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房地产 也是要讲武德的
□大李菜刀
首语
近期,恒大旗下物业版块将在港股上市的消息,让业界对开发商物业资产崛起另眼相看。每个行业,带头大哥的动向代表着行业风向,总是那么引人关注。
恒大急着分拆物业在港上市背后的原因众所周知。其实,国内地产物业赴港上市早已有之,比较早的有中海、绿城等内地房企。2018年起,内地房企掀起物业上市热,包括雅乐居、新城控股、佳兆业、碧桂园、奥园、蓝光、保利、建业等知名房企的物业版块前后赴港上市,形成了23家内地物业聚集的港股物业版块。今年,恒大、世贸、合景泰富、金科旗下物业也有望在港上市。
如今的资本市场早已深入大众生活,大家都懂,企业上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圈钱。
国内很多房企都已经是巨无霸,开发商物业管理着几千个楼盘物业,产生的资金流巨大,无疑是有待开发的下蛋金鸡。
A股物业企业上市目前不多见,因为物业企业很难达到A股的要求。香港上市相对容易,内地相对较难,但内地股票估值普遍又比港股高,融资更多,也就是说能赚更多。四年前,恒大与深深房的借壳故事,本来有望成为一次波澜壮举,极有可能让恒大成为A股市场的地产一哥,但封盘近四年,时过境迁,环境变了,当年看似必定赚大钱的重组,四年后反而成为差点令带头大哥折戟的大事件。
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有人说,房企要在中国A股上市也许很难了。内地房开物业纷纷赴港股上市,因为它成为最后一条能够圈钱的资本通道。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看似很有钱能量很大的房企,其实挣钱的渠道不多了。
今年下半年,地产市场画风陡转,所谓一片哭穷,哀鸿遍野。马上又有自媒体太监,操心起金主皇帝的前途问题,大声疾呼地产的下一个十年该怎么办?老板们快点想办法转型。
不用慌,大佬们的办法自然比一般人要多得多,当然仗着有钱任性蛮干的也多。造车、搞旅游,拍电影,只要来钱快的,样样都想沾。
但从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角度来说,就是不务正业。
一专家前段时间一直呐喊要求放开生育政策,防止老龄化带来的大国问题。地产行业的专家,自然是从地产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生育人口少,人口红利少了,自然就没有人买房了。因此,有钱的老板要早点打算,用地产原始积累的财富去撬开其他行业的芝麻大门。
未来十年,房地产真的不香了吗?
不见得,现在的地产市场,远远还没达到满足充分居住需求的地步。
那种拿地几个月就开始卖房,像积木一样搭建的盒子,一到交付时间就被准业主拉横幅的楼盘,不是真正让人安居乐业的房子,更多是地产市场资本肆意狂飙制造出来的金融产品。
一句话,这些年,开发商干了不少有失武德的事情,也就要没必要裹挟整个行业甚至社会来喊不容易了。
未来的房地产,首先,肯定要回归本质,告别大跃进时代的暴利,丢掉作为社会支柱产业的地位,它就是一种普通商品,满足人的不断改善居住,不以大为美,不以豪为傲。
未来的房地产,即使所有城市地段都已经建好了房子,但那些需要改造的城市中心居住地带,依然是开发商的一片蓝海。
中国企业模式的创新,近几年流行一种模式:不经营产品,经营人群。包括微信、支付宝、这些互联网神话,都被归结于经营人群的成功。物业公司管理着大量业主,也就是人群,这个资源一直被市场资金垂涎着。
因此,物业服务,更是蓝海中的蓝海,现在的开发商,就是以后的城市生活服务提供商。
当然,要成为口味、品位越来越高的城市人居住服务的提供商,首先你要取信于人,也就是品牌的美誉度要好。因为你以后经营的是人群,而不是那些你可以随意开发和对待的楼盘产品。
未来能生存下来的,甚至能甩掉原罪,获得世间赞赏的,必是那些坚持品质造房,创造城市美好人居的伟大企业。
因为,搞地产,也是要讲武德的!
新闻推荐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银河补习班》。这个电影主要讲了一个爸爸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教育儿子成长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