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玫瑰 进化简史 读莎士比亚历史剧

合肥晚报 2020-03-22 01:30 大字

作为一名连业余爱好者都算不上的非专业人士,我对英国历史的模糊认知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该是小学吧。“人生识字糊涂始”,刚开始“糊涂”的时候,看了赵丹主演的电影《林则徐》,那个时代的史诗级大片。鸦片战争这个词汇像种子一样,在学校和社会大课堂的教育下日益繁茂,日不落帝国,工业革命发源地等等,但老牌帝国主义是其最醒目的标签。

第二阶段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民国学者热,胡适陈寅恪等畅销书从新华书店漫溢到五元店十元店直到地摊上。

不记得是哪一位民国学者了。他沿着西伯利亚铁路一路向西,穿越欧亚大陆,俄国、德国、法国,最后是英国,好比是沿着文明的阶梯一级一级向上爬升。

法国才是最高境界啊!我的少年梦想就是在拿破仑战争的最后一场战争中,为我的偶像挡住最后一颗子弹。年轻的我看到这句话心里咯噔一下,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但开始回味和检讨我对于英国的成见,彻底扭转,还得借力于工作后,对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英国哲学与大陆哲学的涉猎,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却也不无小补,潜移默化。

无论是纯粹理性还是绝对精神,大陆的理性主义的实质都是认为人类可以在本质上认知和把握这个世界的秘密和规则,从而建设一个完美的人间天堂。相比之下,英国的经验主义传统则显得消极保守,无所作为。作为哲学思想,没有对错也无高下之分,但在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各自的现实投影却是触目惊心的。典型的文学呈现有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如果有保守主义理念为激进主义的历史车轮安上一道刹车闸,席卷欧洲大陆血雨腥风即便不可避免,可能也不至于那么惨烈。

当我有了老婆孩子,我觉得那种为偶像挡一颗子弹的想法既愚蠢又不负责任。休谟与贝克莱,霍布斯与洛克,无论他们秉持什么样的观念,他们首先都是人文、人性、人本主义者。

玫瑰战争之后,国王不再战死沙场,光荣革命之后,王冠的传递不再流血。文艺复兴,进而引领世界工业革命。英国全球化殖民体系的建立,也与欧陆列强不同,他们更多地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以代理人的方式去抢占市场,类似法德那样占领土地移植官僚体系实施直接统治的情形并不多,在印度的直接统治也是在东印度公司治理失败后的选择。

如今英国的现代生活中依旧留存大量的历史元素。例如号称“三狮军团”的英格兰足球队徽就脱胎于金雀花王朝的国徽;米字旗的红白两色则是玫瑰战争的遗产。哈利王子放弃王室名号引爆公众舆论,苏格兰脱英,英国脱欧,都有其独特的传统与现代、保守主义与全球化之间冲突较量的体现。

我对于英国的历史认知似乎就此结束,无聊中补看了几部莎士比亚历史剧,对以往有所思考却无果而终的疑问,有了新的追问的冲动——福斯塔夫式的流氓无赖与武士骑士的混合物是如何进化为严肃刻板而温柔谦逊的英国绅士的?从野蛮血腥到文明法制,其最为隐秘而关键的机制在哪里?

读莎士比亚历史剧犹如深海潜水,我的保险绳是多少有些熟悉的玫瑰战争。

玫瑰名称源于金雀花王朝王室的两个家族所选的家徽,兰卡斯特的红蔷薇和约克的白蔷薇。而“玫瑰战争”则是后来莎士比亚命名的。《亨利六世》中两朵玫瑰被拔,标志战争的开始。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新月弯刀像潮水一样漫过了君士坦丁堡的千年城墙,东罗马帝国灭亡。古老的中世纪结束了。也就在这一年,持续了116年的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了,英格兰从未停歇的抢王冠的血腥游戏骤然升级,于1455年拉开序幕,持续30年。

玫瑰战争的种子,早在金雀花王朝血缘谱系的分蘖之时即已开始。白玫瑰约克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第五子的后裔,红玫瑰兰卡斯特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第四子的后裔。

莎士比亚的十部历史剧,从《约翰王》到《亨利八世》,正好把玫瑰战争的起源到结束全都囊括在内,但最为相关的是《查理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查理三世》。

读莎士比亚,可以参照历史书,如果单选一本,我推荐英国首相、二战英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丘吉尔的《英语民族史》,清晰流畅,文采斐然,一旦得其三味,则不亚于刘兰芳的评书。

此外,还有太多的文艺和影视作品,因为再有创作力和想象力的文艺家都没有真实的历史更有戏剧性更狗血。

“英国历史小说女王”菲利帕·格里高利的历史小说两大系列:玫瑰战争系列和都铎王朝系列,有的已经改编为影视作品。

相关影视作品包括纪录片,英国BBC近些年出品颇丰。2012年电视剧《空王冠》;2013年电视剧《白王后》;2013年纪录片《白王后和对手的真实故事》;2013年的纪录片《亨利七世:冬日之王》;2014年的纪录片《金雀花王朝》;2016的纪录片《不列颠血腥皇冠》。

