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的凝视

齐鲁晚报 2018-06-29 00:00 大字

□苗炜

有一年,巴黎市长到北京来推广,欢迎大家去巴黎旅游。新闻发布会上,有一位女记者问:市长先生,现在很多中国人去巴黎旅游,巴黎到处都是中国人,请问我怎样才能在巴黎避开中国游客呢?这个问题让市长先生很挠头,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一个中国游客到了巴黎,想避开其他的中国游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奇怪吗?

我们可以从一本书中寻找答案。这本书叫《游客的凝视》,作者是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凝视”作为一个特定术语,是一种特殊的观看,凝视所看到的东西,不是一种先天自然存在的单纯事实,而是被观看者主观视角所限定的事物。凝视是一种审视方式,人们透过观念、技术、期待的滤镜,来凝视周围的世界,而这一层层滤镜是由社会阶级、性别、国籍、教育等等因素所造就的。

说到游客的凝视,就是说我们在看特定的景观时,会受制于个人的经验和记忆、各种潜在的规则和风格,还有四处流传的影像和文本等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凝视的框架,在潜移默化中指导着我们看什么东西,我们对旅游的期待就像是电影《盗梦空间》中的情节一样,是被偷偷植入我们的潜意识的。

游客是一个天然的身份吗?游客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在大众旅游业发展起来之后出现的。当一位游客是现代经验的一大特色,夸张点的说法是,它已经变成现代社会身份地位的标志,也是维持身体健康、培养国际视野的必要途径。踏进旅游区,就好像取得了一张门票,跻身消费社群。但这一切的历史不过短短100多年。

假期是作为工作的反面出现的,那么旅游作为假期的一种实现方式,最重要的一个目的也是短暂性地逃脱围绕着固定工作而建立起来的某种稳定的生活方式。简单说来,人们想从旅游和假期中得到的东西,往往刚好和日常生活相反,中产阶级游客想当一天的农夫,中下阶级的游客呢,则想做一天的富豪。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道理大体是这样。感受不一样的事物,遇见他者,是人们对外出旅游的基本期待,可以说,旅游就是从这种期待开始的。

而期待和幻想,正是现代消费主义的两大要素。光是购买、使用、体验,还无法让消费者满足,人们的满足感其实是来自内心的期待和幻想。幻想什么呢?幻想自己追求愉悦的这个过程。因此,人类花钱消费不全然是基于物质上的动机,人们真正向往的是亲身体验自己幻想中的场景。当代消费主义的核心就是一场求新求变和永不满足的循环。要将它维持下去,关键就是要不断地创造人们的期待。

我们可以理解那个女记者的问题了,她想在巴黎避开中国游客,这个要求太正常了。她到巴黎是要凝视这个浪漫之都的,街上都是亲吻的男女,地铁里的乘客都很有文化,都在读书,咖啡馆里坐的也都该是法国知识分子和法国作家啊。结果呢?太多中国游客去巴黎了,街上到处能碰见中国人,买完奢侈品,拎着购物袋,坐在咖啡馆里,看见这样的场景,那位要凝视巴黎的游客就会出戏,所以,她提出的问题就是,怎么保证让中国游客对巴黎的凝视能够进行下去。

(转自《新民周刊》)

新闻推荐

暑期档大幕拉开

《动物世界》由韩延执导,李易峰领衔主演、迈克尔·道格拉斯特邀主演、周冬雨特别出演。在之前的点映活动中,影片颇受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