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封神”,有“聊斋”我们为啥拍不好东方魔幻片

齐鲁晚报 2018-07-25 01:48 大字

投资7.5亿,上映三天票房不足5000万,东方魔幻大片《阿修罗》近期惨淡撤档,引发业界对东方魔幻题材电影的热议,中国文化中有《封神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这样的纯东方魔幻文本,为什么华语魔幻题材电影却毁誉参半?

本报记者倪自放

架空的东方魔幻没观众

《阿修罗》不是第一部票房惨败、引发争议的东方魔幻题材片。最近几年,魔幻题材电影在华语大片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失败的例子也非常多,除了投资7.5亿的《阿修罗》,还有投资1.5亿美元票房不到10亿的《长城》,口碑争议多的《爵迹》,明星阵容强但未实现盈利的《钟馗伏魔》《鲛珠传》《降魔传》和《悟空传》,投资巨大被称烂片的《封神传奇》,以及口碑崩塌的《捉妖记2》和《西游记之女儿国》。

梳理近年的魔幻大片,可以发现上述大部分失败者的魔幻故事大多是架空创作的,比如《悟空传》虽然讲述的是“悟空”的故事,但素材并不来自于《西游记》。

电影学者李超介绍,虽然我们不缺东方神话资源和东方灵仙鬼怪资源,但今天的观众其实并不真正熟悉,尤其是年轻人几乎完全隔膜,“我们经过一个文化断层期,之后的文化人几乎丧失了这个文化记忆。最终反馈到普通观众层面是对大部分东方神话仙怪灵鬼记忆的断层。与此同时,西方魔幻故事却在近几十年乘虚而入,填补了对未知世界想象的匮乏。”

李超说,我们只对少数东方魔幻比如“西游”真正熟悉,不仅造成了观众对真正的东方魔幻比较陌生,具有真正东方魔幻文化基础的创作者也稀缺,“在这种情况下,不中不西四不像的架空东方魔幻才多起来,观众不买账。”

成功者竟是因为爱情

华语魔幻题材电影当然有成功者,诸如《画皮》系列以及《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捉妖记》等,这些影片大多票房过10亿,部分影片还创造了当年的高票房纪录。仅从题材上说,从耳熟能详的IP中脱胎而来的魔幻题材更能成功,比如脱胎于《聊斋志异》的《画皮》系列,脱胎于经典小说《西游记》的多部西游题材电影。

记者梳理发现,少数成功的魔幻题材电影,其实只是打着魔幻的旗号,比如《捉妖记》,其实是一部儿童都可以看的合家欢电影。李超介绍,除了《捉妖记》,其他以东方魔幻题材为名的电影之所以成功,竟是“因为爱情”,“比如《画皮》系列,影片最为核心的元素并不是魔幻,而是爱情,这是成功的爱情片,而不是魔幻片。”

“因为爱情”而成功的所谓东方魔幻题材电影,有多部是基于“聊斋”故事的港片,比如《倩女幽魂》系列,影片核心的元素里爱情是胜过魔幻的。比如基于民间传说《白蛇传》的徐克的电影《青蛇》,影片与传统讲述方式不同,是从青蛇的角度探讨青蛇、白蛇、许仙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对人间是否有情及情为何物提出质疑,本质上是一部爱情片。

魔幻要嫁接现代科学

徐克执导的狄仁杰系列电影,被认为是近几年华语魔幻题材电影里的另类和成功者,该系列已经上映了两部,票房和口碑都不错,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将于本周上映,有人评价该片是“一部可以走向世界的大片”。网传这个系列要拍23部,按照徐克的说法是要打造“狄仁杰电影宇宙”。

李超表示,“狄仁杰系列”有东方魔幻的元素,但具有世界性,“这个系列的原著是高罗佩的小说《狄仁杰:大唐狄公案》。高罗佩这个人很有意思,是个出生于1910年的荷兰外交官,还是一个汉学家和小说家,他用西方人的逻辑,重新梳理了狄公的世界。”李超认为,“狄仁杰系列”能够持续成功拍下去的基础,在于他与其他东方魔幻题材主人公有一个不同之处,即狄仁杰是相信科学的,“狄仁杰相信科学这一基础,与东方魔幻故事相结合,使东方魔幻与科学世界观实现了对接,这让现代人更易接受,也让东方魔幻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李超说,“狄仁杰系列”的成功对东方魔幻题材是有启示的,“比如《封神榜》,要以魔幻题材的形式为现代观众认可,其世界观就需要更新,作品中强调的‘因果律\’,需要与现代科学实现嫁接,这或许是东方魔幻的出路之一。”

新闻推荐

土星合月浪漫天象25日天宇肉眼可见

据新华社天津7月23日电据天文专家介绍,7月25日,有着“指环王”美誉的土星将移动到广寒宫附近,上演一出土星合月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