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东之旅(三) 旷野中的脚步

黄山日报 2018-01-27 14:52 大字

□安宁文/摄

三次检查护照后,我们走到指定地点。一位裹着头巾看上去像亚洲人的女子走到我们跟前,说她是阿拉伯导游HANI(自称亚伯拉罕的子孙)的中文翻译,姓冶,负责我们在约旦四天旅程。听她介绍后,果然是中国青海人,自称“三无”人,没结婚,没男友,没孩子。她一口流利的英语和阿拉伯语,是“约旦大学”留学生。和我们同一地点等候的是一个意大利旅游团,主动问候我们,得知我们来自中国,意大利人热情奔放性格表现出来了,用英文和我们交流好似老朋友般,分手时还频繁挥手。

经过一个半小时行程,我们抵达约旦首都安曼。安曼分老城区(穷人区)和新城区(富人区),人口300万,也有“七山之城”和“白山之城”称呼。建筑从山顶一排排往下盖,建筑材料大多是当地产的厚厚白石头。这里居住着古老民族摩押人后代。

我问导游翻译,你为什么也戴头巾?导游解释,约旦女子到了18岁都要戴头巾。

到了约旦,伙食就是大饼为主了。阿拉伯餐厅服务生大多是男性,白衬衫黑领带黑裤子。问服务生要热水,服务生说:热水只为漂亮女士准备,男人我不给。哈!还挺能忽悠。

次日,离开红海酒店,我们前往Aqaba(阿卡巴)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瓦迪拉姆。昨天的警察又和我们一起上车,难道今天他还要全程陪同我们逛沙漠?我微笑和他招呼,他也微笑回我,不再是昨天那样一脸严肃。

爬上四驱车,进入瓦迪拉姆沙漠腹地,瓦迪拉姆在阿拉伯语是“酒红色山谷”此地是好莱坞大片《木乃伊复仇记》《火星救援》《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取景地。如果说进入安曼,沿途还能看见少数的橡树及橄榄树,而眼前则是一望无际金红色的沙土和犹如城堡般巨大的风化岩。岩石的细缝中偶尔伸出零星的芦苇草、无花果树和蓖麻树。

这里原住民是贝都因人,据说这里至今延续着古老的风俗,聘礼是骆驼,普通人家是半峰骆驼(相当于2万人民币)。长得漂亮的女子,聘礼要10峰骆驼(相当于人民币20万元)。看来颜值很重要。

这儿居民两千来人,有三所简单的学校,分男校和女校。

抬头仔细辨认岩石上古人用一生时间写的字,人类古老的文明总是让我着迷。岩石上的阿拉米文,一刀一刀刻下美好画面,女人为生产舞蹈,男人为土地劳作。不知道从何时起,人类开始抢夺土地、水、女人、孩子。原本丰盛之地变荒漠旷野,至今这块土地上的女人和孩子还在到处流浪(这儿过去几步就到叙利亚,叙利亚内战已经七年,到处是叙利亚难民)。

接下来一天,我们进入佩特拉古城遗址,遗址地处约旦南部沙漠,是约旦最负盛名的景点,亦有“玫瑰之城”和“摩西山谷”之称。(《圣经》记载摩西击打磐石出水的地方)峡谷险峻幽深,最宽处7米,最窄处2.5米。《变形金刚2》《夺宝奇兵4》在此取景。1812年,这里才被一位瑞士探险家发现,他乔装成阿拉伯人,谎称以谦卑的心寻找摩西哥哥祭司亚伦的墓地,得以顺利进入佩特拉古城遗址一天。佩特拉古城得以重见天日。

峡谷岩壁上有许多墓穴,这些墓穴大多是家族墓地,依死者身份不同而规格不同,有的墓穴两旁开琢出一级一级朝上的阶梯,寓意死后通往天堂。阳光下,峡谷的岩石呈现辉煌的金色,十分令人震撼。峡谷岩石峭壁下左右各有古人凿出的水渠,右边水渠瓦石铺就供应人喝,左边没有瓦石的供牲畜饮用。岩壁上有不同时期的神龛,走到峡谷开阔处,巨大的卡兹尼神殿,古罗马剧场令人眼睛一亮,足以说明当年的奢华和繁荣。据说,神殿还是当年国王藏宝的地方,雕刻精美的廊柱和拱顶至今矗立在那里,财宝早已不翼而飞,峡谷中,贝都因人和游人驾驶的马车,卷起千古黄沙。

我们在此峡谷遇见一位老家云南,嫁到美国的女子,她和美国丈夫带着5岁双胞胎儿子游峡谷。峡谷来回12里路,那对双胞胎和我们一样步行,我走在那俩孩子后面,一面用中文给他们加油,一面和他们的母亲聊天。得知他们夫妇是美国政府派遣到沙特阿拉伯工作的人员。与他们这次一起游玩的还有另一对美国夫妇,也有一对双胞胎,9个月,父母一个人怀抱一个,另有一个四岁男孩。毕竟只有四岁,快到终点一公里处,四岁男孩实在走不动了,拉着父亲的衣襟想要父亲抱他一下。我们团的一位年轻人看不过去,征得孩子父亲同意后,背起了他,孩子开心地说:比骑驴舒服!那位父亲赶紧解释——不是说背孩子的人是驴,而是说舒服。看来驴在中外人的眼里都有点负面说法。当然,你不想走路,骑马和骑骆驼骑驴都可以,花四十美金解决问题,但见这么小的孩子都在走路,我们团也没有谁去花这四十美金了。到了终点,孩子的父母对背他们儿子的年轻人千谢万谢,并全家和年轻人一起合影留念。

据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四十年流浪生涯,便是围着这块沙漠旷野打转。难怪以色列人要抱怨,我们进入此地旅行二日,一直感觉口干舌燥,直想尽快离开。倒是几位年轻人爬上沙漠高处做滚落游戏,探险岩石穴洞,兴奋得很。

回城时,导游为解我们旅程枯燥和寂寞,唱歌给我们听,虽然我们一句也听不懂,一车人还是依着旋律开心应和。

一列火车在不远处缓慢运行,导游说,这是约旦唯一的铁轨、唯一的货运列车,还是一百多年前英国人修筑。这条专线负责拉货到红海,进行贸易往来。

新闻推荐

“星多月不明”?看网络文学如何“突围”

1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发布2017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名单,《复兴之路》《岐黄》《择天记》《华簪录》等24部作品入选。专家认为,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从41家网站报送的380部作品中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