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回来了”释放的积极信号
7月20日,电影院终于复工了。此前,国家电影局发布通知,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有序恢复开放营业,中高风险地区暂不开放营业。
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等部门4月发布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票房同比下降近九成,受访影院平均收入为34.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为117.9万元,入不敷出的情况非常严重。
目前,我国共有47万家企业从事影院相关的业务,从业人员数量庞大。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推进复工复产,电影院作为电影产业的重要一环,尽早实现有序复工复产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电影院是人员密集场所,加上相对封闭的环境,疫情防控的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多,防控的压力也较大,因此,在院线开放问题上必须异常慎重。同时电影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构成,并不具备特定意义上的不可或缺性,在复工复产的决策动力和需求驱动上相对偏弱。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让电影院开门也是科学防控的题中之义,是对相关地方和企业防控能力与应急机制的考验。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已无本土病例,但未知的风险依然存在,如何在复工复产、开门营业与疫情防控之间做好平衡和协调,是电影院要面临的情况。
此前,一些地方“宁可错过,不可放过”的策略,不符合精准、科学、合理和有效防控的要求,也不利于防控措施的提高和防控机制的完善。
电影院的开门营业对外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有望进一步激活社会活力与经济复苏。
在疫情防控的问题上,对各行各业来说,一味地“躲”显然不是办法,而要积极面对、有效防控,不断提高全民参与和应对的能力。唯此,才能更有效地杜绝风险。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上海7月17日电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公布消息,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7月25日至8月2日在上海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