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赡养行为只停留在判决书上

老年生活报 2021-03-31 09:22 大字

2021年春节,由喜剧演员贾玲根据亲身经历改编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大获好评,累计票房跃升至中国影史票房第二,《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也发文,对这部电影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电影主打亲情,被广泛关注的背后,是中国百姓对“合家欢”的追求,对“家和万事兴”的向往,对 “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等文化观念的认同。

电影呈现出的母爱让很多观众为之动容,也引发了无数人对亲情的深度思考。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子女对于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应根据其实际生活需要、实际负担能力、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给付一定的赡养费用。子女不能因为父母有退休收入或者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就完全将父母置之不顾,这不仅违反法律规定,也不符合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而且,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老人对子女经济供养方面的要求减少,越来越多的老人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涉及“精神赡养”的案件数量有所上升。

将“精神赡养”的支持写进判决书,体现了法律层面的认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积极且进步的。但对老人的赡养绝不是一纸判决就可以完成的,“常回家看看”应该成为子女们的自发行为,而不能只靠法律强制力来约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希望最高法的案例能提醒广大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常回家看看”,将自己的“李焕英”时常挂在心上,给予老人需要的精神慰藉,让老人幸福,促家庭和睦。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时无论多少部高票房的电影,也挽回不了自己内心的遗憾和后悔。 王丹凤

新闻推荐

中日合拍片《又见奈良》聚焦日本遗孤

中日合拍电影《又见奈良》将于19日起在中国上映。影片聚焦日本遗孤群体,讲述了一段跨越60年的异国无血缘母女情,由河濑直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