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田名网敬一:比起关心外界 我更关注内心的发掘

澎湃新闻 2018-06-17 08:48 大字

现年82岁的日本前卫艺术家田名网敬一(Keiichi Tanaami)作品展于昨天(6月15日)在广州K11正式开幕。这是田名网敬一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代表作品的首次呈现。该展也是广州K11在今年3月投入试运营后的第一个国际性艺术展览,展期持续至2018年9月2日。

田名网敬一以荒诞奇幻的图像风格闻名,被誉为“视觉的魔术师”,他具有设计师、艺术家、杂志美术指导等多重身份,其作品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创作,对日本波普艺术和前卫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田名网敬一与他的作品

“比起此刻外界发生什么事,我更关心内心和回忆”

82岁高龄的田名网敬一瘦瘦小小,头戴深色毡帽,面容清癯白皙。时至今日他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当被问及目前阶段的人生最关注什么,他说,“在我漫长的人生中有很丰富的经验和回忆,比起关心现在外界发生的事情,我向自己的内心挖掘、向自己的回忆挖掘,寻找创作源泉和灵感来源。”

广州K11田名网敬一个展现场图

此次个展他携40余件多样媒介作品而来,呈现他各个时期和阶段的创作面貌。第一个展厅展现的即是他近年最新创作的作品,4幅特别大尺幅的架上绘画作品及一件雕塑作品,也体现他在多样媒介创作之后,向架上绘画的回归。之后每个展厅再依次追溯田名网敬一自1960年代以来的艺术创作,包括1960——1970年代创作的油画、版画、拼贴和雕塑作品、1980年代“生与死”主题的系列作品等,呈现出了艺术家个人的心灵轨迹,亦折射出半个世纪以来的时代变迁。

田名网敬一1936年生于日本东京,1960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他就开始致力于平面设计、插画以及美术作品的创作。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一直尝试将他的作品从动画扩展到丝网印刷、卡通插图、拼贴画、实验性电影、油画以及三维立体作品等多样的表现方式。他被视为日本60年代波普艺术与前卫艺术的开拓者。

策展人刘秀仪说:“ 田名网敬一的艺术实践有如万花筒内的镜像,不同文化语境的元素在其中流动、变化。他的作品中有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都来自他的创伤经验,与其说是自我疗愈,不如说是重组回忆。”

田名网敬一

战火映射的童年是阴影也是源泉

记忆——尤其是创伤性的个人经历,是田名网敬一不断探索的创作主题。比如金鱼是田名网敬一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向之一,几乎贯穿其一生的创作。而这恰恰来源于他童年时期对战争的记忆。

1936年,田名网敬一出生于东京一家西服衣料批发商之家。童年时期即遇上战火纷飞的二战,经历过二战美军对东京的大空袭。据田名网敬一介绍,小时候祖父饲养金鱼,在养金鱼的水槽前有自家挖的防空洞,他和妈妈在防空洞躲空袭时,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到照明弹投放下来,那种足以使黑夜变白昼的巨大光亮,照射在金鱼身上,使得金鱼的鳞片反射出一种光怪陆离的美,对幼年的田名网敬一来说,这是非常美丽的景象。金鱼和闪光也成为后来田名网敬一作品的主要元素之一,在作品中反复出现。

《金鱼》,田名网敬一,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田名网敬一说,当时他尚还年幼,对于战争虽然有着鲜明的记忆,但是并没有直接的恐惧。“我对于战争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周围亲人的反应直观感受到的。轰炸之后遍地焦土和尸体,妈妈会遮着我的眼睛,牵着我的手路过这些尸体。这些悲惨的景象对我来说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我之后的创作中想到痛苦的事,这些景象就都会在我的眼前再次浮现。”

《不要再有战争_3》,田名网敬一,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反战主题后来也出现在他的创作中,成为他早年阶段的重要作品之一。比如展览上呈现的数幅丝网插画系列《不要再有战争》(1967),与构图对称的大型绘画,以及伸展着多对肢体的人形雕塑并置,呈现出一个重峦叠嶂的镜像世界。

三次踏足中国和作品中的中国“印记”

在田名网敬一的作品中出现很多中国的传统意象,比如松树、乌龟、鹤等。田名网敬一坦言,他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并因此吸收了很多中国元素在他的创作中。

