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鄂温克族著名演员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在金马奖颁奖礼上的发言至今让人难忘 告别涂们,告别“老顽童”
12月12日,鄂温克族著名演员涂们因病去世,享年61岁。涂们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学会会员、内蒙古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涂们在众多影视作品中塑造了“王爷”“可汗”的角色,直到凭借电影《老兽》拿到金马奖,在他看来“获奖的意思,就是让你重新开始。”在媒体的报道中,你能感受到他骨子里的那份桀骜不驯,以及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几分“老顽童”式的可爱。
憧憬美好,逃离草原考上戏
涂们出生于呼伦贝尔市的海拉尔,6岁时,他就哭闹着要学骑马。“学骑马要先学骑牛犊,只要能在牛犊身上坚持一分钟,骑马都不在话下。”那时候,基层各单位都有马队,并配有专职马倌,马倌每天要赶着几百匹马去河边饮水,喝足了再赶回来。但马倌喜欢使唤小孩帮他干活。为了能够骑上马,涂们成了“兼职”马倌,去的时候骑一次,回来还能骑一次。
但那时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之后几十年的演艺事业都没逃开“草原”。
其实,涂们最初并没想做演员。上世纪80年代初,他考入了内蒙古大学中文系,但出于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他选择成为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一名学生。大三那年,电影《成吉思汗》到上戏选演员,涂们所在的内蒙古特招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去参加了面试,包括他。
电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止杀令》中的成吉思汗,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颉利可汗……毕业后的涂们成了“草原王爷专业户”。涂们曾经是一个出色的博克手,射箭功夫也颇为了得,多部影片角色里展示的“草原男儿三艺”,他从不需要用替身,或者说,替身也没他演得好。
出演《告别》,告慰老朋友
涂们自己也很苦恼,他也想演点不一样的角色,“但是谁会找我呢。”
转折出现在2015年。2015年,蒙古族青年女导演德格娜想拍一部以自己父亲为原型的电影《告别》,便找到了涂们。但他有自己的顾虑,因为德格娜的父亲塞夫也是涂们的好朋友,两人曾合作过电影《悲情布鲁克》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但最终涂们还是答应了。电影讲述的是导演塞夫罹患癌症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发生的故事。整个拍摄过程,涂们内心都极为煎熬,“你想想,我塑造的是我认识的朋友啊。”
因为饰演的是一位癌症病人,涂们把头发和眉毛全都剃光了。“起初还有点担心眉毛会不会以后长不出来了,后来长得更好了。”涂们边说边向记者展示着他那又粗又密的眉毛。凭借该片涂们获得了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演员奖的提名。
而《老兽》的导演周子陽正是因为看了《告别》,才决定让涂们演“老杨”的。涂们说,“‘老杨’是个粗人,张口就说脏话,是个‘老混蛋’。”
拍戏从不带剧本,这是习惯
涂们和周子陽第一次见面,是在呼伦贝尔的一家酒店里。三个小时后,导演拍板:涂们演“老杨”。当晚,他叫来了一群朋友要请导演吃饭。席间,说起涂们要演“老杨”,一个朋友兴奋地说:“他就是一个‘老混蛋’,找他演就对了。”
次日,涂们为周子陽送行。到了机场换登机牌,涂们对导演说:“身份证给我,‘老杨’从来不排队。”然后径直走到队伍前面。当然,涂们并没有插队,而是拍了拍最前面旅客的肩膀,“我没带行李,赶时间,可以让我先来吗?”
而最让周子陽惊讶的是,在23天的拍摄过程中,涂们从没带过剧本。他说,这是他拍戏多年来的一个习惯,“人物的塑造都是在拍摄之前完成的,而不是在拍摄之后,拍摄前这个人物就已经进入我的身体了。”
学习不止步,做学者型演员
2008年夏天,涂们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50周年大庆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也与以往不同的那达慕,获得了远近牧民的热情参与、一致好评,也成为后来草原地区冬季那达慕的参照样板——原本长达40多分钟的入场式和冗长的领导讲话被大幅精简,原本枯燥的入场式方队改为实景演出,牧民从圈外走进舞台中央成为真正的主角。而众所不知的是,这一场不一样的那达慕,涂们正是它的幕后操盘手、总设计师,他作为“文化顾问”,设计了这场“转变”。
关于草原、关于民族文化、关于社会历史……涂们一直是一个执着的钻研者,也是一个从未止步的学习者。提及马文化,他可以从世界马产业的格局讲起,以一匹马的鬃毛蹄色作例,当然,还有可能给你推荐一批跟马有关的电影;提及草原文明,他可以惟妙惟肖地给你示范出一个农民和一个牧民老头走路姿势的巨大区别。
对话之后,你会恍惚:这到底是一位演员,还是一位学者?而这些看似与演员身份不符的“渊博”,与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有关,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更与他永不止步的学习有关。至于演员还是学者,他更喜欢的评价是——“学者型演员”,或者说,这是他一直的追求。
新闻推荐
11月23日,由文牧野执导,宁浩监制,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电影《奇迹》释出“奇迹小队”角色海报,官方首度正式曝光阵容。除此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