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成:理论上每个人应该有自我 应该有颗生动的心
□新时报记者 江丹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这天,有网友在微博上介绍“传说中的河南随时随地测温”:正在餐厅吃着饭,忽然被一个仪器照了头。
作家沈大成转发并评论了这条微博:“好熟悉,这不正是我小说里写过的事情吗?”她的小说《盒人小姐》中有类似的情节,只不过餐厅墙上那些转来转去的喷头里出来的是消毒药水。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疫区的故事,所有人都习惯了消毒生活,无论是在餐厅吃饭,还是走在路上,对那些随时随地都会伸出来的感应喷头,熟悉得就好像它们并不存在一样。
也有人为了免受消毒药水喷洒,豪掷千金为自己做了一个类似玻璃制作的透明盒子,成为“盒人”。正是这些盒子,彰显着人与人的差别,即使面对的是一样的病毒。
《盒人小姐》收录在沈大成的小说集《小行星掉在下午》里。沈大成写了很多个光怪陆离的故事和光怪陆离的人,这些轻盈、灵动的魔幻虚构里,蕴含着沈大成对这个世界的独立观察、独立思考。
沈大成接受新时报专访。她说,生活写照是结果,但不是目的和动机,她喜欢写一些如疫情、星际移民、新生活方式这样的大背景,人在里面会显得渺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没有自我,“理论上每个人应该有自我,应该对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应该有颗生动的心。”秘密是他们的人生肌理
新时报:小说集里,《世界上最美的电影明星》《配音演员》里好像都写一种被观察的生活。
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是别人生活里的观察者,而我们的生活也一直被别人观察着?
沈大成:这两篇小说里各有一个秘密,一个是近乎完美的人自我磨砺,另一个是关于一个人发现自己只有一小部分有意义,于是他整个人逃进了那一小部分里面去。
这两个秘密虽然是秘密,但也可以降格为“其他人不知道的事”,因为发现它们的人在发现后仅仅是静静地吃了一惊,身怀秘密的人就更加镇定了。
秘密对于小说中的人来说,不是身上的赘生物,是他们本身,是其人生肌理,只是别人不太知道而已。我希望读到的人会认为这种秘密具有顺其自然的属性,是亲切的,而非与人不匹配的离谱的东西。
闯入后发现秘密的人也是很亲切的,他们能正面理解秘密。我要讲一个故事,于是派出几个人去和持有秘密的人打交道,然后由他们把故事带回来给我们,闯入者的基本用处是这样,但他们同时也把自己的一部分交了出来,他们的故事和前者的故事相互沾上了,好比用饼干棒去沾融化的巧克力。
现实中,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其实很好理解,除了极端的例子,你会发现大部分很好讲清楚,里面有很多共通的东西,说一就知道二和三。
所以一个人守护他秘密的初衷,不是觉得别人听不懂,可能是他知道向别人打开秘密后,相比不打开,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不幸,谁都知道别人往往是很残忍的。
假如遇到了可以打开秘密的人,那么交流一下很不错,让秘密透透气我觉得很不错。
什么是真,什么又是假
新时报:《次级》《实习生》《盒人小姐》《墨鱼人》《海边的女人》等小说里,好像都是写的被工具化的人、被异化的人,看起来十分荒诞。在虚构这些故事时,它们的现实逻辑或者原型是什么?
沈大成:一天下午,我在回办公室的路上遇见一对母女,当女孩扑到妈妈身上这一瞬间,我刚好从她们身边经过。这时如果有另外一个人从某个角度看过来,我遮住了正牌妈妈,女孩好像扑过来抱住了我,我好像是她的妈妈一样。
所以我写了《次级》:有的人是一级人,他们过真的生活,这种生活里有较丰富的人际关系,有婚姻,有子女,有杂七杂八但是使人兴高采烈的东西;另一些孤单的人申请当次级人,他们进入一级人的生活,不出声音,跟在一级人背后参观,这样他们也获得了对婚姻、对家庭的体验。次级人要守规矩,如果做得模范,就总是能申请成功,进入不同的家庭当次级人。
你老是沉浸在别人的生活中,好像也能驱赶掉一点孤独感,沉浸得很深以后,什么是真,什么又是假呢?或许只要体验够逼真,它不是基于事实得来的也没所谓?这篇小说做了这些思考。
我们有时候更需要一个想法
新时报:《使喂养人害怕的猫》写的是人的情感依赖吗?我们作为个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总是要依赖一些东西、留恋一些东西?
