物,阿米尔·汗们成功地破解了无与伦比强大的“宝莱坞方程式”,他们的电影总是在想象,在提问,在寻求解答,它们深度介入社会现实,又绝不一脸刻板,它们好看,好玩,好用心。

从《摔跤吧!爸爸》到《厕所英雄》,印度电影质朴深刻的优势在减弱,而粗糙冗长的短板越发凸显,但都不失为诚意之作。

聚焦社会现实,深度剖析与反思,才是印度电影的成功模式。不假思索地跟风,带来的终究只是利润,而非价值。

新闻推荐

《疯狂的麦克斯4》获封最佳澳洲电影第一,cult经典实至名归

前不久,澳大利亚的一家网站Flicks评选21世纪最佳澳大利亚影片。此次评选由来自澳大利亚的51位影评人参与投票,其中男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