“小时候我的祖父饲养金鱼,通过查资料我知道金鱼几百年前从中国传入日本,那个时期开始我就对中国文化有了一些兴趣。”

1980年,田名网敬一第一次来到中国,并观看到了一些中国传统意象图像如松鹤图、波涛金龟图、蓬莱仙山的日出、明月寿星图等,这些有着传统寓意和寄托的图案纹样也被吸收进他日后的创作中。

他童年时光有一多半是在家中经营和服布料的天棚底下度过的,布料上色彩明艳的吉祥物刺绣以及以吉祥物为主题的红、绿、金、银等强对比的“俗”色面构成,也有着浓郁的中国民间艺术风味。

此前田名网敬一还曾提到中国园林对其创作的影响,“与用来表现无边无际的广阔的西方庭园相比,中国和日本的园林总是与对自然的塑造有关,也就是说,我对这种进一步尝试在浓缩的自然中表现出巨大的宇宙秩序的概念很感兴趣。”

《常磐松(C)》,田名网敬一,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1980年以后他的创作主题陡然变化,探索“生与死”的主题,松树成为反复出现的意象,这跟他濒临死亡的生命体验也密切相关。“我在1981年时得肺水肿,入院四个月,这一段很长的时间。医院每天给我使用完药物会在半夜发高烧,我就会在床对面的白墙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幻觉、产生各种各样的幻想。透过医院的窗户可以看到窗外的一棵松树,窗的形状就好象画框一样将松树框住。夜晚路灯照射在松树上,我会产生幻觉那棵树开始扭曲变形倒在房子上,那种扭曲的形象就像达利扭曲的时钟,这种扭曲的意象开始跟我的幻觉结合在一起,产生这样独特的画风。”

据悉, 8年前田名网敬一曾在深圳举办过第一次大型个展,此次在广州K11的展览是他第二次在中国举办个展。

日式波普与流行文化

田名网敬一早年曾去到纽约,受到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影响。“他接触到美国式繁华文化下大胆前卫、色彩斑澜的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他感到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将衍生及设计领域。”之后他还参观了安迪·沃霍尔工作室。

田名网敬一与时尚和流行文化界过从甚密,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大众消费文化的视觉语言和符号——如卡通人物、1960年代西方广告女郎、日本传统玩具等。他在1970年代初创作的波普风格的动画,融合了手冢治虫和迪斯尼等元素,而以玛丽莲.梦露、约翰.列侬、小野洋子为主题的作品也广为人知。

在田名网敬一看来,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西方女性形象,这无关于他曾任《PLAY BOY花花公子》(日本版)艺术总监经历,也是源于童年时期美国对日本进行文化渗透,时常性向日本民众播放西方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而这些电影无一例外是关于金发、美女、西方的富裕生活。“小时候觉得最好看的西方女演员就是玛丽莲·梦露。”田名网敬一说。

雕塑《身体装飾》,田名网敬一,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而后来作品中出现的动画人物形象,也是美国在向日本民众播放西方电影时,中途插播的动画小短片,这些都给童年时期的艺术家本人留下印记。“我的卡通形象创作都是跟童年时期为数不多,但是仅有的快乐体验是相关联的。”

田名网敬一说,自己会被与波普艺术史上有名的一些欧美画家并置展览,他也由此看到了日本波普与欧美波普艺术之间的区别。“欧美波普艺术是非常明快的,画面内容构成也是比较简单,但是日本波普艺术(有本土的一些东西),我可以形容其具有一种泥腥味。”

刘秀仪认为:“田名网敬一提过其创作深受罗伊·利希滕斯坦与安迪·沃霍尔影响,但他对流行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图像学研究,始于他与这些西方波普大师”相遇之前。江户年间的大众手工艺”立版古”、昭和年代街头巷尾盛行的日式拉洋片”纸芝居”,还有日本传统商标等面向普罗大众的文化产物,在田名网敬一的作品中可见端倪。他的作品并非单纯地挪用大众文化符号,当中体现的是个人生命轨迹与社会集体审美意识的交织。”

新闻推荐

《指环王》将推出电视剧

据外国媒体报道,亚马逊的《魔戒·指环王》剧集有望在2020年或2021年上线。亚马逊影业老板詹妮弗·塞尔可近日透露:该剧计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