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一丧到底,究竟还能如何面对?

2018-05-08 21:39 大字

前段时间吹(tui)了一部戛纳好片《你从未在此》,链接:或许这才是去年戛纳最好的一部电影!

今天,我又要吹另一部戛纳电影,它比《你从未在此》还要绝望。

看完后我想打满分。

《凭空而来》

In The Fade

导演:?法提赫·阿金

编剧:?法提赫·阿金?/?哈克·波姆

主演:?黛安·克鲁格?/?丹尼斯·莫斯奇托?/?纽曼·阿卡?/?萨米娅·穆里尔·产肯?/?约翰内斯·克里施

类型:?剧情?/?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德国 / 法国

语言:?德语

上映日期:?2017-05-26(戛纳电影节)?/?2017-11-23(德国)

片长:?106分钟

本文难免含有剧透

影片属于三段式的构架。

每个章节都有相对集中的主题,甚至每个章节都严格发生在一个特定的空间。

“家人”部分,很多戏都发生在女主的家中。

“正义”部分,戏剧则集中在法庭。

“大海”部分,整个剧组从德国挪到了希腊。

然而,故事内容却和章节名字相背离。

似乎导演故意在小标题前漏加了一个 non-(没有、失去) 的前缀。

第一部分,家人,实际在讲女主失去家人后的状态,近似于《海边的曼彻斯特》。

第二部分,正义,最终正义却没有得到伸张,一个没有正义的故事。

第三部分,大海,大海在这里只能使用它的抽象意——释怀与原谅(想想海子的春暖花开)。

女主无法释怀也做不到原谅,最终她选择了一个两全其美又十分绝望的方法。

我们先聊聊“家人”的章节。

1

?没有家人

第一章节说其是女版的“海边的曼彻斯特”一点都不过分。

当主角得知失去家人的瞬间,两部电影都用“脚软倒地被人扶”来处理。

《凭空而来》

《海边的曼彻斯特》

两个主角都想过自杀。

《凭空而来》

《海边的曼彻斯特》

不过《凭空而来》的自杀段落更加高级,导演一定知道中国有个成语叫浴血重生。

一通带来希望的电话打断了女主的自杀进程,她从血水中出来,浴血重生。

总之,在第一章节,女主和卡西一样丧。

同时也给了女演员很多的表演空间。

也难怪最后她拿到戛纳影后。

巧的是,和《海曼》一样,主角也是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配偶和孩子一起死亡。

第一章节发生在“雨季”,几乎每一场戏都在下雨,显然是为了把丧的氛围烘托到极致。

还有能比下雨天哭泣更丧的吗?

导演在这里用了一个经典的拍摄手法,把雨水的影子映在人脸上,暗喻人物的内心在哭泣。

雨水就是女主的眼泪。

总之,女主浑身上下都是戏。

她和《海曼》的卡西不一样,卡西是彻底的放弃了人生,她却依然果敢的挺着。

第二章节,女主慢慢的由“丧”转变成“悍”。

2

?没有正义

整个章节全部围绕着对嫌疑人的起诉展开。

主场景是法庭。

这样的设置,有点类似去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丹麦电影《战争》,也有点类似《十二怒汉》和《控方证人》。

警方找到了嫌疑人,但法院需要足够的证据才能给他们定罪。

整个章节的戏剧冲突点,全都落在双方在法庭上的对峙。

新的证据不断出现,双方辩护律师舌战群儒。

戏剧张力一直持续到章节末尾。

我们希望主角一方获得胜利。

然而,正义的天平却败在证据不足上。

嫌疑人被判疑罪从无,当庭释放。

这个章节先给了你希望,再把你扔到谷底。

太绝望了。

本章节,我们能看到主角心中的恨。

两个嫌疑人在法庭上拥吻。

女主直接气炸了。

休庭的时候,她不顾一切的冲上去打嫌疑人。

主角慢慢的变成一个悍妇的角色。她痛恨新纳粹。

这里提一下《凭空而来》的政治立场。

导演是土耳其裔德国人。德国近年来出现一个被称为“新纳粹”的组织,他们的攻击目标是“非正统的德国人”。

影片死去的丈夫就是土耳其人,发生爆炸的地点在汉堡的土耳其移民区。

所以这是一个恐怖袭击而引发的故事。

导演借由电影去控诉“新纳粹”。

《凭空而来》引入了时事政治,导演的控诉又带有人文关怀,这样的电影确实很讨喜。

所以它拿到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不过它居然没有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感觉奥斯卡总喜欢跟金球奖对着干。

3

?没有“大海”

女主从丧妇变成悍妇,最后在“大海”章节变成了个人英雄。

不过她付出了所有的代价。

本章故事发生在希腊一个海边小镇。

嫌疑人躲在这里,主角用人肉搜索等综合本事,找到了他们。

最后的ending有很强的戏剧张力,做到了一“绝”到底。

原本以为第一章和第二章已经够丧的了,结果影片在结尾给你最致命的一击。

主角打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她根据法庭上提供的证物,依葫芦画瓢也做了一个“射钉炸弹”。

她想把那对新纳粹情侣炸死。

然而剧情在这里发生了奇妙的转折。

一只小鸟的出现,让主角陷入沉思。

这时候,导演给了如下这个构图:一棵枯树把主角包围。

女主把炸弹取回,放弃了原计划。但观众并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傍晚时分,她在海边漫步,若有所思。

她的行为将直接决定这个故事以什么告终。

反正我是没猜到。

结局很震撼,也很绝望。

似乎结束这个故事,也只能这样。

这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之前会有一棵枯树。

总结

我喜欢这部电影基于三点:

一、戛纳主竞赛单元的片子,很少能做到拥有这么强的戏剧张力。

去年金棕榈电影《方形》,我觉得在节奏方面还是过于文艺,而《你从未在此》则过于诗意。

《凭空而来》的节奏感,你甚至可以当成是好莱坞式的商业文艺片。

二、很多细节都能反映出整个团队的用心。

比如说,当女主“浴血重生”,出来听电话留言时,她放了两遍语音留言。

从这个动作设计我们就能感受到,主角找到了活下去的动力。

其他耐人寻味的细节不胜枚举。

三、一丧到底的基调。

它的“旋律”有点类似去年同为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好时光》。

当你觉得生活不能再糟的时候,厄运却仍在接踵而至。

不过不得不承认,丧片确实很容易出影帝和影后啊!

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公号:藤井树观影团

新闻推荐

看这部印度影史的票房冠军电影,谈中国电影与印度电影的差距

文/追剧者们印度影史票房冠军就是它!印度电影靠《巴霍巴利王2:终结》这部印度史诗大片征服了全球!在今年(2018年)5月4日,在中国上映的《巴霍巴利王2:终结》这部电影是由帕拉巴斯、安努舒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