沈大成:《使喂养人害怕的猫》里有个男人,他养的猫对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以前纯真的小猫忽然开始捉弄他,好像要杀害他,而他带猫去看病,努力相信小猫还爱自己。
这个男人是非常好的人,他给一段感情很多机会,直到它无可挽回,他还追思它,赋予它感人的意义。他最后想到,小猫是真的爱自己,但小猫更想去外面做野猫,所以干尽坏事,让自己失望,使自己在猫真的离开时免于心碎。只有当想到这里,他心上受伤的部分才霍然痊愈。
我们当然需要很多经历,但重点是,我们有时候更需要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可以总结前面的经历,让一切的经历不是无意义的。我想写的是这个想法的价值,有它没它人生是不一样的。
新时报:《在世界末日兜风》里,主人公在世界末日吃着零食兜着风,想着生命的又一次循环,好像地球毁灭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在世界末日吃零食兜风,该是我们的一种人生态度吗?我们该如何摸清自己的位置,与世界相处,与自己相处?
沈大成:在世界末日吃零食兜风,是应该被推崇的态度。
那篇里已经到了绝境了,真的没有办法了,所以有3个人就在出租车上兜风和吃过期零食。他们很幸运,最后的时刻可以遇到彼此,一个开车和乐观,一个有文化和情绪平稳,最后一个年轻和有零食。
我担心我们自己假如也到了世界末日,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怎么摸清自己的位置,这个问题真大啊。我蛮喜欢我的朋友们的,我很幸运不太需要敷衍讨厌的人,看看朋友们,我觉得他们是很不错的人,很优质的,智力比较高,所以我觉得可以认识他们、相互有话可说,说明我人也不错。
我通过看一个小世界,确认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大世界的话,就不知道了。
说真的我就那么一说
新时报:抹去了人之为人的那鲜活一面,使之成为了城市万千中的一枚小小的螺丝钉,或者一粒小小的像素。那么我们的自我究竟是丢失在了哪里,我们的世界是如何运转成一架庞大的机器?
沈大成:对,我喜爱写一些大的背景,比如疫情、星际移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人在里面会显得渺小。是渺小,不是没有自我。强调小人物的共性、群体性,是突出社会特征或生活方式的一个办法,后者也可以成为故事中的主角。
不过现实生活中,我觉得一些人好像是没有自我的,理论上每个人应该有自我,应该对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应该有颗生动的心,但一些人出现在别人的微博下说一样的话,脑子好像一样的,或者没有脑子,也没有心,受某种力量的控制,于是说了一样的话。我真的很讨厌他们。
我希望每个人既有说自己的话的权利,也有说自己的话的水平。
新时报:“我想写的东西不是去描摹此时此刻的事物,也不为了反映当下人们的心灵世界。我想写跨越时间、地域的人类都会有的疑问,也就是说假如人类给外星人做PPT,会在页面上列出来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我们就是生活在当下,生活在此时此刻。如何知道那些问题是彼时彼刻彼地的人也会有的疑问呢?
沈大成:时间过得很快,一个人的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当看到别人说写小说反映当下,我会有点疑惑:什么是当下,什么是此时此刻,它们和早几年晚几年有什么本质不同?我们现在看托尔斯泰的小说、黑塞的小说、三岛由纪夫的小说,还是会动心,因为小说里有什么东西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停驻在小说被写出来之后的所有的时空里。
也许我缺乏敏锐之心,我抓不住什么东西是代表当下的,也许我又心太大了,我想抓住那些可以往后延续的真情真心疑问戏谑。至于那个呈给外星人看的PPT,说真的我就那么一说,我也具体罗列不出来上面的问题呀,它大概的意思就是可以总结我们人类特点的一个文件。
新时报: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把生活过得更像生活?
沈大成:如果有理想生活,那我决定为它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如果不付出代价就得到,那就像一个梦。如果付出代价,那理想生活其实并非完美的,它是交换来的,完美的东西我想是倾其所有都不能交换的。我最近想到的一种理想生活是这样的:有一个琐事调配器,它可以让人集中地处理琐事,随后空出整片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你集中吃六顿饭,在四五个小时内不停干家务,然后拥有两个连贯的白天去写作,写作时不受打扰。你付出的代价就是集中吃饭和集中干家务,那些时间是难熬的。
新闻推荐
如果一条无头蠕虫可以重生记忆,那么记忆是储存在何处?如果记忆可以再生,你会转移记忆吗??RattiyaThongdumhyu/Shutterstock利...