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长空的火眼金睛 东台社区抗美援朝老兵孙思忠是新中国第一代雷达兵,曾多次获得“一级技术能手”称号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陈绪卫
今年国庆节期间,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圈粉无数,引发全民观影热潮。许多人看过之后,都为影片中那一幕幕热血寒战的场面动容流泪,被他们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打动,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前辈用生命换来的!记者从王哥庄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了解到,目前王哥庄街道仍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共有7位,今年89岁高龄的东台社区孙思忠老人就是其中一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雷达兵,并多次获得“一级技术能手”称号;他虽然没有踏上战火纷飞的朝鲜土地,却肩负重任,制胜蓝天,曾荣立三等功。
祖国一声唤,男儿去前线。孙思忠老人生于1933年,1949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为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年仅17岁的他主动报名参军,加入华北军三四营十五连,先后担任过文化教员、标图员、副指导员、指导员,曾荣立三等功一次。时隔多年,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孙思忠老人的情绪依旧激动,“我是雷达兵,任务就是通过雷达设备昼夜对敌机进行监视。”
初到部队,有着小学文化的孙思忠被上级选为文化教员,教战士们读书认字。“旧社会那时候没有几个人读过书,当时部队里从日照来的200多个新兵都不识字。”同年下半年,为了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飞机日夜轮番的狂轰滥炸,根据上级指示,孙思忠老人所在的部队要建立雷达营队。得知消息后,孙思忠老人第一时间报名,由于前期工作出色和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最终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雷达兵。
为了隐藏而躲避敌机的轰炸,孙思忠老人所在的雷达部队并没有派往作战前线,而是驻扎在高密地区担任守卫作战任务,对从东北方向来的敌机进行跟踪监视。“因为当时雷达的天线大,容易暴露,即使安在地里面也不行,所以我们只能在国内对敌机进行监视。”老人说,只要敌机从基地起飞,他们就能很快通过雷达检测到飞机的数量、方位等数据,并将此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上级再迅速下达相关作战命令。“当时防空武器主要是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我们的任务就是给他们装上千里眼。”他们每个人都紧绷着一根弦,没有一个人懈怠,随时保持着战斗状态。“我们每次都能将敌机的有关情况迅速上报,每天可检测出百架敌机。”在他们的帮助下,其他兄弟部队击落了很多架飞机,重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孙思忠老人所在的部队被编入北海舰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表现出色,孙思忠老人多次荣获“一级技术能手”称号。退伍后,孙思忠老人先后参加了济南轻工业厅,女姑口科学研究所盐究所工作,担任大队生产队队长、修配厂厂长,后在家务农。
只有经历过战争,才知道和平是多么可贵。如今89岁高龄的孙思忠老人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是他目前生活的常态。孙思忠老人感慨道,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小康生活,后辈子孙更应该要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铭记历史,“自己的一生经历过战争,也见证了祖国的强大。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取的,要好好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
一枚枚军功章和奖章,书写着孙思忠老人一生的风雨与光荣,述说着这位老英雄走过的峥嵘岁月,彰显出这位老兵铮铮铁骨的英雄气概。
新闻推荐
《第一炉香》为何香不起来? 主题偏离,演员不贴,营销“土味”
半岛全媒体记者黄靖斐“去年一部3.3分的《喜宝》,让人怀疑自己没看过亦舒。今年一部5.6分的《第一炉香》,让人怀疑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