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降临》?这部仅在中美上映的科幻影片或许让人期待过高

2018-04-16 09:58 大字

生活如戏,电影如诗

| 苏杨

《湮灭》是由著名导演亚历克斯·嘉兰执导的一部文艺科幻题材影片,亚历克斯·嘉兰曾凭借电影《机械姬》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项提名,其对科幻现实的哲思与娱乐化诠释相结合成为了他平衡市场与艺术的重要标志。

《湮灭》作品改编自知名小说家杰夫.范德米尔的《遗落的南境》系列第一部同名原著作品《湮灭》,该作品曾在2004年与刘慈欣《三体》的对抗中,击败后者夺得当年星云奖的殊荣,由此也足以见得该电影原著文本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而越是这种作品,在改编成电影时面临的瓶颈就越大,导演本人需要将文学性的叙事和虚幻的诡异原理通过影像化的方式呈现,这无疑是对导演和整个创作团队的巨大挑战。

而在这一方面,做的相对较为出色的,就当属先后拍摄了《降临》、《银翼杀手2049》的大师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其在《降临》中对于原著七肢桶语言和原理的巧妙影像化诠释,展现了其强大的美学功底和电影语言掌控力,而显然,杰夫.范德米尔在《湮灭》中的表现与前者还是略有差距,但也情有可原。

对于《湮灭》的改编,导演本人曾经表示,他并没有完全看完原著,仅仅是截取了其中的某几个段落重新组合,拍摄成了现在观众看到的电影《湮灭》,这种做法的一方面坏处在于影片与原著核心产生了较大的脱离,而在许多细节的还原上则更显得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但另一方面因此而产生的好处也在于正因为有了导演自我再创作的改编,因而使得这部影片的最终呈现能够尽可能的自圆其说,当然漏洞还是存在,但没有丹尼斯维伦纽瓦的功力,退而求其次也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湮灭》中充斥着大量娱乐化的元素,夹杂着文艺气质的娱乐科幻片是这部电影最概括性的一个特点,它满足了观众对于经典科幻三幕式的情节需求,辅以光怪陆离的奇幻元素和诡谲多变的人性挣扎,加上影后娜塔莉波特曼的精彩出演,营造出大片质感的悬疑科幻氛围。

而另一方面,导演杰夫.范德米尔又保有了影片原著文本内里所与生俱来的文学气息,企图采用类似《降临》一样抽丝剥茧般的插入关于“语言改编思维”等原理的解释和慢节奏叙事,来阐述影片《湮灭》中关于基因变化的科学原理和探索过程。

只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导演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能力所限因而未能将硬科幻所具备的理论支撑和可信服论据讲述清楚,仅仅抛出为数不多的基因观点显然不足以扛起电影科幻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因此,在影片史诗感和厚重感的塑造方面就略微有所减弱。

从目前的评价来看,其与前作《机械姬》基本持平,口碑喜忧参半,没有达到令人惊艳的好片质量,但也能够胜过一大波同类型科幻作品了,这应该是对于这部《湮灭》很确切的一个定位,良好以上,佳作未满。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美术设计方面所创造出的水晶树、人形植物、闪着光的屏障和非具象化能量形式的外星生命等奇观,使得整部影片在视觉感受上有着很好的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影片叙事的缺陷和不足,成为影片最大的亮点之一。

而导演杰夫.范德米尔在《湮灭》中所要表达出的探索和思考,和《机械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影片延续了个体对于生命形式和自我意识的纠结与怀疑,透露出了创作者对于「人」的焦虑和不安。

影片结尾莉娜通过基因复制而成为的另一个自己能否称之为人,两个互相拥抱且拥有人类情感的人形生命体究竟是不是人,那么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我到底是谁?曾经有一个说法,人体的细胞每七年就会完成一次更新,复制的你到底是不是你?

影片对于传统自然规律和生命法则的颠覆和思考不仅让人感到一丝颤栗和恐惧,也让人在导演哲思的背后去更加地维护和尊敬自然的奇迹和人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如若不然,人类在故步自封的怀疑和挣扎中走向自我毁灭的倾向,也就正应了影片的《湮灭》之名。

?END?

影评人,专栏作家,签约媒体人,知乎大V。全网阅读量过千万,长期供稿于百度、知乎日报、文汇网等主流媒体。

新闻推荐

画面美到极致!娜塔莉波特曼这部《湮灭》科幻神作你看懂了吗

文/追剧者们又一部科幻神作来了!在今年(2018年)4月13日在中国上映的《湮灭》是继《头号玩家》之后的又一部科幻电影佳作!《湮灭》(《Annihilation》)这部电影是根据曾经在2014年击败刘慈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