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流行歌曲
■赵建国
最近在书房里偶然翻出一本1966年出版的红塑料皮《毛主席诗词》,里面不仅有毛主席诗词,还有为其谱写的歌曲。那时从广播里、人们的口中,到处都能听到毛主席诗词歌曲。在我居住的南街上,我就羡慕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女学生,她不仅模样长得好看,嗓音好,而更重要的是她能非常流利地唱出毛主席诗词歌曲。
1966年10月11日上午,我们平武县城首批四十名男女知青在热烈的欢送声中,分别乘坐两辆“解放牌”大卡车,从县城向插队落户的豆叩区马家公社前锋大队进发。汽车在平江公路颠簸了半天,当天下午来到豆叩区政府。第二天早晨,我们背上行李沿着清漪江步行。离开大印公社,我们的队伍钻进了马家沟。
开始大家有说有笑,高唱毛主席诗词歌曲,劲头十足,一路健步如飞。可时间一长,我们五六个十三、四岁的小知青又累又饿有些吃不消了,不知不觉掉队。我们小小年龄,背上背着一大坨铺盖卷,手上又提着沉甸甸的网兜,慢腾腾地在山路上行走,几个大哥哥大姐姐看不过意了,就从远处返回,一边用豪言壮语鼓励我们:“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难不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时帮助我们减轻身上的负担。何大姐夺过我手中的大网兜,微笑着对我们几个小知青说:“再拐两个大弯,就到马家公社吃午饭了!”我们一听,心里很高兴,于是抖起精神,一阵小跑,终于到达马家公社。
吃午饭时,公社书记告诉我们,到插队的生产队还有五十多里难走的山路。我们一听心就凉了:原来才走了一半路程。为了及时赶路,我们在公社食堂匆忙吃了一碗“抄抄饭”(用玉米面做成的干饭),不顾疲劳又上路了。刚离开马家公社,天空就下起小雨。不一会儿,小雨变成中雨,整个山谷雾气腾腾,崎岖的山路变成了烂泥路。越往山里走,人家户越少。在绵绵的秋雨中,我们的衣服裤子全湿透了,一不小心,有人滑倒在地,我们走一走,歇一歇,队伍越拉越长。一时间,深山峡谷寂静无声。大家又累又饿,情绪低落。
看到这种情况,带队的豆叩区副区长杜登云有些着急了:这该咋办?如果不马上加快速度,天黑了,在黑咕隆咚的深山老林行走,一不小心掉下路边的悬崖就麻烦了。于是他站在高处大声对我们说:“大家走了一天山路,午饭没吃饱,现在又累又饿,衣服也打湿了,我们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但是,我们必须在天黑前赶到生产队,不然的话,摸黑在又陡又滑的山路上行走,很危险!希望大家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把劲鼓起来,互相帮助,天黑前我们一定能到家!”说完话,他首先引吭高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洪亮的歌声在山谷回荡,大家陆续跟着他一起唱了起来。接着,又有人唱起了“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歌声此起彼伏,我们脑海里立刻出现了影片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仿佛我们就在长征路上。在一片震耳欲聋的歌声中,我们相互帮助,彼此鼓励,就像当年红军抢占泸定桥似的,冒雨在泥泞的山路上“急行军”。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脚步在悬崖绝壁下停住了,因为眼前已无路可走。杜副区长看了一下手表,大家问他几点了?他说刚好5点钟。接着,他高兴地用手指了指不远的半山腰,告诉我们,大渠园生产队就要到了。站在悬崖下的大木梯旁,我们彼此看了一眼,好家伙!个个脸上身上都是稀泥巴,就像泥人儿似的。大家禁不住开心地大笑起来,因为我们知道,登上眼前触鼻子的“云梯”,再爬一个小时陡坡,就到“家”了。
新闻推荐
大IP、大公司、大团队,国产科幻开启了新时代。文/七月“项目比去年明显完整了,这才吸引到我。已经加了几个项目想更深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