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没有天分”的无私奉献者 《我的姐姐》观后感 ○裴亚莉

西安日报 2021-04-19 10:47 大字

《我的姐姐》电影海报,姐姐和弟弟奔向未来。

“无私奉献,是要有天分的。”在影片《我的姐姐》中,安然对姑妈安蓉蓉这么说,这也是两代“姐姐”关于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一次对话。在笔者看来,《我的姐姐》讲述了两代姐姐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如何成为弟弟的保护者甚至是养育者的故事。现实,心酸,五味杂陈。

中国式家庭中,姑妈很长时间都是常见的甚至必然的存在。姑妈年轻时的一个身份,必然是“姐姐”。这种情况后来有了变化,计划生育政策指导下的30多年间,独生子女成为主流,他们的亲人关系中自然少了“姐姐”。直到几年前开放二孩政策,一些原本生活很多年的已经长大了的独生子女,突然间有了弟弟或妹妹,自己成为了哥哥或姐姐,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年龄差距、亲情疏离。

于是,观众在《我的姐姐》影片中,看到了两代姐姐面对弟弟的不同态度。新一代姐姐,24岁的安然在父母遭遇车祸之后,完全没有准备好接受和抚养6岁的弟弟,她有自己的梦想去追寻。姑妈劝她改变主意,抚养弟弟。安然眼中的姑妈,是具有“无私奉献”天分的女性,此刻想要教会安然她认为的为爱付出的能力。

两代姐姐的时代背景,呼之欲出。姑妈那一代的姐姐,是家庭中的普遍存在,每个人似乎都能无师自通地学会奉献和牺牲,从小学会做一个家人眼中的“好”姐姐、“好”姑妈。但在开放二孩政策后“新晋级”的哥哥、姐姐,自身并没有这种原来好似是“天分”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影片中,安然在一次又一次困境突破,一步又一步对现有自我的放弃,一个又一个对未来前景的建构中……终于,一个饱含着自我意识之觉醒的冲动和斗志的新一代的姐姐形象,诞生在中国银幕上。

如果电影主角不是姐姐,而是一个新晋升哥哥形象呢?哥哥或许能去尽一个传统的伦理道德给兄长规定的责任、义务,中国传统俗语也有“长兄如父”这样的话。当长兄去承担父亲的角色的时候,他们体验到的似乎更多的是能承担、有作为。这一点和姐姐的“长姐如母”不同。当姐姐在承担母亲角色时,所体验到的更多的是爱与牺牲相交织的温暖和悲情的共存。

笔者认为,原因相对容易探究,也许因为性别资源配置的不同,所以这条路上女性要付出得更多。比如先要拼搏获得更难得到的资源,再要面对归宿的现实,这个归宿可能是情感、婚姻、现实居所等等的有无……承担“长姐如母”的过程,往往就是一系列的艰难的挣扎、获取、忍耐、让步,充满了戏剧的冲突和命中注定的牺牲。这应该就是,为什么在家庭伦理剧或电影中,女性角色和女性命运更容易被关注和引发共鸣,从而成为剧作的核心。

再看《我的姐姐》主创团队中,导演殷若昕、编剧游晓颖、主演张子枫,都是非常年轻的女性,她们带着一股清新隽永的风气,有力地登上了当代中国影坛。影片并不是大制作,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影片中的其他角色,充分着墨或寥寥数笔,都勾勒出不同年龄、各种行当里鲜活生动、耐人寻味的男女形象,牵动观众的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在片尾借用了张楚的摇滚名作《姐姐》,并将原歌词中的姐姐形象进行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改写,既维持了姐姐们“付出和忍耐”的特质,又添加了“姐姐,你去飞呀”这样的浪漫鼓舞,给予了既能承担爱人能力、又能勇敢自新的新一代“姐姐”的深切期待和美好祝愿。

新闻推荐

我想去西藏,因为一个梦

□李思宇想去西藏,不是因为听了郑钧《回到拉萨》的一时兴起,也不是因为听了韩红《天路》的三分钟热度,而是早早就开始向往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