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不平等式解构 □顾丽

淮河晨刊 2020-07-22 08:45 大字

《寄生虫》剧照。《寄生虫》是一部由韩国知名导演奉俊昊执导,宋康昊、李善均、赵茹珍、崔宇植、朴素丹等主演的韩国电影,中文名为《寄生虫》,其它译名为《寄生上流》《上流寄生族》。

2019年,《寄生虫》获得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这是韩国电影首次拿下金棕榈奖。在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该片又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国际影片奖,并且创造历史成为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非英语片。这部影片不仅缔造了韩国电影的辉煌,也是亚洲甚至世界电影史的新纪录,影片的质量和影响力都无需赘言。

影片讲述了一个贫穷家庭的四口人,哥哥基宇、妹妹基婷和父母一起住在狭窄的地下室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一天,基宇的同学上门拜访,他告诉基宇,自己在一个有钱人家里给他们的女儿做家教,太太是一个头脑简单出手又阔绰的女人,因为自己要出国留学,所以将家教的职位暂时转交给基宇。就这样,基宇隐瞒真实学历,靠着伪造的文凭来到富豪朴社长家中,并且见到了他的太太。没过多久,基宇的妹妹和父母也如同寄生虫一般进入了朴社长家里工作,一家人的生活也由此渐渐发生了变化。然而,欲壑难填,他们的野心并没有止步于此,两个天差地远的家庭因而被卷入了一连串的意外事件之中,甚至引发了血腥之灾……

看完影片,震撼、压抑、凝重,心境久久无法平静。过后是对现实的反思,对人性的思索,对穷人的怨愤,对富人的悲悯……一幕由女主人的单纯引发的悲剧,一场由穷人的贪婪导致的恶果。女主人近乎无脑的善良无异于引狼入室,底层人的灰暗心理也时常有反抗的暗流涌动。影片里,从半地下室的窗口看到外面人的生活状态,这是穷人家的视野;从宽大的落地窗看到外面灿烂的阳光和青翠的草坪,那是富人家的宅院。剧情的冲突就从一场夏日的暴雨展开,而喜剧到悲剧也不过是一场暴雨的过程:穷人的房子被淹了,一夜之间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富人口中一场轻描淡写的好雨迎来了天晴后的户外party,很刺激的一幕大戏就从这里引向了高潮。血色鲜红,令人心惊胆悸,花季少女命陨一刹那,纯真的儿童再次目睹诡异画面。厄运不分穷富,不掐时间点,像暴雨一般倾泻下来,给人生有了分明的交代,合理的注解。影片的节奏感恰到妙处,把人一步步地带入到被自己人性的贪婪而吞噬的陷阱,看得人一阵阵的揪心。

《寄生虫》是一部编剧、拍摄手法都很高明的电影,精致、精彩、引人入胜、细节缜密,令人深思,结局悬妙,出乎意料。韩式风格,跟得上世界的流行色。但故事里并没有批评上层的萎靡,只描述了下层的努力与无力感。导演利用他独特的拍摄手法,把韩国阶层贫富悬殊的色彩,冲突与挣扎,泾渭分明地投射到大屏幕上,把人性的善恶,心底的阴暗与明朗,地下室的阴冷与世外明媚的阳光,无声地映射到你我的脑海之中,特别醒目、刺脑、扎心。穷人有可悲之处亦有可怜之处,富人有光鲜良善的一面,也有厌恶“地铁味”的一面,人无完善,勿以论定。

地铁味既是富人不习惯的味道,也就变成了穷人自卑的味道。只是最终的结局未免让人悲悯沉重,替无辜的人喟叹不值,金司机那致命的一刀不仅将贫富的对立划分得彻彻底底,也将贫穷划归到罪恶的一隅。细细想来,贫穷似乎也不能成为行凶的理由,人性的善恶才最为根本。影片中有一句台词“如果我有很多钱,我也会变得善良。”言外之意似乎是贫穷滋生了罪恶,抹杀了良善,成了不善良的原罪。其实不然,人性还是善良的,只不过浮躁的物质文化环境迷失了人的初心。导演的意图也无非是让我们努力找回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这部电影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社长一家做的事情其实都非常合理,但是从穷人的眼光去看,一切就变味了。

《寄生虫》这部影片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寓言故事,意蕴深刻且耐人寻味,揭示了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有着普遍的社会意义。影片充满着讽刺意味,是一部深刻而又有内涵的现实主义电影佳作。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寄生虫》很好地体现了底层人生活的真实状态,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社会财富分配的现实。而社会在发展,竞争越发残酷,甚至于无情,底层人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影片从富人的角度来看,没有致命的错误,但结局对这家人来说却是致命糟糕的,也许会让人难以理解,但从电影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他们有意或无意的对底层人的歧视和偏见,在生活中的自私与冷酷,这些都最终导致了他们不好的结局。

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有良好的上升通道,贫富的转化需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去获得,千万不可越界,否则又何止是电影里呈现的这些不堪?惟愿你我皆是善者,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要记得仰望星空”。

新闻推荐

海国际电影节:10分钟售票逾10万张

新华社上海7月20日电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日上午8时开票,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相关规定,电影节全部采取网上售票。淘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