不能不提根据《冰与火之歌》改编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七大家族围绕着铁王座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故事里的维斯特洛大陆,颇似英伦三岛的地形;而故事背景,则参考了英格兰玫瑰战争的格局——兰尼斯特(Lannister)家族的姓氏和兰卡斯特(Lancaster)家族仅有一个音节的差异。

《权利的游戏》少不了怪力乱神,最忠实于史实的还是根据莎士比亚历史剧改编的《空王冠》系列。《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亨利四世下》与《亨利五世》,三代君王的生与死,构成一个循环,仿佛王冠中的空洞,让人感叹。

其实,这个“空字”,又何尝不是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空”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视觉语言更能渲染血脉贲张的宏大场面,而莎士比亚则将人性的幽微表现得纤毫毕现,无微不至。

对欧洲历史文化生疏的人来说,读玫瑰战争是一种挑战,首先是人名就让人发晕。单说一个查理,无数欧洲国家的君王都叫查理,同一个国家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查理,他们之间可能是父子叔侄关系,更可能相差了好几代人。还有爱德华、亨利、约翰、伊丽莎白等,要么转世,要么穿越,上下翻飞,神出鬼没。

玫瑰战争的最初可以追溯到亨利四世在王位继承序列中的插队,终亨利四世一生,英格兰各地以理查二世为名义的叛乱都不曾终止。继位的亨利五世英明神武,征服了法国,取得了中世纪英国国王里最杰出的军事成绩。不幸的是,他仅仅统治了九年,就在36岁去世,留下刚出生九个月大的儿子亨利六世。

1471年爱德华四世的复位有时被视为玫瑰战争的结束。但是在1483年他突然死去之后,政治和王朝的混乱又爆发了。

1485年,亨利·都铎的军队在博斯沃思原野(Bosworth Field)战役击败了对手,亨利成了国王亨利七世。亨利娶爱德华四世的长女——约克家族最佳的继承人约克的伊丽莎白为妻来巩固他的统治。这样,他重新统一了两个王族,把红玫瑰和白玫瑰这两个对立的符号合并到红白都铎玫瑰的徽章中。新的威尔士人都铎王朝就此取代法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的统治,也标记着在英格兰中世纪时期的结束并走向新的文艺复兴时代。

英年早逝,幼子继位,政治联姻,落难潜逃、引狼入室、外戚专权、真假太子,同室操戈、临阵倒戈、祸起萧墙、枭首示众等。通观玫瑰战争,剧情似乎没有太多的英国特色,更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性善与恶的搏杀,道德与欲望的纠缠。

我们似乎找不到与中国的皇位争夺有什么更多的不同。就性质而言,不外乎明成祖与建文帝的叔侄皇冠之争的翻版、连续版,而就令读者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心力交瘁的繁复程度而言,则不亚于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英国或欧洲特色,我想直观上有这么几点:

第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案是肯定的。草根刘邦和朱元璋在英国绝无成功的可能,想都别想。抢王冠不过一出家庭游戏,玫瑰战争的根源在于家庭成员不安心排队,心急插队而导致的。

第二,男尊女卑,女性继承人排队靠后,但备胎也有上位的习惯法上的机会。没有儿子就到女儿——如果儿子女儿都没有,就推及弟弟和弟弟的后代,弟弟也没有,就找姐妹的后代。GRANDSON,到底是孙子还是外孙,性别染色体的差异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远没有东方世界那么大。

最痛彻的感受就是,玫瑰为什么那样白?那是上帝抛下的裹尸布;玫瑰为什么那样红?那是人类疯癫而猩红的血。

举一个例子。在约克附近的陶顿战役是玫瑰战争中最大的战役。估计40000-80000人参加了战斗,其中超过20000人在战役中 (和之后)被杀,是在英格兰土地上单日死亡人数的最高纪录。而当时英格兰也不过三百万人口。

春秋无义战。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无论谁戴王冠,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抢王冠的游戏成本,除了贵族本身,主要的承担者还是普通民众的生命与福祉。

幸运的是,英国避免了历史循环论的陷阱,“虽曰旧邦,其命维新”,旧瓶子还在,但新酒已经取代了旧酒。

1485亨利七世登上了王位之时,英国只有不到300万人口,分别约为当时西欧两个大国法国和西班牙的1/5和1/2,领土面积也远比它们的小。英国没有常备军,更没有国家安危所系的海军。所以亨利七世在对外关系上长期坚持的政策基准是:“不是角逐欧洲霸权而是谋求扩增贸易利益。”

这一外交政策后来被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继承和发展。即便在工业革命之后,大英帝国船坚炮利,这一传统依旧没有什么改变。很难说这两者之间没有关联。

金雀花王朝期间,英国文化艺术逐渐成形,乔叟便处于这个时代。哥特式建筑在这时期盛行,代表者有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约克大教堂。政治、社会形态也在发展,如宪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宪章》便是约翰王签署的,英格兰议会、模范议会源于该朝。而较专门的教育机构也建立起来了,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我们能看到历史进步的脚印,但是,脚步的方向到底由谁掌控,依旧是永恒之谜。我的追问依旧没有答案。

凌琪

新闻推荐

《无暇赴死》改档 不如先看下007插画小说《爱我的间谍》

由于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第25部007电影《无暇赴死》(NoTimeToDie)最乐观的上映预期也要在今年11月了。对于全球詹姆斯·邦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