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寄生虫

青岛早报 2020-03-11 05:57 大字

[摘要]【观后感】

提到韩国电影《寄生虫》,就不得不提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作为全球最知名的电影评奖,奥斯卡金像奖的荣誉让无数影人趋之若鹜。在本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韩国电影 《寄生虫》一举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六个奖项,成了奥斯卡有史以来首部非英语最佳影片,堪称第92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能够集中收割奥斯卡庞大评委团的支持并非易事。那么《寄生虫》究竟有何制胜法宝?我带着疑问观看了影片。看完之后的确让人回味无穷,也相信了奥斯卡一众评委的鉴赏力和专业水准的确不虚。近年来,韩国电影异军突起,经常给人带来惊喜。比如该片导演奉俊昊的成名作 《汉江怪物》,比如 《釜山行》。这些影片往往有着一个离奇的故事架构,但其中揭露出的人性最深刻的内涵往往能够一击即中,直抵观众内心。不得不说,这是很多国内导演不太在行的,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忽视的。

《寄生虫》讲述了生活在半地下室里的一家人,通过机缘巧合进入到上流社会的人家,一家人做了佣人,从此过上了类似“寄生虫”的生活。不巧的是,他们通过卑鄙手段赶走的前管家,竟然也是寄生在这家富户,并且生活在地下长达四年之久。事发之后,一直住在地下的寄居客男人说出一段令人感叹唏嘘的话,他说:“我不想再出去了,我感觉我出生和成长就是在这里,甚至我从来就没出去过这里,这里就是我的家。 ”让人不禁慨叹,原来所谓的阶层固化可以对人们的内心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你无法挣脱和反抗,那么你或许只能选择蜕变,接受命运的不公,接受世态的炎凉。

值得称道的是,为实现这一深刻寓意,影片从故事情节、人物刻画,乃至拍摄的技法和影片色调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安排。好的创意和想法往往只是成功的开始,而认真才是制胜的重要手段。拍摄一部影片认真与否,观众的反馈是不会作假的。通过翻看相关报道得知,为了拍摄《寄生虫》,导演甚至请了建筑大师重新盖了座豪宅,就是我们后来在影片中看到的样子。其中房屋的布局、色调、陈设等无不考虑得细致周到,而且具有隐喻意味的是,房子还有一间地下室,地下室里有基本的生活设施,一开始住着原来的管家两口子,后来成了杀人后逃逸的男主的藏身地。同一地点,地上地下却是两种光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影片中隐喻的地方还有很多,像豪宅男主人提到的 “坐地铁的人都有的味道”,豪宅小公子也说,家里的“家教老师和司机、管家的味道是一样的”。司机一家住在半地下室,醉汉会到门口来撒尿,马桶竟然要上几级台阶后才能用等等,这些细节都被导演运用得十分到位。

影片最出彩的地方无疑还是 “豪宅凶案”这一段。作为英语老师的落魄学生和豪宅主人的女儿在二楼幽会,落魄学生问富家女:“你看我和下面的他们有什么不同?我能融入他们中吗? ”富家女略带迟疑地点了点头。在她不够“社会”的心中,还抱着人人生而平等的稚嫩想法,而在落魄学生的心中,早已参透了世态炎凉,有了自己的答案。

镜头一转,在楼下,司机在最后一刻提刀杀了豪宅男主人,把矛盾冲突推向了极致。逃逸之后,他躲到了豪宅地下室,仍然过着暗无天日的寄生虫生活。我想,站在奥斯卡评审团的角度来看这些类似蝼蚁的底层人物,似乎更能勾起他们对于人类社会中这一群体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不都是衣着光鲜靓丽的精英阶层,大多数人只能生活得普普通通,没有镁光灯环绕,也没有掌声和鲜花围拢,更没有香槟和舞台享用,他们或许能够拥有的只是一间逼仄的房子,一天三顿饭,还要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和有限的存款,面对孩子高额的学费和老人不菲的赡养费,面对公司的竞争和生活的压力,面对各种生活的烦恼。而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

影片最后,躲在地下室的男主通过摩斯电码的方式日日向外发射信号,把自己给儿子写的信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发送出去。恰巧儿子对豪宅里发生的一切无法释怀,也来到了豪宅周围观察,发现了摩斯电码并且破译了出来。从此,他立志要做一个成功的人,要让自己变得有钱,可以买下这栋豪宅,让父亲可以光明正大地从地下走到地上,可以活得像一个人。

其实,我觉得影片最成功的地方莫过于用了一个大胆的词汇 “寄生虫”。什么叫寄生虫,简而言之就是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关系是供养和被供养的关系,一旦宿主失去,寄生虫也将命不久矣。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寄生虫,我们和其他自然界的动植物一样,都在汲取这片土地上的养分,进而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这样的境况浓缩到人类社会之中,就变成了纷繁复杂的人性纠葛,人之所以复杂,也即来源于此。

寄生的定义是来源于双方的,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无所谓寄生与否,我们生来便是寄生。是几千年来的文明进化,让我们懂得了生而为人的各种知识和文明,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底色,那就是我们都是这个星球上渺小但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王国梁

(作者简介:王国梁,《青岛文学》编辑。 )

新闻推荐

和武汉在一起 首部战“疫”时代报告剧正式启动,编剧六六赴武汉调研

半岛记者王悦“灾难无情人有情。我是时代记录者,我参与这场‘全民战争’的方式,就是亲临一线,拍成作品。”3月8日一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